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池最快只需1分多鐘,比加一箱油還快,為何沒有大規(guī)模普及?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里,電車高速路上排隊充電屢見不鮮,一輛車充滿最快需要一個小時,如果前面有3輛,車就要排隊3個小時。

電車的補能焦慮被再次放大,這也是電車目前最大的痛點,補能速度沒有解決之前,電車幾乎不可能全面替代電車。
目前充電最快的量產(chǎn)車型,從電量30%充至80%,大概需要20分鐘到30分鐘,補充續(xù)航大概300公里。
和加油比起來還是慢太多,其實這塊短板并非不能解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換電池,換一塊電池包僅需幾分鐘,比加油的速度還要快,完美彌補電車的補能焦慮。
不過目前換電站少得可憐,反而是充電站在快速普及。除了蔚來在大力推換電模式,其他車企都在研發(fā)快充技術。

是什么限制了換電技術的發(fā)展呢?
首先就是投入成本太高,要讓用戶有便捷的換電體驗,換電站就要像加油站一樣普及。全國有10.6萬座加油站,10.6萬個換電站需要多少錢呢?
先做一個成本核算,一個換電站標配10個電池包,每個電池包算70度電,單個的成本大概為8萬左右,這里就需要80萬人民幣。
另外還需要場地、設備、線路等等,一個換電站前期投資大概在200萬以上。后期還有運維成本,包括人工、電費、租金和電池折舊等費用。
所以總成本沒法具體核算,我們以蔚來的換電站做個參考,蔚來去年修建1300個換電站,總投入大概40億人民幣,平均算每個大約300多萬。
換電站建設成本和加油站相差不大,對于車企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換電站的基數(shù)太大,10萬個換電站需要3000億的成本,一家車企不可能完成這個投資,目前也就蔚來比較頭鐵。
就算蔚來有錢投資換電站,但是只能服務蔚來車主,這里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問題,換電費用該怎么定價?
收高了車主不同意,那還不如買油車加油,收低了就回不了本,如果換電站不能盈利,那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要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統(tǒng)一標準共享換電站,然后車企在設計車型時,只要按照換電標準設計電池包,該車型就支持各種換電站,換電就像充電一樣便捷。
不過這個方案基本無法實現(xiàn),電池是電車的核心部件,不同車企有不同的技術路線。統(tǒng)一電池包的設計標準,就等于讓企業(yè)放棄這些核心技術,那企業(yè)之間拿什么競爭呢?

特斯拉在2013年嘗試過換電,花了兩年研究出換電技術,僅需90多秒就可以換掉電池包。在2015年修建第一座換電站。
當時馬斯克顯得雄心勃勃,邀請200多位車主體驗換電,結果被現(xiàn)實狠狠的打臉了,最后只有5個車主進行過換電。原因就是換電費用太高,一次需要60到80美元,99%的車主更愿意用充電樁。
所以換電站不可能像充電樁一樣普及,企業(yè)搞換電只能孤軍作戰(zhàn),最后結果就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