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術在智慧博物館中的應用
2016年底,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四部委印發(fā)《“互聯(lián)網(wǎng)+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對博物館建設與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更多更好的高新技術成果能運用到博物館工作中去,不斷提升博物館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其中,不止一次提到將AR(增強現(xiàn)實)技術運用到博物館工作中去。AR技術方興未艾,目前已經(jīng)在軍事、醫(yī)學、娛樂、制造業(yè)、旅游等多領域有所應用。本文主要討論AR技術在智慧博物館個性化展覽和智能化導覽中的應用和研究,希望能為博物館行業(yè)運用AR技術促進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

一、概念
(一)AR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強現(xiàn)實技術,也被稱作混合現(xiàn)實、擴增現(xiàn)實,是在虛擬現(xiàn)實(VR)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它能夠將計算機虛擬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通過顯示設備,用戶可以同時看到虛擬信息和真實場景融合后的畫面,為使用者提供一種基于現(xiàn)實又超越現(xiàn)實的體驗。

(二)智慧博物館
智慧博物館(I-MuseumSystem),從英文名稱可以很明顯看出它是一個以用戶“我”的需求為中心的、依托于現(xiàn)代科技的、服務于博物館的智能應用系統(tǒng)。通過應用這一系統(tǒng),參觀者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獲取更多信息,從而使觀展體驗更為豐富有趣;博物館也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參觀者的信息反饋,并據(jù)此對個性化展覽和智能化導覽做出積極調(diào)整。

二、AR+智慧博物館的意義
(一)解決博物館陳列形式單一的問題
博物館一般根據(jù)展覽主題、文物類別等對文物進行分類陳列。通常情況下,文物被擺放在玻璃展柜中并附有簡潔的說明文字。這種展覽方式邏輯清楚且方便管理,但缺乏深入性和生動性,不能使參觀者直觀、全面地了解文物蘊藏的知識以及歷史背景。而將AR技術應用于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就可以將文物蘊藏的知識以及歷史背景等信息以數(shù)字化形式(如視頻、圖片、3D圖形圖像、文字等)疊加到文物陳列現(xiàn)實場景中,從而擴展文物的介紹內(nèi)容,解決陳列形式單一的問題,使參觀者以一種沉浸其中的方式全面了解相關的文物知識。

(二)提高觀眾從博物館獲取知識的效率
教育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職能,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使博物館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是一個重要議題。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都證明應用AR技術能夠大大提高博物館教育水平,證明將AR技術融入學習中能夠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并大大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三)解決博物館互動水平低的問題
長期以來,博物館被定位為知識傳播者,以一種單向模式向參觀者傳播文物知識,缺乏與參觀者之間的互動體驗。由于AR技術具有很強的交互性,所以將AR技術運用于博物館展覽中,使觀眾在虛實融合的環(huán)境中獲得豐富的互動體驗,并且這種互動體驗能夠滿足觀眾的某種情感需要。觀眾在博物館參觀展覽時,文物的美麗外觀或者細膩質感能夠引起觀眾本能的愉悅感,進而產(chǎn)生想要把玩的沖動,但是文物和觀眾之間往往被玻璃阻隔,而且出于保護文物的考慮不允許觀眾觸摸文物,從而導致展覽互動水平不高。通過AR技術,觀眾能通過觸控、手勢識別等技術,以虛擬方式滿足把玩展品的需求,實現(xiàn)良好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