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論文閱讀練習-13
學術寫作在批評話語分析的視角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話語實踐,涉及不同的學
術活動,體現(xiàn)出學術交流的交融與交鋒(田海龍, 2015),而活動的參與者(如論文
作者)要“通過運用語言在這些活動中獲得利益或?qū)崿F(xiàn)目的”(田海龍, 2017: 7)。
就學術寫作的引用而言,通過對其他文本的總結(jié)和梳理為新文本提供學術支撐的必
要手段,也是文本間互文性的體現(xiàn)。巴赫金(Bakhtin, 1986)在詮釋互文性時曾指
出,每個文本中都充滿了其他文本的痕跡,只是在他者與自我的表現(xiàn)程度上有所差
別。而由于學術寫作要求言之有據(jù),不僅使得文本中充斥著各種他者的聲音,而且
也給文本作者帶來了如何找到自身聲音的難題。批評話語分析將互文性和權(quán)力關系
相結(jié)合,突出了社會主體在話語建構(gòu)中的能動性。如費爾克勞( Fairclough, 1992)
把互文性看作是文本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認為通過轉(zhuǎn)化以前的文本可以實現(xiàn)意義的重構(gòu)
和創(chuàng)新。從批評話語分析視角出發(fā),學術寫作實際正是文本作者傳播知識的話語實
踐。而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話語建構(gòu)的, 凸顯社會團體中的共通信條(趙芃, 2016)。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