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飯系列,業(yè)余愛好者拾人牙慧,新視頻原稿。有什么不嚴謹,不正確地方請大家理解
? ?最近看了點新聞,心情沉重,發(fā)一期視頻吧,業(yè)余愛好者水平。? ??
? 中國古人有句話叫做,窺一斑而知全豹,見一葉而知夏秋。
? ?世界萬事萬物普遍聯(lián)系,任何現(xiàn)象絕非是孤立也更不是靜態(tài)的存在。烏克蘭戰(zhàn)爭的爆發(fā)正如很多歷史學者敏銳觀察到的那樣,是歷史滾滾向前的時間長河中,一次歷史波浪的起伏。
? ??彼得大帝締造新俄國國家模式,重塑了俄國文明的形態(tài),這是俄國文明在歷史中的一個新紀元。沙皇俄國靠著這種東西方的雜糅在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種彼得大帝模式的西方化貴族與斯拉夫農(nóng)奴二元俄國文明模式,它的歷史高峰,在于19世紀,在于拿破侖戰(zhàn)爭到克里米亞戰(zhàn)爭之間的半個世紀。當外部世界快速改變,彼得大帝所創(chuàng)建,葉卡捷琳娜所擴張,亞歷山大一世依靠這種擊敗拿破侖的模式。那么在接下來動態(tài)的歷史世界中,就不可避免迎來一種歷史的衰落。
? ? ? ??當俄國人以平面的心靈停滯在遙遠的東方靜態(tài)世界,錯過了19世紀大變革時代,那么斯托雷平試圖將俄國整體帶入近現(xiàn)代世界與社會的努力便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 ? ? 斯托雷平的失敗是過去俄國的歷史的一種終結,是沙俄歷史的一種終結,是某種舊俄國文明的轉折點,一種歷史的挽歌。更是今天俄國的一種歷史起點。斯托雷平的遇刺是一種俄國轉型失敗的預示。
? ? ? ? 錯失了歷史時間窗口,俄國沒有完成社會轉型,沒有一種多元多維現(xiàn)代性的社會基礎,它的社會依舊沉悶平面化,而且失去了王朝正統(tǒng)性與東正教信仰帶來的某種精神與社會生命力,這正和20世紀初很多人預測的相反,1917之后的俄國并沒有能從它的虔誠東正教社會中,那種帶苦難與救贖的平面心靈中誕生新的宗教,以救贖與苦難,毀滅與新生的啟示錄自我與世界認知中,浴火重生。沒有誕生一種如同舊羅馬帝國毀滅后,各個蠻族所進行的新文明重啟的現(xiàn)象。
? ? ? ?沙皇俄國,或者說俄國文明幾百年的歷史遺產(chǎn),那種生命力在短短70年之內消耗殆盡,我們看到的不是15世紀歐洲走出蒙昧時代后開始呈現(xiàn)的那種生命力,我們看不到布羅代爾環(huán)地中海世界里所描述的那種從地中海貿(mào)易線路上的水手到佛羅倫薩的手工業(yè)作坊,再到德意志地區(qū)自由城市,再到意大利教堂中藝術復興,這一切歷史活動所呈現(xiàn)出的時代生命力。
? ? ? 我們看到的是汲取,一種舊時代無法比擬的生命力汲取。這就像金銀貨幣時代,金銀本位時代進入法幣時代,就意味著權力汲取資源與生命力的效率前所未有的提高了,就像工業(yè)革命的結果必然指向德國魯?shù)堑婪虻目傮w戰(zhàn),指向公民的全面戰(zhàn)爭。指向權力與義務運行邏輯的時代改變。
? ? ? 世界應該是平衡而完美的,一種生命競爭所產(chǎn)生的新形態(tài),必然由另外一種生命所加以平衡。就像非洲大草原的生態(tài),樹木們朝著天空生長,那么長頸鹿的脖子必須在這種競爭中同步生長。
? ? ?類比于人類世界,這就像那句帶有某種說不清的,宗教的意味的話,義務之外的權益是罪孽深重。歐洲新民族國家構建,權利前所未有的體現(xiàn)在新商業(yè)模式所催生的法幣體系,體現(xiàn)在總體戰(zhàn),全民總動員這種現(xiàn)實之下。但是他們權利的集中,利益的集中,又帶有權利的下放,利益的分散。這看似矛盾的現(xiàn)實,是舊時代拜占庭這類東方世界人類所不能理解的。就像他們早已經(jīng)不能理解遙遠過去他們文明過去在歷史中所實踐的權利義務對等性。
? ? ?俄國一戰(zhàn)1916之后,并不是文明的新生,而是一種歷史的停滯,歷史的保守。從托洛茨基世界革命理論到斯大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實際上是一種無法在當時歷史時空條件下實現(xiàn)的新宗教,退化與停滯為新沙皇俄國的歷史現(xiàn)象。
? ? ?這種新宗教實際上是東方色彩濃重或者說原始村社元素濃重的俄國文明翻版,,是一種被過去西方化因素掩蓋的斯拉夫文明內心傾訴,一種批了層德國學者表皮的歷史假晶現(xiàn)象,
俄國人無法直截了當?shù)膬A訴自己心靈深處的東西,只好借著別人的語言,別人符號來代替自己說話。新俄國其實在本質上與舊俄國并無區(qū)別,甚至是舊俄國變本加厲的加強版。
? 一個新官僚取代了舊貴族,集體農(nóng)場工人取代了舊農(nóng)奴的新沙俄農(nóng)奴帝國。
? ??從這個歷史脈絡的角度思考,斯托雷平改革是具有解放性質的,而新沙俄帝國的一切活動并不具有。托洛茨基是樂觀主義的彼得大帝,斯大林是現(xiàn)實主義的彼得大帝。
? ? ?托洛茨基盡管在維也納生活多年,喝了多年的德國咖啡,但他和他的同僚們并不能脫離自己平坦的俄國心靈去理解19世紀以來的歐洲社會,他們是帶著19世紀德國哲學家假發(fā)的東正教性質的人物,但是他們并不自知。人不能擺脫生養(yǎng)自己的家庭,社區(qū),社會,不能擺脫這種歷史文明的影響。就像只要和一個人開口說話,很容易判斷他的過去的經(jīng)歷。
他們與斯大林唯一不同正如上文所說,他們認為這種馬克思加上斯拉夫的東西可以如同千年前的基督教征服羅馬帝國一般,從東方開始征服西方乃至于世界。
? ? ? 而斯大林則現(xiàn)實的多,他就像彼得大帝一樣坦誠的認識到了表象之下實力的差距,直截了當?shù)耐嘶厣扯淼蹏膰夷J?,退回到一國社會主義模式。我想斯大林作為第比利斯神學院的學生,擁有神學造詣的斯大林,恐怕在內心深處擁有那種宗教啟示錄的心靈認知,就像他的化名斯大林意味著鋼鐵一樣,他是一個超越了托洛茨基這種宗教夢想家的現(xiàn)實主義者,一個承認俄國文明現(xiàn)實的沙皇,而且有且只能扮演新沙皇。從1920年代重建了俄國的工業(yè),積蓄了實力,然后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從波羅的海三國到二戰(zhàn)后將蘇聯(lián)邊界推進到幾乎完全體的沙俄帝國版圖。
? ? 無數(shù)文學青年的幻想總是無法理解斯大林現(xiàn)實的行為,真實歷史中的行動,他只是順應俄國歷史的一位新沙皇而已。他擊敗了希特勒是亞歷山大沙皇擊敗拿破侖的歷史翻版,是這種歐洲歷史劇本的重演,他并不能超越亞歷山大一世沙皇。斯大林一切歷史活動中蘊含的不是那種斯托雷平性質的生命力勃發(fā)的新生,而是一種歷史的保守。
? ? ? 而且舊帝國的國家模式,舊帝國的文明形態(tài),那種維持舊文明的因素,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前進而逐漸消失,新帝國摧毀了東正教社會的形態(tài),摧毀了正統(tǒng)羅曼洛夫王朝那種沙皇信仰。
去除了舊帝國生命力的來源,就像羅馬帝國多神教的衰落與皇帝崇拜的衰落,那么一切維持帝國,維持社會,維持文明的方式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至少還有一點來自于自下而上的生命力。
而是落入了現(xiàn)實的,赤裸裸的暴力,一切重回了暴力政治,重回了那種無法掩蓋武斷的暴力政治,直接給所有人展示了政治權利核心來源是暴力的一堂哲學課。
? ? ?契卡取代了舊俄國那種松散的警察系統(tǒng),克格勃內務部又超越了革命時期的契卡,從使用恐怖手段監(jiān)督軍隊擴展到監(jiān)督整個俄國社會,這并不是什么偉大的發(fā)明,而像是自然界不存在真空一樣的定理,
當俄國社會沒有轉型,俄國人自己無法維持社會,俄國社會生命不斷衰朽,那么依靠克格勃維持生態(tài),克格勃滲透到俄國社會方方面面,從打擊酗酒到打擊蘇聯(lián)工人的怠工,通過這樣無孔不入的暴力作為維持俄國社會秩序的手段,便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 ? 經(jīng)歷過勃列日涅夫懈怠時代的蘇聯(lián)人發(fā)現(xiàn)他們陷入危機,那么他們推出安德羅波夫,這位克格勃的主席出來應對這種體系性危機便是歷史必然,因為這就是俄國社會的現(xiàn)實。
? ??所以弗拉基米爾在2000年以西維羅基強力集團接管俄國,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一種無法回避的的選擇。
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冷戰(zhàn)是西方在與批了層德國思想表皮的沙俄在進行博弈,是一種西方文明形態(tài)與俄國文明形態(tài)的博弈,是兩種文明下生活方式的博弈。冷戰(zhàn)的失敗不單純是蘇聯(lián)國家的失敗,而是
? ? 彼得大帝所締造的這種國家模式,這種模式之上的文明失敗。它是彼得大帝的文明模式在歷史中的回光返照,它只證明了一種歷史現(xiàn)實,自下而上的社會生命力,那種大自然自發(fā)的生命力體系總是強過刻意的人為塑造。人不可能超越血肉所成的軀體與人類七情六欲的天性,順應這種自然的現(xiàn)實,在符合人類利益條件下,讓這種人類天性自然抒發(fā)才是一切的基礎。所有思考人類活動的前提是必須將自己當成血肉所成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機器,更不是站在可笑認知之下將人抽象為統(tǒng)計數(shù)字。
? ? 所以在這種俄羅斯社會的現(xiàn)實,弗拉基米爾實際上不得不扮演某種沙皇的角色,他除了回歸到舊沙俄的歷史路徑,重新拼湊俄羅斯帝國之外也是沒有其它更為現(xiàn)實的選擇。他是一位處在極其不利歷史時空條件下的斯大林。
? ?他并不能成功復制斯大林所做的一切。俄國的社會無法支撐一場真正的戰(zhàn)爭,衰敗的人口,衰敗的工業(yè)體系,衰敗的軍事財政體系,這一切都顯示俄國正處于冷戰(zhàn)失敗之后的低谷時期,它已經(jīng)是冷戰(zhàn)的失敗者,就像遙遠過去的迦太基那樣。它應該尋求的是自我的改變,而不是尋求舊思維下的改變他人。
? ?從俄國人角度講,他是一位傳統(tǒng)的俄國英雄,但是一位悲劇性質的英雄。這種悲劇并不完全由弗拉基米爾自己一手造成而是整個俄國文明在歷史波浪中無法回避的命運。就像很多文學青年所說那樣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時代的悲劇必定是時代之下每個人自己選擇的總和。
? ?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去與當下的罪孽,如果無法認識到這一點,那么注定活在靜態(tài)與平面的世界,即不能理解救贖,更不能救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