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最吉利”的好報,并非名利,是老天給你的這4點提示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每個人的眼中,名聲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無數(shù)人都會為了名利而勞碌一生。當(dāng)然,可以功成名就的人,那是特別少的。
因為“名利”這種東西,就跟資源一樣,那是有限的,別人擁有了,你就會沒有。如此,少數(shù)人名利雙收,而多數(shù)人平凡一生。
難道說,命中最大的福氣,就是所謂的錢財名利嗎?并非如此。正如弘一法師所言:“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p>
普通人的人生,就好比日落西山的太陽。而他們所追求的富貴,也跟草上的冰霜一般。這一切,終究會消失不見。
命中最上乘的好報,并非是所謂的名利,而是老天給你的這四點提示。

一、有“自知之明”的提示。
古人有言:“人貴有自知之明。”
生而為人,不論有沒有本事,錢財多不多,也該認清楚自己。自己是什么人,就去做什么事兒,千萬不要有太多好高騖遠的想法。
單位的小李,雖然從名牌大學(xué)畢業(yè),但他心高氣傲,覺得在基層干活屈才了。所以,他就給上司寫信,訴說自己的觀點,并對公司提出建議。
上司看到小李的信件,不久后就借口把剛?cè)肼毜男±钷o退了。小李很疑惑,我又沒有犯錯,為什么上司會將我給辭退呢?
其實,就跟“自知之明”這四個字有關(guān)。一個剛?cè)肼殘龅男“?,認不清自己的位置,就觸犯他人的利益和底線,遲早是要倒大霉的。
做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比較好。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有多大的胃口,就吃多少的飯。如此,才能保全自己。

二、讓人“接受平凡”的提示。
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說過,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fā)現(xiàn)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了不起,是世界的中心。后來,等我們被生活毒打了一頓,才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自己只是世界當(dāng)中的配角罷了。
過了幾年,十幾年,我們依舊活得平凡,沒有活成心目中的自己,那我們就會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慢慢地,我們就接受了無能為力的自己。
等人到中晚年之時,我們的心態(tài)變了,逐漸接受了“平凡”的人生,并且在平凡的生活當(dāng)中,知足常樂地活著,沒有太多的抱怨和糾結(jié)。
如果我們能夠“接納平凡”,就說明我們已經(jīng)活透了。要知道,全世界有八十億人,我們只是這個龐大數(shù)字中的一員,又何必覺得自己了不起呢?
再怎么絢爛的煙花,都會沉寂于冰冷的夜空當(dāng)中。煙花如此,人生亦如此。

三、讓人“修養(yǎng)心靈”的提示。
儒家有一個說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點,應(yīng)該是圣人的寫照。
對于并非圣人,而是普通人的我們來說,我們只需要做到兩點就行了。第一點,便是修身。第二點,便是齊家。
談到“修身”,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修身的關(guān)鍵到底是什么呢?毫無疑問,就是修心。修養(yǎng)自己的心靈,過上精神富足的生活。
當(dāng)絕大多數(shù)人都追求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時,其實他們都拋棄了最珍貴的精神家園。比物質(zhì)生活更重要的,應(yīng)該是精神生活。
道家的莊子,雖然處于貧窮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可為什么他還能淡然自若,過上精神富足的日子呢?因為莊子讓自己的心,融入到自然當(dāng)中。
這便是道家提倡的“和光同塵”?,F(xiàn)實無法實現(xiàn)的,都可以讓內(nèi)心去實現(xiàn)。內(nèi)心的那片土地,才值得我們好好耕耘。

四、讓人“隱忍藏拙”的提示。
唐代的羅隱說過:“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縱然沒有顯出的功績,也不要為了凸顯才華而鋒芒畢露。哪怕被人批評守舊,守株待兔,也該堅守自己的原則,不高調(diào),不顯擺,不惹人注意。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藏拙內(nèi)斂”才是普通人明哲保身的大智慧。過分鋒芒畢露,過分咄咄逼人,最后吃大虧的,并非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就拿漢朝的前兩位丞相來說,蕭何自污,讓劉邦覺得他毫無威脅,所以蕭何得以善終。在蕭何去世后,接手相位的曹參,只顧飲酒作樂,蕭規(guī)曹隨,無為而治。
蕭何能力出眾,需要內(nèi)斂鋒芒,不得不自污。為什么曹參也要無為而治呢?因為曹參知道,自己比不過蕭何,那就遵循蕭何的策略,不要搞太多,否則害人害己。
所有的隱忍和藏拙,都不是懦弱,而是“符合天道”的表現(xiàn)。順天道者,必有善終。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