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chǎn)S14是垃圾?

雨 不 助 我——中村小老弟
大賣30萬臺的S13型Silvia有多成功?過往我在公眾號里也談過好幾次。在它取得佳績后,日產(chǎn)終于在1993年,發(fā)布了全新的S14型Silvia。

新車的底盤沿用來前代S13的設計,車身尺寸則較以前有了一定的增幅,外觀也得圓潤了不少,車重也跟它變肥的身軀一樣漲了不少。而在動力方面,也跟后期的S13一樣全系SR20化,但輸出較之前代有了一定提升,J's與Q's搭載的是自吸機SR20DE,輸出160ps,而K's則搭載SR20DET,提供220ps的最大出力。

不僅如此,為了滿足某些消費者的過分需求,日產(chǎn)旗下的AUTECH Japan也基于S14打造出了AUTECH Version K's MF-T,除了一身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它的渦輪換成了IHI制品,并更換了FGK打造的排氣系統(tǒng),輸出一舉提升至250ps。當然,論性能或者稀有程度,這臺AUTECH Version還是不如更早推出的NISMO 270R——那副SR20DET被“擠壓”出了270ps,產(chǎn)量僅30臺,其叫價比Skyline GT-R(R32)還要高。

其實對于車廠來說,在前代車型取得大幅成功的前提下,想要做出一臺超越它的換代車款,是一件很難的事,而且你還要考慮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做好了倒沒什么,做不好,就真的會撲街。從那個年代來看,這個道理在S14上是成立的,因為車體的擴大化,車重增加這兩大原因,S14的風評并不怎么好。
不好到什么程度?據(jù)說S14推出后的一段時間,S13的二手價格仍持續(xù)走高。


排除掉這兩個常被鍵盤車神拿來抨擊的缺點,S14的失敗自然也有別的因素影響,譬如它圓潤得油膩的外觀設計也是遭到惡評的地方之一,這也迫使日產(chǎn)在推出中期改款S14時,大幅修改了其車頭設計,這主要體現(xiàn)在頭燈部分,日本車迷們也會將前/后期分別稱為たれ目(垂眼角)吊り目(吊眼角)進行區(qū)分。這個改款,對銷售表現(xiàn)的積極效果還是有的——至少在二手市場,你遇到后期款的概率比前期款大得多。


另外,就是市場需求以及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泡沫經(jīng)濟的爆破,導致這類跑車逐漸失去了市場,所以,即便日產(chǎn)最后良心發(fā)現(xiàn),將S15的性能提升之余,還將它做得跟S13差不多大(車長和車高甚至比S13還要小,車重則跟S14一致),但這款末代Silvia也終因為市場萎縮,以及嚴格的排放規(guī)制,短短存在3年多以后便郁郁而終。




雖然有點馬后炮,但嘗試用客觀的眼光去看,S14并沒有很不堪,加寬的車體以及長軸距對高速穩(wěn)定性其實有很大的幫助,這也能說明為什么之后的S15保持了跟S14一樣的軸距,甚至有更寬的車體;另外,S14全系搭載SR系列發(fā)動機,無論是前期還是尾期款,都能流用耐操性更高的R33變速箱,為各位車手提供更多的改裝空間……

平心而論,從運動性能(或者以一款漂移車來看)考慮,S14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車款,也的確值得我們伸出大拇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