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民族星光-尋壯瑤畬風采
2023年7月11日至7月23日,我跟隨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挽民族星光”社會實踐團分別前往廣州增城正果畬族村;清遠連山福堂鎮(zhèn);清遠連南千年瑤寨進行為期13天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走訪村民,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參觀民族特色風采,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以及幫助村民共同勞動的畬壯瑤民族團結調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7月11日上午,“挽民族星光”實踐團從各地出發(fā)前往廣州增城正果畬族村進行走訪調研,我們在畬族村黨群服務中心集合,通過參觀民俗館、走訪當地村民初步認識到畬族的文化。了解到當地有打黑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畬族正在用"鳳凰崇拜"和"盤瓠崇拜"的雙崇拜,盤瓠是畬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在祭祖活動時瞻仰祖圖就是畬族祖先崇拜信仰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我們領略著畬族的圖騰文化,走在畬族村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圖騰街景與村民淳樸的笑臉成為了畬族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7月13日至15日,“挽民族星光”實踐團在福堂鎮(zhèn)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楊愈將故居,了解楊愈將將軍近代民國時期禁毒歷史故事,同時“挽民族星光”實踐團與當地小朋友一起參加定向越野活動,對當地的小朋友開展防詐騙、防溺水、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他們的防范和安全意識。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當地兒童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在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分組到留守兒童家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到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日常生活一般由爺爺奶奶照料,由于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導致不少留守兒童性格內向靦腆,在走訪過程我們還了解到由于當地經濟水平低,普通家庭一般的工作收入大多都花銷在日常生活當中,加上教育資源有限,當地的適齡兒童讀書也成為一個大問題,對于微薄收入的家庭供給一個孩子高中學費也是十分困難的。當地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以及學業(yè)升學方面存在較大的困境,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幫助,向他們提供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2023年7月11日至7月23日,我跟隨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挽民族星光”社會實踐團分別前往廣州增城正果畬族村;清遠連山福堂鎮(zhèn);清遠連南千年瑤寨進行為期13天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走訪村民,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參觀民族特色風采,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以及幫助村民共同勞動的畬壯瑤民族團結調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7月11日上午,“挽民族星光”實踐團從各地出發(fā)前往廣州增城正果畬族村進行走訪調研,我們在畬族村黨群服務中心集合,通過參觀民俗館、走訪當地村民初步認識到畬族的文化。了解到當地有打黑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畬族正在用"鳳凰崇拜"和"盤瓠崇拜"的雙崇拜,盤瓠是畬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在祭祖活動時瞻仰祖圖就是畬族祖先崇拜信仰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我們領略著畬族的圖騰文化,走在畬族村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圖騰街景與村民淳樸的笑臉成為了畬族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7月13日至15日,“挽民族星光”實踐團在福堂鎮(zhèn)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楊愈將故居,了解楊愈將將軍近代民國時期禁毒歷史故事,同時“挽民族星光”實踐團與當地小朋友一起參加定向越野活動,對當地的小朋友開展防詐騙、防溺水、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他們的防范和安全意識。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當地兒童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在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分組到留守兒童家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到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日常生活一般由爺爺奶奶照料,由于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導致不少留守兒童性格內向靦腆,在走訪過程我們還了解到由于當地經濟水平低,普通家庭一般的工作收入大多都花銷在日常生活當中,加上教育資源有限,當地的適齡兒童讀書也成為一個大問題,對于微薄收入的家庭供給一個孩子高中學費也是十分困難的。當地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以及學業(yè)升學方面存在較大的困境,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幫助,向他們提供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在福堂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挽民族星光”實踐團有幸拜訪了壯錦非遺傳承人錢清華老師的壯錦生產基地。在壯錦基地我們了解壯錦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壯族文化特色,同時我們在壯錦基地里見識到繡工正在使用著古老傳統(tǒng)的織布機專注雕琢著一件件作品,一幅幅做工精巧的錦繡作品讓我們嘆為觀止。傳承人錢清華老師說了一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希望以后我們的服飾不僅僅局限于壯瑤兩個民族的,我們要把56個民族的服飾都做出來,然后把他們展覽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更體現出我們的民族團結!”我們不僅僅只是了解壯瑤文化,更是要從心底里感受各個民族的文化底蘊,這是給我們帶來的是屬于我們56個民族的文化自信。 ?為期12天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讓我收獲頗滿,也成為我人生中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這次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讓我更加珍惜現在自己擁有的一切,我相信在我們不斷共同努力,國家支持鼓勵下,留守兒童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未來;“挽民族星光”實踐團不但提高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的團結精神。我們不僅只了解認識畬壯瑤三個民族,更要了解我們祖國56個民族,讓我們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在福堂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挽民族星光”實踐團有幸拜訪了壯錦非遺傳承人錢清華老師的壯錦生產基地。在壯錦基地我們了解壯錦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壯族文化特色,同時我們在壯錦基地里見識到繡工正在使用著古老傳統(tǒng)的織布機專注雕琢著一件件作品,一幅幅做工精巧的錦繡作品讓我們嘆為觀止。傳承人錢清華老師說了一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希望以后我們的服飾不僅僅局限于壯瑤兩個民族的,我們要把56個民族的服飾都做出來,然后把他們展覽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更體現出我們的民族團結!”我們不僅僅只是了解壯瑤文化,更是要從心底里感受各個民族的文化底蘊,這是給我們帶來的是屬于我們56個民族的文化自信。 ?為期12天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讓我收獲頗滿,也成為我人生中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這次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讓我更加珍惜現在自己擁有的一切,我相信在我們不斷共同努力,國家支持鼓勵下,留守兒童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未來;“挽民族星光”實踐團不但提高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的團結精神。我們不僅只了解認識畬壯瑤三個民族,更要了解我們祖國56個民族,讓我們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