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深說過的冬天的冷
昨晚,貴陽開始下雨了。一夜聽春雨。
最近看到周深參加一個綜藝節(jié)目時說,冬天在家里穿得很厚,很多朋友都覺得難以置信,但真的,是這樣。
貴陽的冬天,以往的必備是飄飛的冬雨,雨很輕,但會一直讓天空和地面濕著,眼睛和腳底都不舒服。有時再冷一點(diǎn),就變成凍雨,那就更冷了一層。偶爾又變成凝凍,走路開車都得小心翼翼的。
而屋子里,因為不像北方有暖氣,如果沒有地暖、空調(diào)和取暖器,每個房間都會冷得透透的,穿衣的厚度和室外幾乎一樣。當(dāng)然,現(xiàn)在過冬,走到貴陽哪都暖,各種電熱從初冬到春來一直都盡情地撒歡。
我到北京讀書那幾年,覺得暖氣實(shí)在把冬天變得很舒服,而北京冬天室外的那種干冷,真的不算什么,僅僅看著冬天明亮的太陽,心里就很愉快了。?
近些年,貴陽冬天的雨少了很多,有時還遇到暖冬,雖然氣候異常不太妙,雖然干冷,但感覺還是好了很多。
在貴陽,冬天氣溫最低也就零下5度左右,而且一旦降到零下,頂多一周的時間就會回升了。通常的氣溫,差不多徘徊在0度到7、8度之間,像雪地靴這么厚的冬鞋,似乎也是這幾年流行的時候才出現(xiàn)的,并且很快轉(zhuǎn)為低幫款了。
盡管冬天不太如人意,但貴陽冬天的美食足以彌補(bǔ)這些寒意。麻辣燙、清水燙、酸辣燙、羊肉牛肉及其它各種不同食材的火鍋,都會在大街小巷吸引吃貨,能夠有人氣的通常滋味都好,湯濃,肉嫩,菜鮮,調(diào)料豐富,隨便吃上一頓都是享受。今后有機(jī)會的話,也許可以介紹一下。
貴陽人都很愛美食,都有自己習(xí)慣去的美食店。而且,城里廚藝高手林立,各個地帶的美味店,可能也只有附近的居民最清楚,而類似能夠讓老東門的貴陽人都知道的省政府一帶的那家老牌清水燙,那就真的美味得很了。雖然去那家店,路巷實(shí)在復(fù)雜,但你辛苦到達(dá)坐下吃到的那一口,就已經(jīng)彌補(bǔ)了所有。
貴陽人習(xí)慣搭配各種吃食的調(diào)料蘸水,在蔥花、香菜、花生、黃豆、折耳根粒之外,基本配置還有蒜水、姜末、水豆豉、芝麻香油、木姜子油、花椒油、腐乳、干辣椒面、燒烤辣椒面、糟辣椒粒、青椒泥等,我也沒特別注意過,大概至少有這些吧。如果是夏天涼拌的米皮、米豆腐、豌豆粉、涼面之類的,調(diào)料還需有豆芽絲、胡蘿卜絲、青瓜絲、蘿卜絲、咸菜末、洋蔥粒等。
而通常,精髓在于各家的秘制辣椒和小菜。只要是做得好的美食店,店里的辣椒肯定都有特制口感,小菜也一定美味,即便是糯米飯店的一鍋酸菜湯,喝下去也舒舒服服的。我最近去的一家牛肉粉店,他們提供隨意自取的小菜之一是油制干辣椒,不辣,超級好吃。雖然看起來就是普通辣椒被干炸過又泡在油里的樣子,但是,口感不要太好。
可能貴州以外的很多朋友都只知道老干媽這個辣椒品牌,但對于我們貴州人來說,大家會選擇食用的辣椒太多了。而且,口味一點(diǎn)不差的。
貴陽,是個生活味道濃郁,悠閑舒適的城市。
貴陽人,愛吃,愛玩,愛唱歌,愛聚會,愛旅游,愛各種生活體驗,幽默有趣,同時工作也很敬業(yè),藝術(shù)感很好,也喜歡玩創(chuàng)意,連跳廣場舞的老阿姨都很時尚哦。
現(xiàn)在,春天到了,很多好玩好吃的又叮叮珰珰地跑到眼前來,一年的生活盛宴又開啟啦!
今晚的雨聲,又是一夜。
這幾天的櫻桃,味道特別鮮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