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同源詞意義系統(tǒng)研究》摘錄11-第二章第一節(jié)之一
《上古漢語同源詞意義系統(tǒng)研究》
黃易青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4月一版一印

第二章? 詞源意義
第一節(jié)? 詞源意義歸納與分析的方法——義素分析法
一、詞源意義的發(fā)掘與揭示
訓詁材料中蘊藏的理據(jù)線索
e.g.《說文》中
? ? ? 《兒部》:兌,說也。
? ? ? 《言部》:說,說釋也。
? ? ? 《肉部》:脫,消肉臞也。
? ? ? 《手部》:捝,解捝也。
? ? ??《蟲部》:蛻,它蟬所解皮也。
2.近現(xiàn)代對詞源意義的歸納
? ? ? 章太炎:物有同狀而異所者,予之一名。
? ? ? 沈兼士:用數(shù)理邏輯公式表達“右文”——(ax,bx,cx,dx……):x
??
a,b,c,d的不同,就是章太炎的“異所”;相同的x,s“最大公約數(shù)性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