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經(jīng)驗分享,第四期,Lakewood的經(jīng)驗分享
想來...在那個“他為什么不唱”的年代,鄭成河也為指彈概念的推廣做了一定貢獻?(? ? ?)進而也讓Lakewood這個品牌在國內(nèi)指彈界有了些知名度,當(dāng)然也有國內(nèi)迷之高價的因素。

本想再說說入華初期上調(diào)價格的官方通告,想想算了...陳年往事,是非真相也很難考證了。總之,無論Lakewood、Martin、Yamaha...想和琴友們說:絕大多數(shù)官網(wǎng)的標(biāo)價到了經(jīng)銷商手里都是有折扣的,買琴別用官網(wǎng)標(biāo)價為參考。信息時代,自己官網(wǎng)多看看,經(jīng)銷商都列在那里,發(fā)幾個email多問問,英文不好,問問價格應(yīng)該還是可以的吧,實在不行機翻(???)不是說各位一定要境外買,但可以了解下行情,免得被宰...

接下來咱們說說這個品牌選購、音色、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項,具體價格、自行海購是否會被稅之類的敏感話題就不講了。

首先說選購,這個品牌其實是以custom(私人定制)為主的——所以近年也開始炒作年度限量版的做法個人感覺有點扯=。=你限量的配置我custom一個不就得了,有何意義?_?
Lakewood官網(wǎng)有著個人所接觸過最棒的custom版塊,不僅各種材料價格一目了然,且有可視3D模擬,還有簡明的木材視覺感、音色特性介紹,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畢竟custom是一種賭博,音色自己完全沒把握——你沒法事先試琴,但是官方能提供相關(guān)的參考,也算是為“賭徒”們劃了一些避免翻車的路標(biāo)。將每一個選項都確認之后,可以保存為一個pdf清單,有官網(wǎng)報價,發(fā)給代理確認最終報價、交貨時間、付款方式即可。
這個品牌如果僅僅用板材等級對比Martin、Taylor等大牌以及北美那些私人作坊,算是非常親民了。但吉他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板材等級——木材的成本在整琴的價格中其實占比很小,而平凡如sitka+桃花心這種組合也可以做出顛覆認知的驚人音色——當(dāng)然那把TT價格也是驚人的@_@
說回Lakewood,以我最愛的ziricote而言,一套上乘的板材在國內(nèi)也就小幾千,Lakewood在custom要追加多少收費大家去custom一下就知道了。至于說值不值那個價,每個人經(jīng)濟條件、價值觀迥異,只能留給各位自己判斷了。
由于Lakewood的定制選項非常細致,各種木材、配件材質(zhì)、漆面等選項非常多,下文會提及一些個人custom的組合,但無法每一種選項都詳細說明。只能說一些個人感覺比較重要的事項:Lakewood是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品牌,產(chǎn)量也遠不及Martin、Taylor、Yamaha等,所以它積累經(jīng)驗的能力顯然不如這些大產(chǎn)能品牌,偶爾會有些不太成熟的改動——比如琴橋的弦槽開的太大導(dǎo)致弦釘無法咬住。但是相對大產(chǎn)能,它的做工——諸如漆面、內(nèi)部的打磨相當(dāng)細膩,也沒遇到過包邊脫膠的問題,你們都知道我想黑的是誰?(? ? ?)

然后說音色,個人custom過4把,1把歐杉+印玫,1把歐杉+ziricote,2把adirondack+印玫...別問為什么有2把一樣配置的,就是折騰(?ω?)
adirondack(以下簡稱阿迪)+印玫的組合個人覺得相當(dāng)不錯,阿迪動態(tài)的敏銳性充分發(fā)揮了出來,配合印玫的低頻,有相當(dāng)?shù)臎_擊感,彌漫的低頻混響感彌補了印玫中頻略微凹陷的問題,高頻的亮度和尖銳感之間的平衡也不錯。但是阿迪動態(tài)非常敏銳的特性加之中低頻的沖擊感使其對力量輸出的精確性要求頗高,比如彈一些追求空靈感的指彈曲目時,如果發(fā)力稍大就很容易展現(xiàn)出沖擊感,破壞了應(yīng)有的意境。所以我覺得這個組合可以說是全能的,但是也需要足夠的技術(shù)才能充分發(fā)揮。
歐杉+印玫的組合個人不太喜歡,不夠平衡,過分偏重高頻了。在試琴時它高音弦的自然泛音亮到耳朵疼的程度,如果追求極致的空靈感,或許是個很有性價比的組合選項,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中庸一些的配置——比較雜食,泛用性好。
歐杉+ziricote,個人最喜歡的一種組合,當(dāng)然僅僅是迎合個人彈琴喜好而已,各位不要盲從。低頻有一定的沖擊感,量感適中,中頻厚度適中,高頻強壯但線條不像印玫那般纖細、尖銳。三個頻段非常均衡,而且兩端的延展性很好。可惜這種木材現(xiàn)在很難見整塊的芯材了,大多邊緣會帶些金黃色的邊料——也有人管這叫樹皮_(≧?≦」∠)_此外,Lakewood的M45(即上述歐杉+ziricote)很好的解決了鋼弦吉他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4根裹銅絲的弦與2根高音弦之間切換的突兀感。就如上文所述,M45的高音強壯但不纖細,如果換成M32(即印玫為背側(cè)的Lakewood),會很明顯的感覺1、2弦尖亮,而裹銅絲的弦音色則粗壯很多。此處再次強調(diào),木材不是唯一的重點,不同弦切換時突兀感小,Martin的OM28 Modern Deluxe也做到了,用的偏偏就是印玫背側(cè)。所以很多時候聲音、價格不要單純的對比木材,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Lakewood個人總體感覺適合指彈,并不適合大篇幅的掃弦,更不適合打板。Lakewood追求高等級的板材,利用充足的剛性把板材加工的較薄,以期獲得敏銳的動態(tài)反應(yīng),但也應(yīng)此個人覺得承受不住大力量的輸出,雖然不至于像雅馬哈L系列那般羸弱,但也不適合暴力狂掃。此外,Lakewood是個人接觸過唯一一個打板能明顯感覺到面板彈性形變的品牌,也確實有琴友打裂過,所以在此再次提醒——吉他的設(shè)計不是打擊樂器,如果真的酷愛打板,建議買把便宜、皮實、共鳴箱稍大些的琴玩。順便說下,Lakewood也有M(Lakewood自己定義為GC型)以外的桶形,不過我想很少有人會去考慮吧_(:з」∠)_畢竟要買D型,Martin、Gibson放著不買,去買Lakewood總感覺有點怪怪的(`?ω?′)圖個阿迪+印玫的Lakewood D32比Martin同樣配置的侯爵便宜?要這么yy也可以_(≧?≦」∠)_

最后說說使用注意事項,有些可能之前的文章里講過,這里再提一下。
1、板材薄,對濕度很敏感,官方附有的小冊子里詳細介紹了各種濕度下琴可能出現(xiàn)的狀態(tài)。琴盒內(nèi)有一個翻蓋構(gòu)成的小空間,建議在那里面放一個濕度計來觀察濕度,必要時在其中放入干燥劑,或者進行加濕。北方供暖一定要留神, 會非常干燥,很多單板琴都是因為供暖而干裂的。琴盒勤曬,但是琴要避免太陽曝曬,這些之前的文章里都詳細說過。
2、Lakewood配的是Hiscox Case,這個箱子很皮實,但是有一個缺點,它打開后琴蓋只能90度豎著,且沒有卡口能固定這種狀態(tài),所以打開后拿放琴要小心,尤其不要把琴擱在琴盒邊緣上,琴盒蓋如果打下來,會對琴造成不小的損傷。另外,琴放入琴盒后幾個鎖扣最好都扣上,以防別人不知情一手拎起,琴會滾出來砸落受損。
3、這個之前應(yīng)該也提過,Lakewood的鋼筋很緊,扳手要套個套筒,否則很難掰動。由于調(diào)節(jié)孔非??拷姘澹{(diào)節(jié)時用力要穩(wěn),別晃動,否則容易刮傷面板內(nèi)側(cè),也容易使扳手脫落砸傷背板內(nèi)側(cè)。
4、上文所述,Lakewood偶爾搞些不太成熟的改動,現(xiàn)在不知道什么狀況了,我最后一次訂的琴,出廠弦距已經(jīng)是極限低了——12品處6弦不足2.5mm,官方標(biāo)注2.2mm。這種狀態(tài)下如果降音調(diào)音+capo用力較大時已經(jīng)有可能出現(xiàn)打品問題了,所以不建議再去折騰磨枕、挖槽之類的事情了。

總之,雖然有些不足,但是個人還是挺喜歡這個牌子的,能想到的暫時就這些了。custom的細節(jié)選項實在太多,如有定制時遇到疑惑的琴友可以留言、私信,我會繼續(xù)分享經(jīng)驗、一一解答的。

求關(guān)注,求三連?ヽ(°▽°)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