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軍:媒體無界 車企有畏|汽勢家年華

歲聿云暮,如約而至。
希冀這次汽勢家年華暨2022-2023中國汽車創(chuàng)新盛典(Auto-First Family Party &Awards Ceremonyfor 2022-2023 China Auto Brand? Innovation),是一次媒體線上頒獎的絕唱,以后都是面對面的線下歡聚。
如果這次汽勢家年華是最后一次云端相聚的話,還是挺有紀念意義的。猶如2020年北京最厲害的那波疫情期間,汽勢家年華在老舍茶館還是做到了如約而至。從彼至今,成為汽車媒體線下活動的節(jié)點記憶。

只是一晃三年,恍如隔世。
新冠不新,認知更新;終有一陽,陸續(xù)轉陰。云端相聚,汽勢卻從不人云亦云,更不端著。汽勢家年華一如既往分量足、含金量高。
汽勢家年華暨2022-2023中國汽車創(chuàng)新盛典,依然是“在這里讀懂汽車”的年終講、年終獎,并舉客觀、真實、理性、建設性。過去一年乃至三年,汽勢始終與汽車行業(yè)、汽車企業(yè)、汽車人感同身受、不離不棄、守望相助。疫情催生汽車產業(yè)鏈眾生相,但更曬出汽車人的良知。
長春、天津、上海、重慶、成都、武漢、廣州、沈陽、北京等汽車重鎮(zhèn),輪番接連中招,焦急與無奈寫在每個汽車人臉上。小到微觀的一汽豐田減產18多萬輛,大到中汽協(xié)、乘聯(lián)會的數(shù)據陰晴不定,最終保住了大盤。
自主品牌風水輪流轉,有的迎風倒有的逆風揚。去年贏家是長城、吉利,今年是奇瑞、長安、比亞迪。奇瑞逆襲,首次實現(xiàn)尹同躍著魔般的年度100萬輛,攀至123萬輛的新高。比亞迪則以月銷20萬輛的銷量給中國品牌長臉,很多更“大個”的老大哥,都把比亞迪當做現(xiàn)象來研究,“為什么比亞迪能行”成為一道年度題。
傳統(tǒng)企業(yè)持續(xù)轉型,真金白銀砸下去。寶馬態(tài)度堅定,前幾年砸下的錢正在陸續(xù)轉化成強大的產品力,奔馳的全面電動戰(zhàn)略再次“掛擋提速”,EQ品牌落子無悔;奧迪控股的一汽奧迪新能源PPE,以平臺為舞臺,夜以繼日;大眾ID,在迪斯下課之后繼續(xù)修正、優(yōu)化、提升,豐田、本田、日產,主動出擊也好,被動跟進也罷,都把焦點對準純電動賽道,由假做到真做;棋高一著的豐田,拿出了和比亞迪合作的bZ3當做秘密武器,豐田借腹比亞迪既然是對比亞迪技術的認可,打的也是中國元素的感情牌;通用汽車的奧特能平臺夕發(fā)朝至,上海和武漢兩座超級電動化工廠先后建成;福特的電動化賽道,因為規(guī)模不夠,體量不足,動靜不大,還看不出多有福,甚至特讓人捏把汗。
新舊動能轉換分出層次,曬出賬單看出成色。蔚小理立足之后,哪吒、零跑、問界,也浮出水面,智己、阿維塔、飛凡、嵐圖、極氪、BeyonCa奮勇爭先。不過,同樣是新能源賽道,有的出身未捷身先死,有的已是明日黃花,威馬、天際、愛馳、恒大連曇花都談不上,小鵬也顯示出掉隊的疲態(tài),自游家不自由,車未造出宣布退出,個體興衰盡顯市場殘酷。大眾汽車變速器廠停產清算是標志性的,這個由大眾中國和南北大眾合資成立的企業(yè),一度是傳統(tǒng)車的招牌、王牌,電動化時代,三電取代變速器。廣汽菲克、寶沃、寶能等先后退群退圈,時代淘汰你,連招呼都不打。
經銷商不賺錢了。一種數(shù)據說,全國七成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tài)。經銷商賣新車不賺錢并非新聞,現(xiàn)在連保養(yǎng)上的贏利點都沒有了。多家車企的后臺大數(shù)據顯示,車主行駛里程下降30%-70%不等,車不挪窩、不壞了,讓經銷商失去了唯一的“錢途”。
汽車人成高危人群了。盡管車賣不好和人的因素不一定大,但是賣不好就下課成為定律、鐵律、規(guī)律。因此,車企銷售老總的職業(yè)生涯不再以三五年的周期來計,而是縮短到以年為單位,度日如年。
汽車人的2022,不是好年景,沒有好風景。新舊動能轉換勢不兩立,傳統(tǒng)車不好賣,新能源車擋不住。汽車不像房地產保交樓,汽車有的是自保多福。停工、復產,再停工,再復產,空場的城市,停駛的汽車,無力的街頭。
上述種種,是一年,濃縮三年。
2022年的市場也有光亮。
比如出海。這一年,中國汽車出口突破260萬輛,“超德追日”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大國,不少車企的出口量躍升至年10萬輛以上規(guī)模。
比如規(guī)模。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2600萬輛的規(guī)模沒變,這是一個大市場的底色;2022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0%左右的新高,銷量超過680萬輛,四分天下有其一,這是一個大市場的亮色。
比如成長性。這一年,中國汽車力量也誕生了不少世界級,地平線憑借技術和理念,吸引到大眾汽車真金白銀的巨資合資,這是中國企業(yè)首次與世界巨頭的平起平坐。比亞迪以月銷20萬輛的體量超越特斯拉成為世界級。到處煽風點火的華為成為多家車企的智能化方案解決者。中國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換道超車,首次讓人看得到、摸得著,感覺得到有希望。
2023年的市場會好嗎?
雞蛋從外面打破,只是一道菜,從里面破繭而出,是一條頑強的生命。再不好的市場,也有好的表現(xiàn),再好的市場,也有人抓不住機會。
2023年中央經濟會議定下了“穩(wěn)增長穩(wěn)就業(yè)穩(wěn)物價”的“三穩(wěn)”基調,以及“韌性強 潛力大 活力足”的預期。擴內需、利用和吸引外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鄉(xiāng)村振興等宏觀利好,都是汽車行業(yè)大把的微觀機會。
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一定會出現(xiàn)中國式的汽車消費理念、觀念和潮流;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一定會出現(xiàn)中國式世界級的汽車品牌;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一定會出現(xiàn)中國式的心品牌表達方式。
時代潮不可逆,生活自有分寸。老百姓始終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份美好就是有車有房。有讀者這樣預言2023年車市的機會:這幾年,好像換手機的不太多了,換房子又換不起,但是換汽車的可能性和基數(shù)還是蠻大的。
從路面轉向桌面,從方向盤轉向鼠標。我們來說說汽車媒體。
疫情三年,社會和汽車行業(yè)更加撕裂、折疊、分層。在社交化、碎片化、朋友圈、人人是記者的時代,媒體怎么辦?
媒體當然要保持新聞屬性,不管定位是Tob還是Toc,不管是紙媒、門戶、垂類,還是視頻、圖文類別,必須做資源整合的無界媒體,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定義只是什么媒體了,而是作為一種媒介的交互、交換、交付介質的作用更大。說的更直白些,媒體必須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產業(yè)鏈上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這可能是輿論的定調、問題的定性,成果的定向,也可能是集客能力的表達,還可能是賣車的線索收集,大數(shù)據的化反等等。作為媒體,你得占一樣。單一的媒體必將變得單薄、無力,立體式的解決能力才是媒體的未來。
新媒體必須新在形式、創(chuàng)意,新在“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的臨門一腳上。
新媒體必須新在無界、新在好用。好看的媒體不如好用的媒體。媒體是給挖金礦的人送鐵鍬的,而不是下場挖金礦。
也說說企業(yè)的新媒體。
可喜的是,這幾年汽車企業(yè)高度重視新媒體、融媒體的運作,車企APP、小程序、公眾號雨后春筍。有的車企還左右開弓,連下幾城,投入不菲的精力、財力、人力,有車企的APP下載量比媒體還大,比他們賣出的汽車數(shù)量還多。車企新媒體要想更有作為,既需要聚焦,又需要真做,而不是擺花架子。
可惜的是,車企的新媒體弄出動靜的不多,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權威性、公正性和客觀性,沒有權威性的車企APP只能定義為是商業(yè)的,而這正是其他媒體得以存在的獨到之處。
蔚來的客服備受推崇,但是蔚來之外還應該有更多、更好的模式。領克銷售總經理林杰說,良好的客戶關系是“用的時候能出現(xiàn),不用的時候不被打擾”,整天弄得跟一家人似的,肯定不是良好的客戶關系。
如今,賣車沒那么簡單,躺著就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如何有效和消費者溝通,填鴨式的說教肯定不靈了,現(xiàn)在的消費者比你懂得還多,你只是賣汽車的而已。你不能無畏,要充滿敬畏,有畏才有為,才能撬動消費者的余額寶。
當下,形勢復雜、局面尷尬。需要立體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生存、發(fā)展的超能力,無論媒體還是企業(yè)。
2022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2米線,非必要不接觸那種。2022年年底,行程碼、健康碼、核酸三件套相繼說拜拜,從此“你的健康你做主”,人們重新獲得了出行距離、和人接觸距離的自主選擇權。遠方還會遠嗎?
即將過去的虎年,虎虎生威是個沒能實現(xiàn)的愿望,“貓著”成為寫實。即將到來的癸卯兔年,讓我們守土有責,乖乖守好自家大門,共同戰(zhàn)勝那條叫“低迷不振”的大灰狼。
車轱轆往前轉,2023向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