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著急,那么誰在氣急敗壞?


這個標題,咋一看不對頭,現(xiàn)在生存這么難,老百姓怎么能不著急呢?
其實這個事情要反過來看,老百姓不是不著急,而是發(fā)現(xiàn)著急沒用。
比如說現(xiàn)在關(guān)于生存問題,找工作這件事,甭管誰在傳播焦慮,也不論是誰在“表面上講道理,實際上暗搓搓給大家拱火”大家的生活最終還是落于各自的實處。
什么叫實處?一個送外賣的打工人,不會因為看到某個視頻里講“送外賣沒有前途的,你們要學(xué)習(xí),要提升學(xué)歷才不會淘汰”然后就幡然醒悟,就不送外賣,關(guān)起門來不聞窗外事全心全意去學(xué)習(xí)了,為什么不會這樣呢?因為不送外賣就沒錢賺,身邊也沒有更好的賺錢辦法,人得生活,生活就得干活,這是最樸素,最接地氣的道理,
所以,這就叫實處。
有些話,觀點,道理,人們可以看,可以聽,可以聽完之后憤憤不平,可以想到很多的事情,包括未來,包括現(xiàn)在,包括那些殘酷的卑鄙的可怕的東西,但終究人們會關(guān)掉手機電腦,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
接下來就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睡覺。

第二天醒來,該干嘛干嘛。
該干嘛,就是為了生活調(diào)整步伐,可以走的慢,有機會走快了一定會跑起來多趕兩步,但是終歸要動起來,
動,那就不可能要求事事順心,也不可能體會到事事順心,或者說對于“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件事的理解,本身就會與生活共存,成為一種生活的常態(tài)。
所以,不是老百姓心甘情愿的不著急。
而是當意識到著急不會讓事情變好,拼盡全力不會改變什么的時候,
不著急,就成了一種恰如其分的生活態(tài)度。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著急是完全沒用的,有些人著急,有盼頭,有理想有抱負,這是值得鼓勵的,或者說有些人的理想抱負能夠?qū)崿F(xiàn),也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幸事。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運”,或者說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講,
不幸是一種生活的常態(tài)。
這個世界很大,個體的人很渺小,渺小到什么程度呢?人們看到的東西,也許很多都跟自己無關(guān),
話筒里傳來對未來的抑揚頓挫,對宏大敘事的深沉與思考,也許會引來更多人“看起來很清晰可見的共鳴”,但終究大家不是一個鍋里吃飯的人,他們的碗里有山珍海味,我們的碗里有肉有菜,看起來是同樣的東西,
其實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做天壤之別:
不著急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被逼無奈的生活態(tài)度,無論是抱著辯經(jīng)的心態(tài)去深究那些容易和不容易之間的鴻溝,還是打著“不如何就如何”的想法去保持高亢,最終人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接受生活本身的味道:
酸甜苦辣咸,皆是因果。
喜怒哀樂愁,實屬沒轍。

老百姓不著急了,該干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不著急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壞事,畢竟這些所謂好與壞的事情,能決定的都已經(jīng)決定了,決定不了的,終究會有一個答案在等待著結(jié)局。
但是,為什么現(xiàn)在有人急了?
這也許是有些東西開始表現(xiàn)出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也或許沒那么復(fù)雜,或許只是看不得別人自得其樂的活著,
恨人有笑人無并不僅僅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矛盾,往往也藏著這種看起來“小打小鬧”的影響。
但究其根本,還是蛋糕的問題。
可蛋糕的問題,不是分蛋糕的問題,而是做蛋糕的問題:
沒人做蛋糕了,吃蛋糕的人就慌了,吃不著蛋糕可怎么辦呢?
人們罵著,慌著,他們自己不做蛋糕,于是他們把所有的情緒傾倒給了做蛋糕的人?
“你們?yōu)槭裁床焕侠蠈崒嵶龅案饨o我們吃呢?”
“因為我們吃不到啊。”
有些時候,實話是很傷人的。
但更多的時候,
傷人的,可不僅僅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