老了才看透:人生最好的“歸宿”,并非有錢,而是這2點

01
古人有一句話:善始不易,善終尤難。
好的開始,雖然說不太容易,可好的結(jié)束,那就真的太難了。無數(shù)人都希望得以善終,可并非每個人都能得以善終。
有的人年輕的時候混得很好,到了中晚年,就混得不太行了,晚節(jié)不保。有的人雖然有錢有勢,但他們卷入到某些漩渦當(dāng)中,最后身敗名裂,人財兩空。
這就是孔子談到的,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而聽天命。
如何才能讓人生有一個好結(jié)果呢?盡人事,謹(jǐn)小慎微來做人,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制定適當(dāng)?shù)娜松呗?,最后聽從天意的安排?/p>
要知道,欲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只要我們把握好一個度,那“得以善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02
談到“得以善終”,很多人都認(rèn)為,只有王侯將相才有善終的機會。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古至今,王侯將相不得善終的案例,太多了。上至皇家,下至普通人,其實都一個樣。
就拿漢初三杰來說,韓信、蕭何和張良,都是有大功勞的人??善沁@些大功勞,讓高祖劉邦特別忌諱他們。功高蓋主,這是大忌。
張良很會做人,幫劉邦平定完天下后,立馬就隱居了,也不要劉邦的封賞。蕭何也比較懂事,以自污的方式,來打消劉邦的疑慮之心。
唯獨韓信,就真的不怎么會做人了,被貶為淮陰侯后,就一直悶悶不樂,還動了不臣之心。結(jié)果就是,韓信被蕭何騙到了長樂宮,然后被呂后干掉了。
做事的時候,要盡力做事。而做完事之后,就該想想自己的退路了。功成,自然就需要身退。如果沒有這個覺悟,哪怕再有本事,也很難善終。
這一點,就連幫朱元璋一統(tǒng)江山的劉伯溫,也不完全做到。所以,劉伯溫才被胡惟庸給毒死了。

03
談完了王侯將相,我們再來談一談有錢人。
在西晉初年,有一個超級有錢的人,名為石崇。據(jù)說,石崇的錢財,多到可以買下西晉的長安和洛陽,富可敵國。
石崇不僅有錢,還通過自身的才華、門第背景,順利地入朝為官??梢哉f,石崇此人不僅有錢,還有權(quán),乃是西晉初年盛極一時的人物。
后來,西晉爆發(fā)了八王之亂,石崇也因為某些問題,而被司馬倫殺掉了,不僅錢財沒了,就連子孫后代也被殺干凈了,夷滅三族,特別悲慘。
跟石崇很相像的,還有清代晚期的胡雪巖。胡雪巖此人,出身于底層,要背景沒背景,要家境沒家境,但他很有頭腦,也很會做生意。
在發(fā)家的過程中,胡雪巖遇到了清代名臣左宗棠。受到左宗棠的庇佑,胡雪巖迅速發(fā)家致富。世人稱胡雪巖為,紅頂商人。
所謂“樹大招風(fēng)”。受到左宗棠庇佑的胡雪巖,立馬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后來,李鴻章動用一切的手段,打壓胡雪巖。那胡雪巖,也逐漸破產(chǎn),遺憾而終了。

04
一個人,能不能得以善終,是否可以擁有好的歸宿,跟錢財、權(quán)勢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只跟這兩點有關(guān)。
第一點:能否功成身退,回歸平凡,躲避江湖的算計和紛爭。
一代謀臣范蠡,在幫越王勾踐復(fù)國后,就立馬辭官,跑到了齊國,隱姓埋名成為了“陶朱公”,過上了毫無紛爭,而又富貴美滿的小日子。
有人就勸范蠡,你如此有才華,為什么不到齊國去做官呢?范蠡拒絕了,認(rèn)為自己不再適合朝堂的生活了,隨心所欲做點小生意就好。
就是因為這種覺悟,所以范蠡得以善終,還名揚天下。而范蠡的越國同僚,基本死的死,殘的殘,被勾踐斬殺殆盡了,再大的功勞,也得不到好結(jié)果。
人,越有本事,越擁有錢財名利,就越是需要低調(diào)一點來做人。不然,你就會被槍打出頭鳥,不會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貧w平凡,才是保命的真相。

05
第二點:能否平安度日,不爭不怨,在簡單、知足的日子中過好往后余生。
宋末元初的丘處機寫過一首詩:
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
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
山林多少幽閑趣,何必榮封萬戶侯?
大致意思是,人吶,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了,人生于世就跟小蟲子一樣,微小不堪。石崇那么有錢的人,都無法千秋萬代。韓信如此有本事的人,都保不住自己。
與其在復(fù)雜、多變的世道當(dāng)中掙扎一輩子,為什么不過點清靜、簡單、知足常樂的生活呢?這比什么封侯拜相,要有意思的多。
對于普通人來說,最好的歸宿,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不爭不怨,簡簡單單,歲月靜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