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朗機大炮
佛朗機大炮是15世紀后期至16世紀初期歐洲的一種火炮,當時是由葡萄牙人傳入中國的。佛朗機大炮能連續(xù)開火、彈出如火蛇,因此又被稱為速射炮。15世紀末歐洲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發(fā)現(xiàn)以后西方殖民主義者紛紛東來,1514年葡萄牙人乘船來到中國廣東沿海和明朝交往,明朝把葡萄牙人稱之為佛朗機。1522年葡萄牙人寇犯廣東新會之西草灣,結果被明朝艦隊驅逐出境。此后葡萄牙人開始在廣東東莞南頭等地筑室立寨,進行剽劫行旅、掠買良民等惡行。之后轉而侵犯閩浙,最后又回寇廣東,葡萄牙人肆掠東南沿海多年。1554年葡萄牙人賄買海道副使汪柏后獲得澳門的居住權,以每年向明朝政府繳納租金、商業(yè)稅費的方式獲得經(jīng)商交易的許可,當滿清統(tǒng)治中國后后葡萄牙人改成只繳納租金。1571年西班牙人侵占呂宋,用以作向中國擴展侵略勢力的基地。明朝因對葡萄牙和西班牙區(qū)別不開而把在呂宋的西班牙人稱為佛朗機。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人,但未涉及主權的轉讓,1999年澳門租借期滿后回歸祖國。

佛朗機大炮是一種鐵制后裝滑膛加農(nóng)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佛朗機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桿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佛郎機大炮的子炮與炮腹間的縫隙公差大,從而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像紅夷大炮那樣的遠射程。

佛朗機大炮還有4大優(yōu)點:一是射速快,以“無敵大將軍”號重型佛郎機大炮為例,每炮中母炮載以炮車,同時配備3門子炮。射擊時子炮裝入母炮,發(fā)射完拿出子炮,然后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根據(jù)實際操演,前三炮射擊總共費時不到20秒,這速度在當時是很優(yōu)秀的;二是散熱快,由于后裝炮前后相通,因而空氣非常流通,而且炮管較薄,很容易散熱。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xù)射擊的能力,也減少火藥自燃的可能性;三是子炮的容量確定,容量決定火藥的裝填量,因此不會發(fā)生因過度填裝而導致的炸膛事故;四是子炮是鐵鑄的,可以承擔一部分火藥壓力,使炮腹的壽命增長,此外子炮損壞(多是出現(xiàn)裂縫)一個也不影響火炮的射擊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