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命中被淘汰的那些普通人去哪兒了?(GPT-4用后感)
一.問題背景
不知不覺用GPT一個多月了,對于上次寫的《王濟帆:人工智能來勢洶洶,普通人該如何應對?》內(nèi)容想做個補充。
二.王濟帆答
我應該屬于深度應用那種人了,提高了70%以上的工作效率,并且每天用20分鐘一個月能增收三千多。
開始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有沒有想過,技術進步可能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也許你有答案,也許很模糊,請允許我給你講一個發(fā)生在1907年紐約曼哈頓街頭的故事。
那一年的4月24日晚,這個城市的街頭一片漆黑,原因是600名煤氣燈夫集體罷工了,2.5萬盞街頭煤氣燈幾乎都沒有被點亮。
他們?yōu)槭裁匆T工呢?原來是因為電燈的出現(xiàn)威脅到了他們的生計。
在電燈出現(xiàn)之前,燈夫們每個晚上都要拿著長長的火把和梯子,一盞盞地點亮街邊的煤氣燈。一個最優(yōu)秀的燈夫,一晚上也只能點亮50盞燈。
然而,當電燈出現(xiàn)后,一個電力工人只需輕松地打開開關,便可以在幾秒鐘內(nèi)點亮幾千盞電燈。
這一瞬間,燈夫們的技能變得無用,他們只能通過罷工的方式來反抗這種改變。
科技發(fā)展的巨輪是無法阻擋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帶來了進步,也帶來了困擾?!?/strong>
燈夫們的罷工并沒有阻止電力的發(fā)展,相反,他們的行動只是延緩了電燈的普及。
好笑的是,歷史好像不斷在重復,就像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電子銀行開始出現(xiàn)一樣,柜員罷工也阻礙不了電子銀行的普及。
再來說這些燈夫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事實上,他們的命運分為兩種:一種是早早接受了現(xiàn)實,順應了潮流,進入了電力和照明行業(yè),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
另一種則是死守舊職,不愿放手,直到1927年,電燈完全普及,最后的兩名燈夫也離開了他們的崗位,燈夫這個職業(yè)從此消失。
三.總結
其實無論是昨天的蒸汽革命,還是今天的區(qū)塊鏈技術還是GPT等大語言模型,我們都無力改變什么,技術進步一定會帶來行業(yè)的變革,而我們面對變革的態(tài)度,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與其恐懼,不如跟上這波浪潮。面對技術的進步,我們不應該恐懼,而應該學會適應和接納。
正如比爾·蓋茨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我們總是高估技術在兩年內(nèi)帶來的改變,而低估十年內(nèi)帶來的改變?!?/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