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制 | 視角】太空中的“接吻”——自主交會對接技術
初原載于? 愛學習的? 青春材制
2021-10-29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
????????書接上回,若想對未來交會對接進行合理的想象,那么我們就要先對過去的交會對接有個大概的認知,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吧!

? ? ????在此之前,讓我們重溫一下“自主交會對接”的定義:自主交會對接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動的交會對接:
????????1.交會是一個航天器接近另一個航天器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在航天飛行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shù)的協(xié)調(diào),在同一時間到達空間同一位置的過程。
????????2.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裝置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
????????那么問題來了,為了實現(xiàn)這項偉大的技術,作為一個航天員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Step1——實現(xiàn)自主
????????要想成功實現(xiàn)自主交會對接,必須由自主導航系統(tǒng)精確確定追蹤航天器和目標航天器的絕對軌道參數(shù),以及2個航天器間的相對狀態(tài),簡而言之就是相對速度與距離。
????????其簡化后的的效果大致圖如下:

????????自主導航系統(tǒng)由測量系統(tǒng)和導航算法2個部分組成,前者為硬件支持,后者為軟件支持。
????????測量系統(tǒng)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研制了基于衛(wèi)星導航設備、微波交會雷達、激光交會雷達、光學成像敏感器等多型高性能導航敏感器的自主測量系統(tǒng),以此來保證相對速度與距離的精準性,算法更是在我國科研者的努力下,設計了一套可用于從相對距離數(shù)百千米直至對接的高品質(zhì)自主導航算法,不僅使得系統(tǒng)有高精度的導航結果,還具有高容錯的性能~

Step2——交會
????????在1965年12月15日,美國的雙子星座6號飛船與雙子星座7號飛船完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交會,兩者之間距離僅差2米。

????????此次交會采用了霍曼轉移橢圓原理:可以理解為尋的航天器(n)的軌道略低于目標航天器(m)的軌道,之后n加速,逐漸讓n所在的軌道升高,最后與m的軌道達到統(tǒng)一高度,并完成交會(實際上是n在追逐m)。
????????如下圖(其中ABCDEF為變速位置,并在該位置將速度變化為Vx):

????????我國也是采用了該種方法,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自主快速交會的方案,可以在燃料用量幾乎不改變的前提下,將容錯率大大提高,并將此過程控制在1~40圈內(nèi),這真是一種高效的交會方案!

Step3——對接
????????對接是極為關鍵的步驟,就像“相遇”是“接吻”的開始~而“接吻”是需要勇氣與智慧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按照對接的解釋,是需要特殊的裝置將兩個飛行器連接起來,所以就有了空間對接機構。目前空間對接機構有四種:
????????1. “環(huán)-錐”式機構
????????2. “桿-錐”(也叫“栓-錐”)式機構
????????3. “異體同構周邊”式機構
????????4. “抓手-碰撞鎖”式機構

????????第一種——“環(huán)-錐”式機構較為簡單,是最早期的對接機構,在美國“雙子星座”飛船與“阿金納”火箭的對接中均有使用。

????????第二種——“桿-錐”(也叫“栓-錐”)式機構,該裝置如圖,當碰撞桿指入接收錐后,接收錐就將桿頭鎖定,完成對接;但該機構沒有主動與被動共存,在航天營救中十分不利,但還是在蘇聯(lián),美國之間均有使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機構。

????????第三種——“異體同構周邊”式機構,該機構克服了第二種機構的弊端,由圖可見,兩方對接機構是相似的,所以稱為“異體同構周邊”式,雙方都可以作為主動和被動方,,并且可見正中央有空隙,足以讓宇航員通過,作為兩個飛行器的通道,非常便利。該機構在現(xiàn)在仍然在使用,例如航天飛機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

????????第四種——“抓手-碰撞鎖”式機構,是指日本,歐洲各自研制的十字交叉和三點式兩種對接機構,日本的機構,是三點式(具有三個抓手與撞鎖),歐洲的與其相似,是四個抓手與撞鎖。這兩種機構由于都是無封閉與無通道的設計,常用于無人空間平臺與空間拖船的對接。

????????太空中的“接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涉及的知識、技術,以及會遇到的各種情況都是難點。
????????我國的航天之路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的自主交會對接會最終采用哪種技術呢?也許由你來決定!

參考文獻
[1]圖片源自網(wǎng)絡
[2]王萍.美國載人航天器交會對接綜述[J].中國航天,1997(02):30-33.
[3]解永春,張昊,胡海霞.自主交會對接控制方案設計及驗證[J].中國航天,2021(08):14-21.
[4]前蘇聯(lián)載人航天器的對接機構[J].中國航天,1994(10):17-20.


撰 稿 人:材制科協(xié)科創(chuàng)部? ?孫本騰 陳逸凡 劉鑫禹
責任編輯: 材制科協(xié)執(zhí)行主席 馬浩然
執(zhí)行編輯: 材制科協(xié)組宣部? ?唐梓航 李嘉宇
總 編 輯:? ? ? ? ? ? ? ? ? ?李曉萌
投稿請發(fā)送至:fmmsa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