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的秋招是這樣的!
今年又有一批錄友在準備實習面和秋招的路上。
而大家今年要走的路,去年參加秋招的錄友一定是感同身受。
知識星球里這位錄友,就分享了自己從2021年年初的迷茫 到 2021年底拿到幾個大廠offer的詳細過程。
他最后拿到了幾個大廠offer,關于實習、準備、投遞、面試,他的心得對今年求職的錄友很有幫助。
算法崗還是大數(shù)據(jù),找后端還是客戶端,他同樣糾結(jié)過,也因為沒有實習而煩惱過。
去年10月末的時候,他還在星球里問我,offer上選擇的建議。

最終他選擇去了某大廠做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
以下是這位星球錄友2021年完整的求職心路歷程,很精彩:
----------------------
加入carl哥的知識星球已有半年有余,除了在十一月份就offer的選擇上和carl哥互動過,更多的時候充當?shù)氖且幻纯汀?/p>
看到很多人都在堅持打卡,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日常,也萌生了想和大家一塊打卡、一塊分享學習的過程的想法。
今天我也想好好回顧一下我的2021,從科研、準備找工作、面試、offer的選擇各個方面來說一說我一整年的心路歷程和所想所得。
正在讀研的小伙伴或者對秋招有點迷茫的小伙伴們都可以看一看,或許會產(chǎn)生共鳴,也或許會有幫助。
我先大體介紹我的情況,某末流985本碩,軟件工程專業(yè),本科階段沒參加過實驗室,讀研的時候感覺不好好選一個干實事的實驗室,研究生畢業(yè)估計找不到工作,就來到了現(xiàn)在的這個實驗室(純搞科研,沒有項目,只有論文,沒有money)。
說這個實驗室不好吧,老師帶著我們在一門心思搞深度學習,并且每個人都配備一臺2080Ti;
說這個實驗室好吧,找工作前不讓實習,工作簽了也不讓實習,發(fā)論文的檔次不能低,老師push起來壓力也大。
而我們實驗室的情況則是,沒有博士生帶領,研究方向需要自己找,idea和貢獻點需要自己去提。
這也使得我涉足的領域很雜,從2D到3D,從二分類任務到多分類,從全監(jiān)督到弱監(jiān)督再到半監(jiān)督。
所以2021年初的我,手里沒論文,老師不讓實習,不知道怎么準備秋招,也不知道將來找什么方向的工作。
3月份的我,投完了ICCV后,原本想和老師攤牌去找春招,當時在準備投ICCV期間,和隔壁一個大數(shù)據(jù)實驗室的哥們合作,一塊完成了一個車聯(lián)網(wǎng)的項目。
之所以選擇不找算法崗,無非就是手里沒論文,老師push的有點狠,對算法無感;
找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的原因呢:
一是早期在知乎上看到carl哥的關于如何準備春招的帖子,就學習路線以及刷題路線都規(guī)劃好了,那我尋思著這也給我省事了。
二是隔壁實驗室剛好有這么一個項目,我就跟進了一下,冥冥之中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就在我們投完ICCV休息了一周以后,老師讓我們把ICCV的工作擴展成期刊,盡快投出去,合著就在我們攤牌之前,就先手被拿捏了,后來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還是選擇了先轉(zhuǎn)期刊,盡早結(jié)束盡早準備找工作。
就這樣,在六月末,我們還是將手里的工作投了出去,開始了我們?yōu)槠谌齻€月找工作的征程。
和大多數(shù)人相比,我準備找工作的時間相對較短,六月份一邊在寫論文的時候,一邊順著carl哥的list刷題。
在我當時看來,找工作無非三點,算法、基礎和項目,我自然從能體現(xiàn)我算法素養(yǎng)的代碼題出發(fā)。
因為本科有C/C++的基礎,研究生階段有Python的基礎,Java的學習相對輕松,一開始刷題什么都不會,最后刷的多了也確實得心應手。
那段時間最開心也是最自由的事情就是刷題,刷著題寫著心得,看著刷題筆記越來越多,做題的思路越來越明確,著實很有成就感。
七月,歷時一個月把carl哥的list刷完一遍后(當時還沒有單調(diào)棧這個模塊),我沒有選擇刷劍指和HOT100,而是選擇二刷之前的題。
在復習計網(wǎng)、操作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等專業(yè)課的同時,就大數(shù)據(jù)常用的技術棧也開始了學習。
當時很苦惱,因為技術棧太多了,從Hadoop、Spark出發(fā),到Flink、Kafka,時間太緊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一個多月對自己也是真的狠,每天都是在刷題、背書、學框架的路上。
這期間,也發(fā)生了一件動搖自己決定的情況,就是ICCV的論文中了,當時有所動搖,框架技術棧這么多,現(xiàn)在手里又有論文,去搞算法吧,但是最后還是決定按照之前定好的計劃走。
聊了這么多,說點和找工作相關的,也算是一些找完工作之后的心得,也是我覺得大家在找工作前該有的了解。
實習:
其實這個事在我看來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就像很多人報志愿選擇專業(yè)的時候,不清楚自己對什么專業(yè)感興趣。
所以提前進入公司可以幫助你積累一定的能力,也能讓你親身體會一下這個崗位是否是你愿意去長時間涉足的崗位,可以讓你在秋招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和考量,實習經(jīng)驗也會讓你在秋招中更有競爭力。
但是我身邊也有反例,我有一個同學以后端的身份去公司,做了很多打雜的活,導致他當時既沒有時間刷題,還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收獲。
這種情況可能和去的公司有關,也有可能和去的部門有關,不絕對,但是存在。
在我看來,如果在實習的時候可以趕上一個好的項目,那這段實習絕對是加加加加分項,如果一直在打雜,可能不單單會浪費自己的復習時間,面試的時候還會因為說不出什么實習期間的收獲而減分。
準備:
之前有說,在我看來找工作就三點,算法、基礎和項目,算法考察你的編程能力,基礎考察你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水平,而項目則涉及到你對環(huán)境的部署、對技術棧和框架的了解以及你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者能占其二,基本可以應付大多數(shù)的面試,當然,我覺得這里面最為重要的則是算法。
面試之后,我也和很多面試官聊過,他們都會說,項目和技術棧,在應屆階段不一定會有機會接觸到,這些都是進入公司會教的,有所了解就很好,能夠親手做過項目并且知道怎么處理問題就很不錯。
其實不難看出,項目是加分項,扎實的基礎和編程能力,是比項目還要重要的存在。
簡歷的投遞:
當時我們的想法是,拿中小廠練練手,然后沖大廠,結(jié)果尷尬的發(fā)現(xiàn),你晚了半個多月投遞的大廠,流程都快走完了,人家中小廠還沒搭理你。
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大廠投的早,如果你面的不好,后面可能不會撈你;
你要是投的遲,相應的崗位可能會沒有hc了。
具體例子,那就是我,一開始的我一門心思投遞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別的什么也不投,我第一次字節(jié)面試是八月中下旬。
當時缺乏面試經(jīng)驗,不會引導著面試官走,面試官問什么我回答什么,甚至還不怎么會把問題發(fā)散,導致面的不好,這一緊張,算法題還沒做出來,然后無了。
我后來找內(nèi)推我的人想嘗試一下轉(zhuǎn)別的部門,結(jié)果別的部門的HR估計一看我的面評,就和內(nèi)推我的人說,面評不太行,不接了,得,我和字節(jié)無緣了。
還有一個,就是百度,百度得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工程師北京只招50人,我當時是第二批筆試的,當時筆試題我印象中就一道沒出來,我信心滿滿,肯定能進面試,然后,就等到現(xiàn)在了。
其實簡歷的投遞時間相對來說越早越好,隨著提前批的提前,秋招結(jié)束也逐漸提前,投的早晚各有利弊,早投,沒啥壞處,但是一定要好好準備。
面試:
雖然不想這么說,但是,準備的好不代表你面的好,你就算準備的很好,一開始的面試也可能都會翻車。
原因各種各樣吧,比如,面試官心情不好,你第一次面試緊張了,東西沒答上來你覺得完犢子了,等等等等。
我來說說我的經(jīng)歷,從八月中旬開始大規(guī)模筆試面試,一直到十月上旬,共參加筆試面試九十二場,一開始面試基本是完敗。
還會碰到很特別的面試官問很特別的問題,你甚至連他的問題都聽不明白,更不用說從哪思考了。
這里著重強調(diào)一點,編程題一定要會寫輸入輸出,而且一定要遵循它的格式去寫輸入輸出,我一開始的筆試,至少一半以上都敗在了輸入輸出上。
最茍的一次,它的輸入居然是帶中括號的,我在IDEA調(diào)了半天沒懂問題到底出哪了,最后交卷子時靈光乍現(xiàn),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差點就把一個滿分的題拱手讓了出去。
面試呢,大多數(shù)面試官都不會為難人,還會有很多面試官會去引導你,其實只要你在簡歷上寫的東西你都會,面試官是不太會考一些朝綱的東西。
我屬于海投海面,曾經(jīng)一天參與了兩場筆試三場面試,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慢慢也會懂得怎么去面試,當然,海投也是有利有弊的,我屬于以賽代練型,前期基本沒贏過,但是也全靠前期積累,后期才能翻盤。
最后,說一說offer。
前面我說了很多有利有弊,乍一看其實都是廢話,大家細細一想也能品出其中利弊,但是有的時候,把利弊選項擺在眼前,更能引發(fā)大家對于這整個過程的思考。
我到秋招結(jié)束,手里有的offer有:京東、招聯(lián)、美團、華為、阿里、小鵬、知乎、滴滴、轉(zhuǎn)轉(zhuǎn)、上汽、龍湖。
其實在簡歷投遞過程中,我也有迷茫,大數(shù)據(jù)招的人少,自己技術也不過硬,我海投公司,也海投崗位,從互聯(lián)網(wǎng)到傳統(tǒng)制造業(yè),從數(shù)開到后端再到客戶端,當然最后還是選擇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
offer的考慮,無非就是薪資和前景,當然,我還加了一條,離對象近一點。
其實能走完前面的那幾步,你距離成功,就差時間了。
最后
現(xiàn)在的我,一方面在準備手里的第三篇論文,沖擊一下今年的nips,一方面也在準備系統(tǒng)性的學習一下入職后會使用到的大數(shù)據(jù)框架,同時看看最近蠻火的Transformer(我都沒怎么看過)。
最近也是看到知識星球里大家的年度報告和周報,有感而發(fā),也想把這一路的經(jīng)歷分享一下。
從21年年初的迷茫和失落,到年末應有盡有的滿足,這一路不可謂不難。
當然,也提出了幾個我覺得一定不能踩坑的點,助大家避坑。
接下來,我也會在星球里分享我大數(shù)據(jù)框架的學習歷程,以及一些我被問到的和大數(shù)據(jù)相關的問題。
感謝每一個能讀到最后的人,羅里吧嗦寫了一堆,確實是自己真真切切經(jīng)歷,也祝愿星球里的每一個人,找工作的春招秋招順利,已經(jīng)工作的事業(yè)順利,也希望我寫的東西,能對大家有或多或少的幫助,沒到最后,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
星球里 這位這篇帖子的下面也有很多評論:



代碼隨想錄知識星球精華-大廠八股文(第二版)已經(jīng)正式發(fā)布!?
覺得不錯的話,還請小伙伴 點贊 支持下,希望能幫助到更多同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