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集:Merry Christmas, Mr.坂本龍一——漫游在異步的終曲里」
坂本龍一曾說,他想做的,是100年后的人們依然會聽的音樂。其實就是說,想在聲譜構(gòu)成的有限時空里,尋找無限接近永恒的自我。這一超脫出當(dāng)下的理想,對于敏感的浪漫主義者來說,無疑是一面旗幟,也是一種治愈。正因此,每一個囿于貧瘠現(xiàn)實的人,才能在他的音樂中,尋得那份超然的平和,以及靈魂的震撼。
?
涉及內(nèi)容:
1.《Async》(《異步》)為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時隔八年于2017年3月29日發(fā)布的實驗/氛圍音樂專輯。該專輯凝結(jié)了其自2014年罹患咽喉癌以后對于生命與死亡的思考,而同年上映的紀(jì)錄片《坂本龍一:終曲》則講述了他患癌前后5年的生活,也是對他與死亡近距離接觸經(jīng)歷的總結(jié)。
2.《Async》(《異步》)宣傳視頻全集,2017,坂本龍一

3.?《坂本龍一:終曲》,2017,史蒂芬·野村·斯奇博
4.《坂本龍一:異步》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首演,2018,史蒂芬·野村·斯奇博
#序:異步
?
異,與同相對。
同步往往給予人類協(xié)調(diào)的欣愉,
異步則常常賦予認(rèn)知以不協(xié)的震悚。
普遍意義上的音樂,即誕生自協(xié)調(diào)之美。
?
然而,這份協(xié)調(diào)是否只是人類創(chuàng)造者的一廂情愿、自我滿足呢?
只因不符合人類聽力舒適區(qū)域便被排斥的「不協(xié)」,是否便真的沒有價值?
這正是「異步」最初的思考。
?
一架鋼琴的生產(chǎn),需要將硬質(zhì)材料壓制進數(shù)十倍重力的模具中,并維持如此的壓力幾個月,才能成形。
?
但在這一過程中,鋼琴只是重復(fù)著自我的磨滅,以符合模具的形狀。
而其本身的價值,則最終取決于對人類意志的迎合程度。
?
所以,不會有正常的鋼琴脫離人類意志的作用,哪怕只有一個黑白鍵的聲線脫離了預(yù)期,亦會以「調(diào)音」之名被矯正。
因此,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大多數(shù)音樂,才會有其固定的調(diào)式,又或者說,有其終究無法逃脫的桎梏。
?
到四十歲左右的坂本龍一,逐漸認(rèn)識到了這一點,從此以后,他便致力于探索這一桎梏的邊界,力求使音樂回歸自然,擺脫類型音樂的束縛,達到更坦率和更豐富地傳達理念、想法、情感、精神的目的。
?
但是探索,往往意味著沒有可循的章法來衡量和評判。
只是,無法理解的美,亦終歸是美。無處言語,但是能在意識的深處領(lǐng)悟。
所達這一情形,我們常將其歸于「藝術(shù)」。
?
晚年的坂本龍一,在經(jīng)歷了致命的病痛后,將匯集了自身對于生命、世界、藝術(shù)之感悟的音樂編纂,便成了這本專輯《async》,即《異步》。
?
而至于電影《坂本龍一:終曲》,我本以為只是教授的傳記片,然而直到我完整聽完《async》,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只是一部記錄這張專輯創(chuàng)作過程的影片啊。一方面有了對于后續(xù)期待的理由,另一方面是松了一口氣,至少教授的意思是還要盡全力繼續(xù)生活,繼續(xù)做音樂下去的。
?
總之,
這是一本意象非常私人的,
而情感卻極為宏大的詩篇。
?
因此,我也僅僅只是憑借這樣私人的情結(jié),單純記錄下感知的過程。
藝術(shù)解讀從不唯一。
只求得以自我滿足,即可。
?
#正文
#andata
?

眼前浮現(xiàn)了開篇的第一個鏡頭。定格的畫面是通向那個灰色、靜默世界的窗。福島核電站的廢墟無言。一個滿頭銀發(fā)的老人試圖與海嘯過后的文明殘骸對話。幸存者,抑或,自由者。
抑或,不過是兩個孤獨靈魂的共鳴。
?
緩和的鋼琴聲傾瀉,而后,逐漸地混入聒噪的碎镲轟鳴。不,不是不協(xié)和音。這大抵正是坂本所說的,只屬于他自己的「眾贊歌」。他正如他十歲時便愛上的巴赫那樣,像一個虔誠的信徒一般,以蒼老生命的沉重賦予在琴鍵上落下的每個音符上。
?
低咽著。鳴響著。激蕩著。這并非是即將曳入海底的悲鳴,反而恰恰是尋求救贖的禱告。是昏暗的如泥潭般的海底,透過的晶瑩的深邃的藍。
?
下行的海洋中,只有旋律的行進偶有起伏地掙扎著。似乎步履蹣跚,呼吸困難,沉重地,只是因為背負(fù)著某種不得不前進的命運,所以前進著。
?
但是,這份沉重之中并沒有悲哀。
只有平靜,和憐憫。
嗡鳴的浪奔來,波動,散去。
沉入地底。
?
這是最沉郁的「贊歌」。
這是最偉大的「終曲」。
?
?
#disintegration
?

「崩解,剝蝕」
詞典客觀地陳述著解釋。
耳邊響起的是違和的琴聲。
一定是那架被海嘯沖散的鋼琴。
一定。
?
被大自然「剝蝕」掉人類強加于其上的壓力和作用后,鋼琴如同「崩解」了自身的鐵皮盔甲一般,開始探索這具重新與氧氣接觸的自我。
?
新生的生命是沒有美感的意識的。
只是木訥地,只是一字一頓地尋找著,確認(rèn)著自身的存在和意義。
?
但也正因如此,其中具有著原始而無垢的力量。
?
? 這是鋼琴,亦或者說,生命。
「掙脫」束縛的過程。
? 以及。
「摸索」自我的過程。
?
?
#solari
?

果然,坂本對于「掙脫」與「尋求」后的自由的肯定是近乎浪漫主義的。
因為這是太過綺麗而夢幻的世界。
?
我想到的是一處田野。麥田。
或許是蒙克作品中的。
或許是《星際穿越》[1]的男主在宇宙中所懷念的。
或許是Pink Floyd的《High Hopes》MV[2]背景中的。
抑或許,只是剛滿十三歲的自己在靜默的洗衣機旁單曲循環(huán)菅野洋子的《nc17》[3]時在腦中浮現(xiàn)的,同一處田野。
?
那里是人類歷史的、時間的、空間的交集處。但并非全部,只是其中的一處而已。
?
也許,是時空不經(jīng)意碎裂進這一次元才令人無意瞥見的光,折射在了鏡子中。
也許,是我自身的存在,于模糊的認(rèn)知邊界,本來便漂浮在了次元交錯的多維宇宙中。
抑或許,只是因為田野的盡頭,是另一片延伸至無盡的大地。而那里,只有大地在不斷延伸。
延伸至無人問津的大海,沙漠,城鎮(zhèn),地表,巖層。
只是一味地延伸,直至下一片田野。
?
僅僅,只是一個夢境的「片段」。
一個,人類文明或許會永恒延續(xù)的,
夢境的「片段」。
[1]Hans Zimmer-Cornfield Chase(《星際穿越》配樂)

[2]Pink Floyd-High Hopes MV

[3]菅野よう子-nc17(《東京殘響》配樂)

#ZURE

背著包的不知名的人們離去。
波動開始回響。
尋找。
?
?
回響。
?
?
尋找。
?
?
回響。
?
?
回蕩在四周的是純黑色的空間。
?
?
凝固的黑洞不知何時逃逸出了警戒。
?
?
滴答的聲響是心跳計量儀的提問。
?
?
但永遠。
?
?
永遠。
?
?
沒有生命的機質(zhì)回答。
?
?
回答。
?
?
直至脈搏的嗡鳴失去律常。
?
?
隱匿。
?
?
只有失去旋律的重復(fù)。
?
?
斷層。
?
?
等待。
?
?
斷層后依然是無聲的巖石。
?
?
無法傳聲的巖石。
?
?
存在未知。
?
?
繼續(xù)。
?
?
失聲。
?
?
死寂。
?
?
?
#walker
?

音軌采集自漫步于森林的音樂家本人。
?
但是,我無法斷言那里真的是客觀意義上我所認(rèn)知的森林。
?
嘰喳聲混著機器聲。
究竟是所謂自然生命的鳥兒,零星于樹木森林里;
還是所謂工業(yè)革命造就的機器,低鳴于水泥森林中。
?
無處追溯的時間點。
是連人類都未曾進化出來時的原始森林;
還是人類已經(jīng)將近滅絕時的未來末世。
抑或許,這都是一個地方而已。
?
只是腳步聲在繼續(xù)前行。
似乎,是在過去的死寂中偶然誕生出的,無來源處的,空間里的第一個人類;
似乎,是在未來的覆轍中偶然幸存的,無回歸處的,世界中的最后的人類。
又確乎,只是無意識的獸,為了尋找獵物的覓食行為。
?
高級或低級,若是沒有第三者的判定,概念便毫無意義。
只是在某個忘卻的彼方,腳步聲繼續(xù)蔓延在不知名的森林里。
只是仍然蔓延下去。
?
?
#stakra
?

創(chuàng)作背景是坂本私人記憶中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一個迅速崛起的資本主義強國,城市化、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代名詞。
?
「不覺得嗎,七十年代末的東京,總覺得有一種未來感?!?/p>
?
那個時間點,也是坂本龍一音樂生涯的重要轉(zhuǎn)折點——YMO的誕生。
那是一個電子樂的時代。
新奇的、變革的浪潮,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領(lǐng)域,不斷涌來。
?
沖刷的痕跡在這里尚未退卻,只是觀望者退卻回了近四十年前的時空。
?
「現(xiàn)在」的概念在蒸汽中失真,意象卻似乎在訴說著四十年后的未來。
?
俯瞰的飛行中,仿佛能看到荒野上突兀聳立的摩天樓。
標(biāo)志著工業(yè)文明的成果,并非僅此一處。
然而,仿佛確實只有這一處而已。
?
無處分辨,是否仍在這個我所熟知的星球上。
?
是私人向的懷舊。
是沉浸式的共感。
?
?
#ubi
?

碰,碰在鐵質(zhì)交織的網(wǎng)里。
居住的城市,是機械回路的迷城。
管道布滿的井,是透過聲音的窗。
如同在霧霾遍地的早晨,被規(guī)律的鬧鐘喚醒。
?
?
醒,醒在睡的邊界上。
灰色是唯一的準(zhǔn)繩。
衡量一切模棱兩可的概念。
仿佛初次喚醒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敲擊自己無機質(zhì)的臂。
?
?
敲,敲在碎的框圖邊。
透過霧的雷達,是眼的瞳孔。
空氣所以彌漫著鐵銹。
觀察者在停滯的盡頭失明,盡管知曉囈語的理由。
?
?
銹,銹在氧氣的生命中。
生命只有混雜的掙扎。
所以盡頭。
盡止于停滯的觀察。
?
?
#fullmoon
?

從熒幕上初聽至今,已經(jīng)多日。
每次再聽,依然覺得震撼。
不知名的敬畏。
每一次重復(fù),
都不斷敲擊著我的自我本身。
?
「EGO」
?
我也許一直在等待。
而身體,大概一直在尋找。
尋找那個,屬于真正的我的,
本不應(yīng)該這樣被淡忘的下午。
?
直到年末的倒數(shù)第三天。
時隔半年左右的午睡。
?
同時也是一次奇妙的經(jīng)歷。
?
也許,是身體自身隱性的記憶終于匹配到了屬于它的旋律。
不自知地,我的耳邊響起了這首《fullmoon》。
?
一邊回味著,剛剛發(fā)生的,
第一次憑自我意識從某個平行世界般的夢境中清醒的經(jīng)歷,
一邊慢慢地,
震驚于自身的遲鈍,
順著記憶的藤蔓,
回想起了那個少年時代的下午。
?
是傍晚。
天邊響起奇異的橙夢。
無意中在高層住宅的窗邊得以瞥見一面的,少年的我。
只是驚訝地震撼于那片動人心魄的晚霞。
大概那時是還能記得《火燒云》這篇課文的樣子,
就自作意地將它當(dāng)作了火燒云。
?
為了盡力捕捉和享受這一景色,我將所有的燈都關(guān)了。
深青色的暗中,
只有手中的ipad閃爍,
以及,遠方的云的綻放。
?
下午與夜晚的罅隙,大概是最曖昧而模糊的。
時間被人們分成了塊。
大人們在意塊,
而小孩子才會注意到所有的塊與塊之間。
?
所以那個黃昏,
似乎成了一個永恒的時間點,
和無盡的空間環(huán)。
沒有人來打擾。
所以可以滋生,
所有的自戀的美妙的幻想。
?
手中閃爍的ipad嘗試使用攝像鍵保存那個空間,
然而所得者終歸只是一份二維數(shù)據(jù)片。
圖像沒有呼吸,數(shù)據(jù)亦無法傳達感官。
?
所以我只能尋找其他的方式來表達那個地方。
?
那或許正是我第一次嘗試模仿意識流的感覺來寫作片段或小詩的開始。
?
「EGO」
?
然后我開始尋找匹配景色與文字的背景音樂。
大概澤野的「無垢」或TK的「white silence」也是絕配。
?


「」
?
仿佛懸浮于異表異里的世界。
?
「」
?
橙,舒展,呼吸。
伸開臂膀,綻放。
下方的人間無言。
遙望的少年,心如初生白焰。
?
直至,
淺逸進深。
深逸進暮。
?
「」
?
那時的我,自認(rèn)為,或假裝不這樣認(rèn)為,這是青春期的"中二病"。
所以,當(dāng)我自認(rèn)為,我已路過青春期后,便在某個"天天動聽"軟件Bug清空了全部一千多首緩存歌曲的日子,將所有的"中二"產(chǎn)物湮沒進了數(shù)據(jù)的碎紙機。
?
那時,我曾以為,這樣的晚霞,我一定會再次看到。
那時,我曾以為,這樣的小詩,我會繼續(xù)寫下去。
那時,我曾以為,這樣的曲子,總有一天我也能譜出。
?
只是,后來。
我再沒有余裕去欣賞可能有過亦可能再也沒有過的如此的晚霞。
也再沒有熱情去像那時一般每日沉浸在喜歡的配樂、后搖滾樂、獨立音樂之中。
甚至,也再沒有機會,走上我曾當(dāng)作夢想的路。
?
那時的我必然不會想到,多年后的自己,并不會在人生的長河中想起幾次這樣的下午。
盡管我當(dāng)時以為,它如此重要。
重要到以至于會無數(shù)次想起。
?
?
"It's long since I saw the snow."
?
"You've been told before."
?
"All this things have gone."
?
?
「EGO」。
演唱者小林未郁。
原來是我那時最愛循環(huán)的澤野的曲子。
?

————————————————
?
最后附上坂本龍一《fullmoon》的歌詞。
首段人聲的音軌節(jié)選自其1991年配樂的電影《遮蔽的天空》。
人聲出現(xiàn)前的引子是他用幾根帶著毛絨的木棒摩挲瓷器發(fā)出的共鳴。
此后出現(xiàn)的所有不同語言的人聲,皆是在不斷重復(fù)原著的這一段話。
據(jù)他的采訪,這也是專輯中自己最滿意的一首。
?
「(我們所痛恨的,就是如此可怕的準(zhǔn)確性。)
?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但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到達,
?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所以會把生命當(dāng)成一座永不干枯的井。
?
And yet everything happens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s,
然而,所有事物都只出現(xiàn)一定的次數(shù),
?
and a very small number really.
并且很少,真的。
?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 certai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你會想起多少次童年中某個特定的下午,
?
some afternoon that's so deeply a part of your being that you can't conceive of your life without it?
某個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的下午,如果沒有它,你甚至無法想象自己的人生?
?
Perhaps four,or five times more?Perhaps not even that.
也許,四或五次吧?
甚至可能沒這么多。
?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你會看到滿月升起幾次呢?
?
Perhaps twenty.
也許20次。
?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然而這些都看似無窮?.. 」
?

————————————————
?
#async
?

專輯主印象曲。
以貫穿首尾的「海嘯鋼琴」為主角而呈現(xiàn)的靈魂交響。
?
初映入耳的,
是急促如狂風(fēng)怒濤般的音浪,
和勁道如疾風(fēng)驟雨般的節(jié)律。
印象即是「海嘯」。
?
在「海嘯」毀滅的意志沖刷之下,存在人類賦予之秩序的「鋼琴」經(jīng)受了靈魂的洗禮。
?
與其說,這份洗禮,是使其毀滅的前奏曲;
不如說,這份「剝離力」,是使其得以昭示自我價值的預(yù)言詩。
?
仿佛這份無序而龐雜的力量從未抽離自人類致力于創(chuàng)造的文明一般,這或許,正是工業(yè)與城市,互相碰撞、激蕩自身的能量,在大海中的映射,也說不定。
?
前進,急躁的前進。
哪個文明都像賽跑般躍進,
壓縮著自身的空間。
只是一味等待發(fā)條崩斷的時刻。
卻從不知自覺迫近的調(diào)停線。
?
直至嗚鳴無征兆地戛然而止。
只有這架「海嘯鋼琴」自顧地重構(gòu)著自身的呼吸。
沒有旋律的明朗,卻有種正在嘈雜廢墟上舞動的靜謐感。
自主的儀式感。
?
只是蓄勢。
然后波動的鼓點愈發(fā)遞進、猝烈。
漸強。如浪。
波涌不退。
奔發(fā)。
直到能量一頭扎進港口。
啪嗒消亡。
?
?
#tri
?

這是自然的奏鳴。
與前者極為鮮明的對比。
?
清澈明凈的回響飄蕩在純白而冰冷的世界邊緣,
而聲音卻似乎沒有邊際地擴散著,暢游在自由的宇宙中。
純白是奇妙的體驗。
?
音軌素材來自于2008-2009在北極玩三角鐵的坂本。"tri"大概就是三角鐵的簡寫。
?
在地球上人類痕跡最少的地方制造點回響,似乎就是創(chuàng)作意圖的來源。
?
一切都變得單純了很多。
在冰面上敲著三角鐵的老人,只是單純因未曾聽過的清脆回響而欣快著。大概作這首簡單的曲子也只是因為想分享一下這種新奇的聲音也說不定。
?
像是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后段甚至混了點合成器的音效。
?
關(guān)于曲子的理解,我是本打算揣度為凸顯前段「不加修飾的自然之音」與反襯后段「摻入人為的合成質(zhì)感」的。
?
只是,似乎聽的越久,便越無法認(rèn)同歌曲的所謂解讀了。當(dāng)解讀成為束縛,或許我們就會錯過這般也許是單純因為好奇而創(chuàng)造的音樂了。
?
?
#Life,Life
?

灰目的日暈?zāi)垦!?br/>
?
似一個老人駐在海岸邊低語。
?
平和,而持續(xù)波動的海面,
?
映照的便是人的一生。
?
靜默。
?
而后,言語在大氣中漂浮,
顯現(xiàn)出輪廓——
?
「And this I dreamt, and this I dream,
這是我曾料想到的,也是我曾夢見的,
?
And some time this I will dream again,
有時也會有如夢境重見,
?
And all will be repeated, all be re-embodied,
一切都會重現(xiàn),一切都會被重新塑造,
?
You will dream everything I have seen in dream.
你也將夢見,我曾夢見的一切。
?
To one side from ourselves, to one side from the world,
一方面來自我們自己,另一邊來自這個世界,
?
Wave follows wave to break on the shore,
前浪推后浪,碎裂在這海岸上,
?
On each wave is a star, a person, a bird,
一浪一浪好似星兒,人兒,鳥兒,
?
Dreams, reality, death - on wave after wave.
夢,現(xiàn)實,死亡,一波接一波襲來。
?
No need for a date: I was, I am, and I will be,
不期而至:是的,我是,我也將是,
?
Life is a wonder of wonders, and to wonder,
生命就是一種來源于奇跡的奇跡,塑造著奇跡,
?
I dedicate myself, on my knees, like an orphan,
我奉獻自己,跪下來,像孤兒一般,
?
Alone - among mirrors - fenced in by reflections,
孤寂-透過鏡子-反思著我自己,
?
Cities and seas, iridescent, intensified.
城市與海洋,斑斕的,加劇著。
?
A mother in tears takes a child on her lap.
像一個母親帶著淚眼擁著她的孩子?!?/p>
?
語畢。
沉入重力。
萬籟俱寂。
?
我無法說出更多的言語,
亦無法作出另外的神情。
?
我只是一味地看著,
灰色的日光把海面鋪灑地晶瑩。
大概,灰亮是記憶中的金色粼粼。
?
潮涌。
潮畢。
一切的生命匯入這條洋流。
?
只是,靜靜地,
目送潮去。
?
?
#honj
?

雨。
與禪。
?
空谷回響著雨的森林。
?
階石滴落著水的泠鳴。
?
先生本打算以甕來收集雨聲,然而幾次三番,依然不甚滿意。
?
雨漸深。
重重疊嶂。
?
或許,抵達藝術(shù)的途徑,最本質(zhì)的只有自身的感知。
所以藝術(shù)家最終選擇了以自身處于雨中。
套上塑料桶,置身于潮濕的,清冷的留白之內(nèi)。
?
感官,被無限放大。
一次雨滴的墜落,便成為世界的漩渦。
?
眼底膨脹的蒸汽,彌漫,坍縮。
耳邊鼓起的混響,摻進銀河的塵落。
鼻息所觸碰到的,是細胞的隔膜。
舌尖酸澀的鐵質(zhì),伴著碎裂的云飄過。
身體自雨中的地表滲進地核。
意識滯滿的盡頭,于高層的中心墜墮。
皆如生命的氣息在霧靄中升騰。
空境,愈澈。
?
一如銀瓶乍破的挽歌。
?
?
#ff
?

「ff」,即指樂譜中的"強音"。
?
多重的共振不斷制造著震動耳膜的單音。
"強",并非強在音量、力量、和弦、情緒。
?
"強",大抵是指共鳴的頻率。
?
非也物理之頻譜。
是也感知之體驗。
?
事實上,這一首的感知是最為混沌而虛無的。
?
我們所面對的,是不過百年之人生的悵惘,是不過數(shù)千年文明的興亡,是不過上萬年生命史的沉蕩。
?
然而這些,
與數(shù)百萬年更替一次的地質(zhì),
與數(shù)千萬年流轉(zhuǎn)一次的板塊,
與上億年更新一次的生態(tài)圈,
與數(shù)十億年壽命的藍色行星,
與無盡至無以時間所縛的宇宙相比。
便顯得太過渺茫了。
?
所以,終歸無法看到更遙遠未來的人類,
或許正是由于自身的短暫,才得以共感世界的永恒。
?
因為無從描摹。
所以想象的短暫即是永恒。
?
這份空虛的具現(xiàn)化,
或許正是藝術(shù)所尋求的根源吧。
?
?
#garden
?

「garden」,或者說,「eden」
這里是作曲者私人的伊甸園。
是連接至天堂的花路。
?
曙光感,
似乎伸出觸角便可感知。
?
七星瓢蟲從泥土中蘇醒,
向著高懸的紅日飛去。
?
生命,
最終從幽暗的深海浮起。
?
眼前,
便是能看得到陽光泛動的海面。
?
澄澈,
藍色與天空混為一體,
如深藍與淺藍的水彩在杯中混合。
?
在能夠看得到氣泡的位置,
沖散咕嚕咕嚕的覆膜,
沖散壓力閉塞的大氣,
沖散牽扯后肢的引力。
?
直至頭腦沖出海面。
?
重獲新生的天地,
到處都是真實的自由。
?
自然的波動,
如其所愿地波動在海面上。
?
天空的湛藍,
自顧著自地湛藍在大氣圈。
?
起身所望,
仍遠未抵達所望的終點站。
?
不斷前行的身體仍可前行,
不斷奔涌的洋流仍在奔涌。
?
這里遠遠不是終點,
只是新的旅程的開端。
?
?
#Merry Christmas, Mr.坂本龍一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2012,坂本龍一,節(jié)選自電影《坂本龍一:終曲》)
時間,似乎永遠是不夠的。無論我如何想要沉淀,哪怕自觀影以來已經(jīng)足足一年整,依然沒有足夠的時間能將我全部的感受描摹下來。
?
但我依然可以清晰地記得,在影院中,我聽到坂本龍一在2012年為日本地震的受災(zāi)民眾彈奏《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時,那種擊中靈魂的觸感,以及無法自抑的感動淚水。
?
盡管在此之前,我未曾參與過他前幾十年的人生,亦沒有深入了解過其哪怕一點的創(chuàng)作理念,但我就是為了那時感受到的音樂的純粹力量而動容不止了。
?
那其中,我分明看到了一種與滿頭銀發(fā)的形象完全無關(guān)的生命力。
?
而它所帶給我的那份純粹的、超然于物質(zhì)的平和,
則至今仍令我神往。
?
這只是一篇草草作結(jié)、拼貼自臆、完全自我滿足的隨想而已。
正值圣誕夜,我或許只是想追尋一下那份平和,以此作為禮物贈與自己吧。
?
然而欲言有盡,則意蘊仍無窮于樂中。
誠待有心者,細品于其間吧。
Merry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