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10:曹操與孫策
興平二年(195),曹操打敗了呂布,鞏固了自己在兗州的統(tǒng)治。這年,曹操將漢獻帝安置在許昌,開啟了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生涯。背后支持他的有荀彧、程昱,反對的人有董承(不讓曹洪過去),為衣帶詔埋下伏筆。
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
——《三國志·魏武帝紀(jì)》
太祖臨兗州,辟為治中從事。玠語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yè),饑饉流亡,公家無經(jīng)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jīng)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yè)可成也?!碧?strong>敬納其言,轉(zhuǎn)幕府功曹。
——《三國志·毛玠傳》
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衛(wèi)將軍董承與袁術(shù)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三國志·魏武帝紀(jì)》
建安二年,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把張繡的嬸嬸請來,張繡得知這件事后心懷不滿,又再次離開曹操,曹操這一場仗折了曹昂、曹安民、典韋,一直為這件事愧疚了很久。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
——《三國志·張繡傳》
繡降,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碧嫘爬C,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
——《吳書》
后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曹昂)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魏略》
這場仗中,于禁初露鋒芒,以顧全大局得到曹操的贊許。
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shù)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蛑^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苯唬骸敖褓\在后,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jié),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后功,封益壽亭侯。
——《三國志·于禁傳》
初平三年,孫堅在追擊劉表部將黃祖時中箭身亡,他的部隊暫時被袁術(shù)收走,之后會還給兒子孫策。
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兄子賁,帥將士眾就術(shù),術(shù)復(fù)表賁為豫州刺史。
——《三國志·孫破虜傳》
興平元年,從袁術(shù)。術(shù)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
——《三國志·孫討逆?zhèn)鳌?/p>
孫策得到了父親的部隊,又有袁術(shù)私底下的贊賞,可袁術(shù)并沒有給孫策足夠的回報,讓孫策越來越失望。
術(shù)常嘆曰:“使術(shù)有子如孫郎,死復(fù)何恨!”
——《三國志·孫討逆?zhèn)鳌?/span>
術(shù)初許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jì)。……策攻康,拔之,術(shù)復(fù)用其故吏劉勛為太守,策益失望。
——《三國志·孫討逆?zhèn)鳌?/span>
從興平二年到建安元年,孫策打敗了劉繇、王朗(后來的魏國司徒),收了周瑜、太史慈、虞翻等新人,初步一統(tǒng)江東。
策既走劉繇,東定會稽。
——《三國志·朱治傳》
朗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zhàn),敗績,浮海至東冶。策又追擊,大破之。
——《三國志·王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