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1:桓靈如何讓劉備嘆息
讀過《出師表》的人都知道,劉備對漢桓帝、漢靈帝“親小人,遠賢臣”,導致“后漢傾頹”這件事表現(xiàn)出嘆息與痛恨,那桓靈二帝如何“親小人,遠賢臣”,就是接下來的內(nèi)容,明白了具體表現(xiàn),也就大體了解了三國產(chǎn)生的原因。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諸葛亮《出師表》
漢桓帝時期,發(fā)動了第一次黨錮之禍,李膺被畫地。傳說能得到李膺接待的人就像鯉魚躍過龍門一樣,因此李膺被針對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也產(chǎn)生了“登龍門”這個典故。
及遭黨事,當考實膺等。案經(jīng)三府,太尉陳蕃卻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內(nèi)人譽,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
——《后漢書·黨錮列傳》
是時朝庭日亂,綱紀頹陀,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后漢書·黨錮列傳》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李白《與韓荊州書》
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王勃《滕王閣序》
第二個表現(xiàn)是給宦官封侯,所謂的“宦官五侯”是一天內(nèi)封了五個宦官為侯。之后漢桓帝又封趙忠等三人為侯,這個趙忠也是繼任者漢靈帝最信賴的宦官。
常云:“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宦者得志,無所憚畏,并起第宅,擬則宮室。
——《后漢書·宦者列傳》
當然,趙忠也不爽一位公子結交朋友,試圖阻止他,卻沒有成功,后來那人反過來把他解決了,那人就是袁紹。
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jié),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內(nèi)官皆惡之。中常侍趙忠言于省內(nèi)曰:“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yǎng)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笔甯柑第舐劧艚B,以忠言責之,紹終不改。
——《后漢書·袁紹傳》
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
——《后漢書·宦者列傳》
漢靈帝的表現(xiàn)則可稱為鳳雛。第二次黨錮之禍是他掀起的,差點就讓東漢提前完結。事情的起因是張儉說侯覽擾民。這個張儉是“望門投止”的主人公。
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后漢書·張儉傳》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譚嗣同《畫中贈大刀王五》
與此同時,張儉是“八及”之一,還有一個“八及”非常有名,就是后來的荊州牧劉表。
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八及”。
-——《后漢書·黨錮列傳》
漢靈帝還進行了字面意思上的“賣官鬻爵”,當初,曹操的老爹曹嵩就花了巨款買了個太尉。
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
——《后漢書·宦者列傳》
還有一個典故也和漢靈帝這個政策有關,就是“銅臭”,發(fā)明這個詞的人叫崔鈞,諸葛亮的好友。
久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于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绷以唬骸昂螢槿灰玻俊?strong>鈞曰:“論者嫌其銅臭?!?/strong>烈怒,舉杖擊之。
——《后漢書·崔烈傳》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三國志·諸葛亮傳》
世界線收束。這些表現(xiàn)只會強化官民友好,最終導致“打成一片”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