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千萬別理解錯了【兩不相傷】
莊子在大宗師一篇中,借用了一個修道人的嘴巴傳道,他說,“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p>
如果我們想要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先結(jié)合上下文,看一下這段故事。
南伯子葵問一個女道人:“我聽說您已經(jīng)有相當大的年紀了,但是您看起來,皮膚那么的光滑,面色是那樣的紅潤,像十七八歲一樣,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女道人回答:“這是我學道的緣故?!?/p>
南伯子葵又問:“那我可以跟您學道嗎?”
女道人回答:額,不可以!你不是學道之人。你知道卜梁倚吧,他是是可以學道的因為他有圣人之才,但是呢,他還不懂得圣人之道,所以我去教他。
你現(xiàn)在看他,已經(jīng)是個得道之人了。那是因為只有把圣人之道,告訴有圣人之才的人,他才能聽得懂,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

一開始我還有所保留地教卜梁倚,告訴他一些道理,沒想到三天之后,他就明白了天下大道,把天下看清了;我又繼續(xù)教他一些道理,七天后,他就明白了世間萬物一體;
明白了萬物一體,繼續(xù)教他,九天后,他已經(jīng)能看破生死了;看破生死后,緊接著就到了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后就接觸到了道的奧秘;體悟了大道后他已能超越古今,最終他達到了那不死不生的最高境界。
想要達到那長生不死的境界,只有“殺生”,生是什么?升起的念頭,欲望,貪念等等,只有讓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不要浪費那不必要的精力,這樣才能減少精氣神的耗散,才能夠長生長存。
念頭是什么?他表現(xiàn)為聚集,形成,沖擊,消散。時時刻刻都有念頭的升起和消失,但當一念升起時,我們沒有及時地分解消散掉,那念頭就會聚集起來,形成一股洪水猛獸,沖擊你的頭腦,讓你變得昏昏沉沉后再次消散。

人的心中有時會無端地升起一些怨念,當你回想時卻找不到怨念的起點,這種無根的妄念是人們痛苦的根源,所以佛家道家都提倡“未死先學死,有生即殺生”。
現(xiàn)在再學一個名詞“攖寧”,莊子說,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
什么是‘攖’?
‘攖’有纏繞,糾纏,擾亂的意思,可以解釋為,置身于紛紜變換中卻不受干擾?!兜赖陆?jīng)》上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p>
‘攖’還可以是嬰兒,嬰聲,像嬰兒般寧靜,一塵不染。《道德經(jīng)》上也說“復歸于嬰兒”,“滌除玄覽,能如嬰兒乎”。

哪種解釋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