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弈棋,不應該到此為止……(對當下三國演弈棋創(chuàng)作現(xiàn)狀以及未來發(fā)展的憂慮)
眾位朋友,好久不見,確實是好久了。話說本人已經(jīng)隱退,本不應該再多嘴。但是,鑒于2021年春夏三國演弈棋新作品數(shù)目的急劇減少,本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卻又有心無力……因為已經(jīng)說了隱退,覆水難收……
言歸正題,在本站的搜索欄輸入“三國演弈棋”然后搜索,選擇“新發(fā)布”的話,會發(fā)現(xiàn),本人在2月份錄制的最后一個有關(guān)三國演弈棋的視頻竟然排到第三個!也就是說,最近5個月以來,新的視頻作品才2個……2個啊……還是由2名UP主分別上傳的……

不僅視頻,新的專欄作品也少之又少……情況也是不容樂觀。點擊專欄,選擇“發(fā)布時間”,會發(fā)現(xiàn)如下的情況,



可以發(fā)現(xiàn),在本人發(fā)布的“隱退篇”之后,5個月時間里,新的專欄作品僅有6篇……也是分別由2名UP主上傳的。
5個月,2個視頻,6篇專欄,3位UP主……
毫不客氣的說,這個成績,還不如本人最佳狀態(tài)下單人1個月輸出的作品總和,如果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本人的空間,本人在今年2月份有幾篇專欄、有幾個視頻……
難怪有人對我說,“這個棋是不是涼了?”
我沒有回答……因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先來回顧一下三國演弈棋歷代玩家代表吧,這是我最近一段時間閑來無事總結(jié)的。
初代超元老級玩家代表人物(2005-2008):
·臥龍
【官方提名資深玩家,著有《論對弈中的36計運用》,該文已被收錄進三國演弈棋實體棋第8、9版說明冊?!?/span>
·澹臺滅明
【官方提名資深玩家,著有《三國演弈棋的道理》,該文已被收錄進三國演弈棋實體棋第8、9版說明冊?!?/span>
第二代元老級玩家代表人物(2009-2013):
·走麥城(別號“懷舊狂魔”)
【官方提名資深玩家,三國演弈棋第一位視頻UP主。主要貢獻:將三國演弈棋以視頻的形式搬到網(wǎng)絡平臺的第一人,讓眾多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得以知曉三國演弈,擴大了三國演弈棋的知名度。著有時代mod理論、殘局理論、獨創(chuàng)多種拓展玩法?!?/span>
第三代準元老級玩家代表人物(2014-2018):
·鄰家默小七(本人,別號“某科學的鄰家索菲”)
【官方提名資深玩家,三國演弈棋第二位視頻UP主、第一位專欄UP主。主要貢獻:獨創(chuàng)三國演弈棋新式棋譜記錄法并被官方采納,協(xié)助官方完善棋規(guī),完善走麥城創(chuàng)立的時代mod理論與殘局理論,獨創(chuàng)棋局記錄法、新手入門指導?!?/span>
(在這里本人只列舉大家所熟知的,其實還有很多。)
至于2019年及以后入門的新玩家,可以算作第四代了吧……
【成為三國演弈棋玩家代表的基本標準】
1.官方提名,這個并不是必要條件;
2.對三國演弈棋的發(fā)展與宣傳有貢獻;
3.對之后入門的新人玩家能夠產(chǎn)生一定影響。
這三條基本標準里的后兩條怎么體現(xiàn)出來?當然是輸出一定量的作品,讓其他人知道三國演弈棋這款桌游,了解自己的棋路與對局風格。只有自己錄制視頻、撰寫文章,才能讓其他玩家知道自己的想法與創(chuàng)意,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如果在玩家群體中有一定影響力,自然也會被官方發(fā)覺,達成第1條也就不是難事了。
回顧了對三國演弈棋比較有貢獻的玩家之后,言歸正傳。
最近一兩年內(nèi)入門的新玩家,其人數(shù)雖多,但真正有影響力和對三國演弈棋的繼續(xù)發(fā)展與傳播有貢獻的卻無一人。因此,隨著元老玩家們在網(wǎng)絡平臺的隱退,導致目前尚未有新的有貢獻的玩家代表(可以算作第四代玩家代表)出現(xiàn)并接過這桿大旗。
所以,本人在此呼吁!
各位三國演弈新玩家、老玩家,如果您有錄制、剪輯視頻的能力與條件,或者您有出色的文筆,以及寬裕的業(yè)余時間的話,那么請您務必加入到三國演弈棋相關(guān)作品的創(chuàng)作行列中來。將您平時的對局記錄以及對局中產(chǎn)生的感悟通過視頻或文章的形式分享給大家,為三國演弈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幾天在與某位元老玩家交談時,老玩家也說出了他的看法,創(chuàng)作題材已經(jīng)全面且飽和,新UP主的創(chuàng)作方向與上升空間狹窄。但是并不是說完全就沒有可創(chuàng)作的題材,比如可以做中局戰(zhàn)術(shù)研究、開局體系的建設、實用殘局講解、對局解說、將臥龍的《論對弈中的36計運用》中沒提到的其他計謀進行完善。
其實就算是我又如何?我手頭的東西也不多,不過一部手機、一套實體棋、一兩本手抄的棋譜、一個俯拍架而已。

視頻剪輯方面,我是個小白,可以說是零基礎那種。我所依仗的其實就是本站APP自帶的剪輯功能,其實也就是加個字幕配個BGM而已。
專欄就更簡單了,在手機記事本打好草稿,拍幾張需要用的圖片,不就搞定了?有什么難的么?
總之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最后在這里附上關(guān)于三國演弈棋玩家劃分的調(diào)整說明】
有位棋友在看過我的玩家劃分以后,指出我專欄里關(guān)于對三國演弈玩家劃分的弊端,以前的是這樣的:
第一代超元老級玩家(2005~2013),9年
第二代元老級玩家(2009~2016),8年
第三代準元老級玩家(2016~2019),4年
按這位朋友的話說,超元老級(他所說的骨灰級)時間跨度太大,長達9年!往后的則是越來越短,超元老級玩家的比重不應該這么大,應該是稀有的才對。而且各代玩家分段時間劃分不合理、有重疊,這個就要參考投票設計原理。
比如一個2010年入門的,那他算骨灰級還是元老級?
2016年入門的,分別是準元老級的最開始、元老級的最末尾,到底算哪代?
因此我做了修改,調(diào)整如下,
將最初四年就入門的玩家——2005、2006、2007、2008年的定為超元老級,即骨灰級;
2009、2010、2011、2012、2013這五年入門的算是第二代,即元老級;
因為舊的三國演弈官方平臺最終是2013年關(guān)閉的,這些骨灰級、元老級玩家也算見證了三國演弈曾經(jīng)的輝煌。
2014、2015、2016、2017、2018這五年入門的算作第三代,準元老級或資深級,屬于是摸黑前行、打著火把探索的一代。由于舊平臺關(guān)閉了,這時期入門的只能是靠自己搜索散落在網(wǎng)絡里的資料或者跟隨以前的元老們學習,由前輩們帶領著入門。
至于2019、2020、2021以及將來在2022、2023年入門的算是第四代,主要是準資深級玩家、進階玩家、新人玩家們。人數(shù)眾多,基數(shù)龐大,擁有眾多有實力有潛力的新人。并且此時又恰逢三國演弈官方的復出,三國演弈棋再次火熱起來,因此可以說是復興的一代。
綜上,不僅沒有重復,而且正好五年一劃分,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