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山東人的建議,奠定了西安13朝古都地位,不應該被遺忘
公元前202年,大漢王朝建立的那一年,齊地盧縣有一支地方部隊正在趕往隴西郡戍邊。盧縣就是今天濟南長清區(qū),離隴西郡非常遙遠,沒人打心里想去那種條件艱苦的地方。這支隊伍路過洛陽的時候,有一個身穿粗布衣的戍卒脫離了隊伍,他并不是去當逃兵,而是想拜見漢高祖劉邦商量國家大事。一個小兵不自量力,他到底要跟劉邦商量什么大事呢?

這個小兵名叫婁敬,按理說不可能會見到皇帝的,但是他有辦法。洛陽有個姓虞的將軍,正好是婁敬的齊國老鄉(xiāng),婁敬找到虞將軍,表示想找皇帝商量國家大事,讓他引薦一下。這個虞將軍倒也是豪爽之人,立即答應了婁敬的請求。托人好辦事,這也是中國歷來的傳統(tǒng)。
虞將軍送給婁敬一件光鮮的好衣服讓他換上,倔強的婁敬說:“我穿著絲綢衣服來的,就穿絲綢衣服去拜見皇帝,我穿著粗衣來的,就穿粗衣去拜見,為什么要換衣服呢?”虞將軍很無奈,不換就拉倒,他立即進宮向劉邦引薦婁敬。虞將軍真夠講義氣的,不因富貴瞧不起貧困的老鄉(xiāng),這樣的朋友在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不多了。
劉邦雖然喜歡爆粗口,但總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他同意見見婁敬,他要看看這個小兵到底有什么國家大事要商量。劉邦絕對是一個豪爽之人,一般不擺譜,這在開國皇帝中很少見,他先賜給婁敬飯吃,吃飽喝足后才開始談事情。

劉邦問婁敬有什么國家大事要談。婁敬開始說:“陛下定都洛陽,難道是為了跟周王朝比試一下興隆嗎”?劉邦說:“是的”。
婁敬開始滔滔不絕講起一堆道理,婁敬表示周王朝是靠德政起家的,有德之人才能定都洛陽,不然鎮(zhèn)不住就得翻車。秦末到現(xiàn)在戰(zhàn)亂多年,洛陽已經(jīng)物是人非人口凋零,不存在定都的條件。于是婁敬建議劉邦定都關中,首先關中有秦國經(jīng)營的底子,第二關中擁有絕對的地利優(yōu)勢,四面都有關塞阻隔,退可守進可攻。無論關東發(fā)生什么動亂,只要守住關中,就能高枕無憂。
劉邦默默的向婁敬投去了贊許的目光,然后又咨詢一下大謀士張良,張良的意見和婁敬一樣,于是劉邦緊急召開一次御前會議,討論一下定都問題。群臣大多數(shù)都是關東人個個留戀故土,都反對定都關中,表示秦朝定都關中二世就亡國了,你看人家東周定都洛陽幾百年才滅亡。最后劉邦力排眾議,決定把都城定在關中。
劉邦的執(zhí)行力很強,當日就開始西行,沒有半點的遲疑。其實在劉邦的內(nèi)心里,早就心馳神往關中地區(qū),只是苦于群臣的反對。劉邦高興的說:“本來主張建都在關中是婁敬,婁就是劉啊”。于是婁敬因為一個建議逆襲改命,被劉邦賜姓劉,并成為劉邦身邊的一個大紅人,賜號奉春君。

婁敬向劉邦提出定都關中,影響極其深遠,以后許多朝代都在關中定都,確定了十三朝古都的絕對地位,婁敬功不可沒,西安人應該感謝他。
婁敬在歷史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他所擁有的智慧何人到現(xiàn)在依然是個迷,我們只知道他是山東濟南人。從劉敬的故事里,也反映出劉邦平易近人、愛惜人才、豪爽、執(zhí)行力強等許多優(yōu)點,說他是無賴,我一點兒都不認同
婁敬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建議影響后世,大家知道是什么嗎?評論區(qū)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