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文科碩士】(3)準備的過程以及開學後的情況
既然今天是國慶,先祝祖國72歲生日快樂!

開學前的準備
既然收到了取錄,反觀自己以前透過寫乘車報告以及在剪輯視頻所累積的知識均不足以在碩士加以應用——畢竟多是從百科上引用的;更遑論初中所學的。所以,便開始了為期六個月的鋪墊過程。
為了建構國史知識以及其研究法的初步架構,便購入了一些書,然而在開學之時只能看畢如下三本:
錢穆《國史大綱》——對應帝制中國一科
高華《歷史筆記》——對應近代史一科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對應文獻以及新視角一科
由於預期必須大量閱讀,所以我當時開始嘗試使用通勤時間閱讀材料。閱讀後,便作閱讀報告以便自己作將來參考。
在這個階段的感想:完全顛覆了初中所學的歷史,尤其是發(fā)現(xiàn)當中很多重要的東西有所遺漏或者沒有詳細說明。
另外,我也在這個階段開始構思碩士論文題目,得選項如下:
蜀道研究——故道與褒斜道的興衰(因運轉(zhuǎn)《天府之星》而起)
古代中日關係研究(因鑒真和尚而起;原訂本年乘坐新鑒真輪前往日本,但基於疫情無限期暫緩)
原本想寫選項1,但由於近來要提交文獻入門一科論文的大綱,便把心一橫決定向選項2的方向發(fā)展。想必他日能從上海坐新鑒真輪赴日的話,必須要到岡山和奈良探訪一下吉備真?zhèn)浜丸b真和尚,也要體驗遣唐使和鑒真和尚赴日的過程!

中史碩士課程設置
中史碩士課程共設八科,以及必須提交一篇下限20000字的碩士論文。
必修課有:
帝制中國、近代史、文獻入門、研究新視角;
選修課有:
華僑史/經(jīng)學研究,先秦思想/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史,歷史教育/知識份子,傳統(tǒng)思想/文化研究
以上每組二選一。
每課設2小時的講課,部分課前會提供閱讀材料。功課方面,多要求學生自擬題目作論文一篇,字數(shù)5000字起,在學期尾提交。每個學期讀2-3科,最後一個學期不用上課以便寫碩士論文。
上課時間則很規(guī)律——平日晚上一節(jié),星期六連堂。

開學後的困境與展望
在選定各科論文範圍的時候,同時為了儘快開始寫作,學期開始就必須閱讀其他文獻才能驗證題目的可做性——有些議題已經(jīng)被廣泛討論並達成共識,可做性不高,如唐代租庸調(diào)到兩稅法的過度。這樣的話,就要再次尋找題目和蒐集資料。
為了儘快決定題目,以及把握機會好好學習,我在學期初花費了大量心力保持學習表現(xiàn)。然而,人的精力確是有限,結果導致近排工作表現(xiàn)下降而被上司責罵;我在被罵一刻才有所領悟。雖然是半工讀生活伴隨的經(jīng)典問題,但自己也有責任;我決不會讓公司判自己死刑!
既然領悟到問題所在,就要深切反省——要改進這個狀況就必須過一個有規(guī)律的生活:
?在指定時間段內(nèi)專心當下進行的項目,不可以想其他事情。
盡可能不讓項目超越指定時段,使他們互不干涉,從而讓每方面都得到適當?shù)恼疹櫋?/p>
提早半小時睡覺,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精神。
暫停日語班,先在稍後的期末考目標取得及格成績,取得及格證明後過一年冷河,再看情況決定(因爲升用中級教材後必須每天複習,而最近發(fā)現(xiàn)力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