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流浪地球2的英雄主義情節(jié)
上面提到文化自信,中國自信,這里多說一下。這種自信并不是我覺得行就一定能行,而是一脈相承紅色精神。 電影里有一段李雪健相信中國人一定能完成任務的情節(jié),被低分反復拿出來論證這部國產電影充滿了多少中國迷之自信,有多么多么不符合邏輯。 但這是沒有由頭的迷之自信嗎?不是,這自信有緣有。 這自信是西方英雄主義下對個人能力的自信嗎?不是,電影里并無李雪健與牛德華、寧理的互動場面,李雪健不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才信他們(北京小隊里好像也有外國人?沒太注意不過好像是有的感覺)。這自信也不是因為牛德華、寧理的能力強而信他們,而是對組織的信任。 組織里的信任并不只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這部劇里,為小破球計劃奉獻、犧牲的中國人,外國人,用熱血用生命書寫了他們對這一計劃的信任,書寫了他們對小破球組織的信任。而作為高位者的李雪健,向他們回應了這份信任,這是英雄主義,但也是中國式的英雄主義,我們的英雄不是某個人,而是組織,是組織里的每一個個人,也即廣大人民群眾。 這是一脈相傳的中國式的英雄主義。在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前,上甘嶺上的無論是士兵,還是班長、排長、連長、團長、師長,誰人能自信把這任務接下來就完成?但他們有在接下任務之后,或是戰(zhàn)至一兵一卒,或是被凍成冰雕也要堅守的自信。 英雄不只有死之后還要繼續(xù)完成生之時的任務的牛德華,不只有三百手動芯核彈的壯士,還有許許多多為小破球計劃付出、奉獻、犧牲的人民群眾。 若是高位者不去回應人民群眾的付出,這會把之前人民群眾種種付出化為欺騙下產生的行為,是對人民群眾的不尊重。這才可恥,這才該被罵。 電影里李雪健里的回應,是小破球計劃成功實現(xiàn)的重要一環(huán),是中國式英雄主義的完美收官,而不是造就悲觀結局。 文化自信、中國自信在這份雙向的中國式英雄主義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