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些長平之戰(zhàn)冷門的史料。
應(yīng)侯謂秦王曰:“王得宛、葉、蘭田、陽夏,斷河內(nèi),困梁、鄭,所以未王者,趙未服也。弛上黨在一而已,以臨東陽,則邯鄲口中虱也。王拱而朝天下,后者以兵中之。然上黨之安樂,其處甚劇,臣恐弛之而不聽,奈何?“王曰:“必弛易之矣。”《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此段記載證攻取上黨是范雎的戰(zhàn)略決策,并且提到上黨“弛上黨在一而已,以臨東陽,則邯鄲口中虱也”的地緣作用。
鄭人之下麟也,莊蹺之暴郢也,秦人之圍長平也,韓、荊、趙,此三國者之將帥貴人皆多驕矣,其士卒眾庶皆多壯矣,因相暴以相殺,脆弱者拜請以避死,其卒遞而相食,不辨其義,冀幸以得活?!秴问洗呵铩そ榱ⅰ反硕斡涊d可佐證長平屬圍殲戰(zhàn)、趙括的為人性格和吃人充饑。
《韓非子·顯學(xué)》“是以魏任孟卯之辯,而有華下之患;趙任馬服之辯,而有長平之禍。此二者,任辯之失也?!边B韓非子都認(rèn)為趙括的上位靠的只是口舌之利,將才和用兵如何并沒經(jīng)過考驗,各位別洗了。
《漢書·馮奉世傳》“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其先馮亭,為韓上黨守。秦攻上黨,絕太行道,韓不能守,馮亭乃入上黨城守于趙。趙封馮亭為華陽君,與趙將括距秦,戰(zhàn)死于長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趙。在趙者為官帥將,官帥將子為代相。及秦滅六國,而馮亭之后馮毋擇、馮去疾、馮劫皆為秦將相焉。 ”馮亭也參與了此役并戰(zhàn)死。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