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寫作法(三、使用寫作模板前需要確認的五項內容)
一、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寫文章一定是有目的的。
寫食譜的目的是幫助人輕松地做出美食,制作宣傳單的目的是讓顧客購買商品。
當然,根據(jù)不同的寫作目的,你選擇的模板也會有所不同。
想毫無遺漏地傳達給對方信息時使用“列舉型”。
想提高說服力時使用“結論優(yōu)先型”。
想引起讀者共鳴時選擇“故事型”。
當然,也有使用組合型模板更有效的情況。(第五章中將介紹組合型模板) 請寫作者根據(jù)寫作目的選擇合適的模板吧!
二、讀者是誰?
為了達到文章的目的,一定要明確讀者是誰。
在未明確讀者是誰的情況下,我們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就好比你連戀愛對象都沒有,又怎能寫出情書呢?
不要以“有很多讀者......”為借口逃避。
舉個例子,在給商品制作宣傳單時,你最希望是誰看到宣傳單呢?是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是女生,你希望是已婚還是未婚?根據(jù)已婚還是未婚,她們的思維和需求是不同的,明確目標用戶再對癥下藥就會提高成功的機率。
無論寫什么文章,必須先明確讀者是誰!思考讀者是誰,為了達成文章的什么目的,希望讀者看了文章后是什么反應,理解讀者的需求與認知水平是寫作的關鍵過程。
三、讀者的需求是什么?
明確好目標用戶后,接下來必須要理解讀者需求是什么。
通過收集一下事項的答案,你就會大致了解讀者的需求是什么了。
TA擁有什么樣的顧慮?
TA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信息呢?
什么樣的信息會讓TA滿意呢?
TA有怎樣的價值觀呢?
如果是為了誘導對方購買商品和服務而寫的文章,那么關于金錢觀念的調查是大有必要的。
為了在超市買到節(jié)省錢而排很久隊伍的人和看都不看標簽直接把商品裝進購物車的人,他們對“購物”的思維方式和標準是不同的。
寫文章就好比給讀者送禮物。
如果文章正合讀者的需求,那么讀者自然會欣然接受。
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應該多和讀者(對象)進行溝通,多關注讀者,多一些的調查和了解是至關重要的!
即使剛開始寫的有點生硬,粗糙,但是只要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文章的目的就很容易達成。
四、希望讀者作出怎樣的反應?
為了達成文章的目的,你希望讀者有那些反應嗎?
進一步說,你需要什么樣的策略來實現(xiàn)你的目標呢?
假設看到情書的人作出的反應是“從來沒有收到過這么讓我開心的信”那么可以說基本達到了你的目的。
【讀者的反應(示例)】
真有趣!
漲知識了!很有用!
說到我心坎上了
真棒啊
了不起
通俗易懂
原來如此!終于明白了
令人震驚??!不可思議
很有創(chuàng)意嘛
好感動啊
好傷心啊
深感歉意
讓我鼓起了勇氣!
很深刻!很尖銳
作者不能讓讀者決定該做出怎樣的反應。
讀者的反應應由寫作者決定。
“決定讀者的反應=設定目標。”當你設定完目標,大腦就會開始思考,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應該怎么做?(我應該寫怎么樣的文章?)其結果是,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質量。
五、讀者的知識水平如何?
當你閱讀科研人員寫的文章時,有沒有覺得“很難”“專業(yè)性太強”“無法理解”?
實際上,頭腦聰明的人,專業(yè)性高的人,未必能寫出淺顯易懂的文章。
相反,因為文章過于專業(yè)復雜導致讀者無法理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這是因為多數(shù)情況下,寫作者在寫文章時根本就沒有考慮讀者(對象)的水平,誤認為讀者的知識水平及理解能力都與自己持平,結果就是搞得讀者一頭霧水,不知作者在說什么。
寫出條理清晰的文章的秘籍:
迎合讀者的知識水平
迎合讀者的閱讀理解水平
寫作無非是使用清晰的順序和易于理解的詞匯向讀者傳遞信息。
尤其當編寫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信息)時,需要特別注意。
因為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能讀者并不這么認為。
使用普通常見的說法更便于讀者理解。
例如,“呈現(xiàn)出巨大的變革”改成“發(fā)生巨大的改變”這樣更容易讀者理解。
因此,寫文章時提前了解讀者的立場,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
在把握了這些情況之后,才能寫出讓讀者易于理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