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與國情

為什么想寫這個,因為很少有人談。關(guān)于治療抑郁癥,你見到的多是拿來主義,生搬硬套,這對抑郁癥患者實在沒有好處。抑郁癥這個詞或許是舶來物,但它的癥狀,在我們社會,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
西方抑郁癥與我們本土抑郁癥的區(qū)別,實際上是文化的區(qū)別。
魯迅的《狂人日記》寫得很好,主角感覺周圍人吃人,總是恐懼?!叭柿x禮智信,明明很好,你怎么能說吃人?”儒家的倫理道德,本質(zhì)是一種極大的偽善。孩童心性單純,會最先對此疑惑,進而失落,絕望,你可以從新聞中看到很多孩子自殺,跳樓。他覺得人生被迷霧籠罩,自己無法掙脫。帶著這種絕望長大,就積壓成抑郁癥。從心理問題,慢慢淤結(jié)成身體問題。
偽善則厚黑,厚黑則吃人。
儒家道德中沒有自我,或者說追求一個集體的自我。它反對個性,反對標新立異,即整體的牢籠。而且儒家文化媚君,反對民主,這是極其不易察覺的潛意識麻醉。
拿女性抑郁癥舉例。傳統(tǒng)文化要求她們?nèi)龔乃牡?,社會變革,要求她們走出來。這個過程實際非常掙扎,因為有反對的力量,她自身也要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這便是抑郁癥的高發(fā)期。而且,社會并不總在前進,有時候還會倒退。傳統(tǒng)道德死灰復(fù)燃,走到前面的女性又會面臨類似的境遇,抑郁高發(fā)。改革開放的初十年,青年女性的自殺率飆升。很多女性迷惘,努力沖破傳統(tǒng)桎梏,跌跌撞撞,頭破血流。
再舉個例子。一個女孩很有干勁,她的學(xué)業(yè)非常成功,但就業(yè)因為特殊情況限制而碰了壁,煩惱不已。其男友便不停地勸說:“女性就應(yīng)該相夫教子,別這么累了,你以后就在家里吧?!边@女生被說動,便決定退出事業(yè)。問題不在于這女孩,而在男友,她男友非常糟糕,無能,懦弱,想套住女孩。這女孩未來很可能會抑郁,因為她做了一個糟糕的決定,這個決定看起來十分甜蜜,但她沒有看到男友是因為自己懦弱而勸她相夫教子。她也沒有看到他們的未來,她的男友狼狽,會將她拖入深淵。
直到今天,我們?nèi)耘f可以看到諸如“女德班”的傳統(tǒng)糟粕。這類學(xué)習(xí)班不僅僅是聳人聽聞,它有市場,那就意味著不少人心里仍保有根深蒂固的三從四德。
除去儒家文化,還有一方面需要談。字數(shù)大概五百字,為讓文章過審,這里筆者自行刪去。
社會觀念的變革,一定伴隨心理疾病的發(fā)生。這無可厚非,如果說有什么是讓筆者不能釋懷的,那便是社會倒退,往復(fù)停滯,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看到相同的精神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