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感冒之后,為什么出現(xiàn)耳痛、流膿等癥狀?
不少孩子感冒之后
耳朵感覺不舒服,出現(xiàn)耳痛、流膿等癥狀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有些媽媽給寶寶喂完奶后
寶寶出現(xiàn)拽、捂耳朵的行為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這些情況,很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
疾病,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急性中耳炎發(fā)作的話,易出現(xiàn)
畏寒、發(fā)熱、倦怠、食欲減退
甚至惡心、嘔吐等全身不良反應
當然,耳朵是發(fā)作重災區(qū)
耳痛是常見現(xiàn)象
化膿性中耳炎者可能會流膿
患兒耳痛劇烈時甚至不能睡眠、會哭吵
嬰幼兒容易煩躁,有時會捂、拽耳朵
部分患兒會出現(xiàn)耳鳴、聽力減退癥狀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如果家長不及時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
容易導致患兒聽力下降
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并發(fā)癥
尤其是腦膜炎喲
家長別慌,現(xiàn)在就跟著重慶佑佑寶貝婦兒醫(yī)院來深入了解一下
有關急性中耳炎的識別與處置吧!
#01
急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如下圖所示,中耳位于耳朵中部。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中耳腔和鼻咽部之間有條通道叫咽鼓管,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從咽鼓管直接進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造成急性中耳炎。這是兒童中耳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炎癥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腫脹,纖毛運動障礙,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易侵入中耳;
2. 急性傳染病期間,致病微生物經(jīng)咽鼓管侵入中耳,也可能發(fā)生其他致病菌的繼發(fā)感染;
3.在不干凈的水中游泳或跳水后,采取不恰當(不規(guī)范)方法擤鼻、咽鼓管吹張、鼻腔沖洗、鼻咽部填塞等,容易導致病源微生物侵犯中耳;
4.嬰幼兒哺乳位置不當,如平臥喂奶或乳汁流出過急而嬰兒來不及吞咽,乳汁容易流入中耳;除咽鼓管途徑外,還有其他途徑可能導致中耳炎;
除咽鼓管途徑外,還有其他途徑可能導致中耳炎:
1. 部分鼓膜外傷、不正規(guī)的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時的污染,致病微生物經(jīng)外耳道侵入中耳;
2.?其他部位感染經(jīng)血液流動造成中耳感染,這一點比較少見。
#02
急性中耳炎有哪些病原體?
怎么分類?
導致急性中耳炎發(fā)生的病原體有細菌和病毒,也有少部分為肺炎支原體等。
最常見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未分型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而且急性中耳炎分為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后者由前者演變而來:

01.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02.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03.
正常鼓膜
#03
如何診斷急性中耳炎?
兒童急性中耳炎要根據(jù)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體格檢查和耳內鏡確認;
普遍表現(xiàn)為鼓膜充血、失去光澤、內陷或外凸、鼓室內可見積液;
化膿者會出現(xiàn)鼓膜穿孔、膿液溢出,甚至有時耳后紅腫。
家長可以前往醫(yī)院做一個血常規(guī)檢查了解孩子全身炎癥情況;有時需要行聲導抗、耳聲發(fā)射、純音測聽、聽性腦干反應和多頻穩(wěn)態(tài)等檢查,了解患兒聽力情況。
#04
如何治療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是綜合性的!
哪些中耳炎患者要使用抗生素呢?
1.急性中耳炎伴耳流膿或伴高熱≥39℃者;
2.年幼患兒;
3.雙側和(或)單側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流膿者或隨訪48~72h癥狀無改善者;
4.懷疑或確定細菌感染引起的非化膿性和化膿性中耳炎。
抗菌藥物可以選擇
1.口服阿莫西林、口服大環(huán)內酯類的阿奇霉素等;
2.若以上藥物治療無效,可選用頭孢曲松和口服頭孢地尼等,必要時做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敏感抗生素。
抗菌藥物使用療程
1.<2歲和臨床癥狀嚴重的患兒,口服抗菌藥物標準療程為 10 天;2.有輕度或中度臨床癥狀的2~6歲患兒口服抗菌藥物標準療程為7 天;3.有輕度或中度臨床癥狀的>6歲患兒,口服抗菌藥物標準療程為5~7 天。
其他治療方式
1. 針對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的早期耳痛癥狀,可使用1%酚甘油滴耳劑;
2. 針對化膿性中耳炎的耳流膿,3%雙氧水清洗加局部采用非耳毒性抗菌藥物滴耳劑;
3. 鼻腔局部用藥減充血劑(連續(xù)使用不能超過7天)、抗組胺藥或鼻用激素,可緩解咽鼓管咽口的炎性黏膜腫脹,降低中耳腔負壓,減少滲出,緩減疼痛,促進恢復;
4. 注意休息,調節(jié)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嚴重者考慮采用靜脈補液甚至輸注少量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方式;
5.如果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起耳后膿腫、急性化膿性乳突炎等情況,需要做鼓膜切開引流術。對于半年內發(fā)作3次或1年內發(fā)作4次及以上的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者,需要做鼓膜切開中耳置管術。
預防急性中耳炎要注意: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等疾?。?/p>
2.廣泛開展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3.養(yǎng)成正確的哺乳姿勢,控制乳汁流速;
4.有鼓膜穿孔或鼓膜置管時,禁止游泳,保持外耳道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