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一輪課本復習 · 文言文選擇題專項訓練(含答案解析)
1.下列各組加粗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乃令張良留謝 / 度我至軍中公乃人 B.公為我獻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 /?因擊沛于坐,殺之 D.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2.下列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適也 ③慈父見背 ④彼且惡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辯也 ⑦訪風景于崇阿 ⑧則告訴不許 ⑨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不如因善遇之?因擊沛公于坐 B.具告以事?以待大王來
C.臣死且不避?且為之奈何 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今者有小人之言
4.下列關于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史著作,舊說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侯爵位高于秦伯。
C.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可用于稱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如孔子。
D.子犯,是晉國大夫狐偃的字。古人尊對卑稱字, 平輩之間常相互稱名。
5.下列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俯察品類之盛 品類:品種、類別,指萬物 B.向之所欲,俯仰之間 俯仰:一低頭一抬頭之間,形容時間極短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形?。荷眢w D.亦將有感于斯文?斯文:溫文爾雅
6.下列加粗詞不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
A.舞幽壑之潛蚊,泣孤舟之嫠婦 B.沛公從百余騎 C.侶魚蝦而友麋鹿 D.甚失孤望
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暮去朝來顏色故 D.整頓衣裳起斂容
8.下列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天下承平日久 承:連續(xù) B.輒積年術徙 輒:總是
C.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 發(fā):打開 D.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陰:暗中,暗地里
9.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殺人如不能舉?舉:盡 B.令將軍與臣有郤?郤:嫌怨
C.若屬皆且為所俘 屬:類 D.常心身翼蔽沛公 蔽:躲避
10.下列加粗詞語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入之甚寒,問其深?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④則其至又加少矣 ⑤有泉側出 ⑥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⑥/③/④/⑤ 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⑥/③/④⑤
11.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舞幽壑之潛蚊(使動用法) B.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
C.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 D.侶魚蝦而友麋鹿(使動用法)
12.下列和例句中加粗詞語的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 空以身膏草野
A.惠等哭,輿歸營 B.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C.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D.單手壯其節(jié)
13.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B.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C.信義安所見乎 D.與武決去
14.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B.皆為陛下所成就?C.且陛下春秋高 D.惶恐飲藥而死
15.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的詞類活用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A.臣請完璧歸趙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乃使其從者衣褐
16.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A.秦貪,負其強 B.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C.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D.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
C.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D.竊計欲亡走燕。
18.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虛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于:介詞,比 B.劍閣崢嶸而崔嵬 而:表示并列關系
C.以手撫膺坐長嘆 以:介詞,用 D.所守或匪親 或:副詞,有時
19.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連峰去天不盈尺 盈:滿,足 B.—夫當關 當:阻,攔
C.可以橫絕峨眉巔 絕:斷絕 D.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倒流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游于三輔 / 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B.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 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
C.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D.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 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2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衡少善屬文 屬:連綴 B.連辟公府不就 辟:召
C.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擬:打算 D.出為河間相 出:離開(朝廷)
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 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 B.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 欲因此時降武
C.見犯乃死,重負國 / 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D.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 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23.對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走到盡頭 B.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文:文字
C.則或咎其欲出者 咎:罪過,過失 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輔助,幫助
24.下列各項中加粗詞的活用現象,與其他項不同的一項是( )
A.群賢畢至 B.齊彭殤為妄作 C.少長咸集 D.死生亦大矣
25.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無) 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句首語氣詞)
C.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通"畔",邊,岸) D.爾卜爾筮,體無咎言(責備)
參考答案
1. C(均為介詞,趁著。A 副詞,于是,就;副詞,才。B 代詞,它們,指白璧和玉斗;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 介詞,替;句末語氣詞,呢。)
2. C(①②③④⑨賓語前置句;⑤⑦介賓結構后置句;⑥判斷句;⑧被動句)
3. A(兩個“因”都是副詞,“趁機”的意思。B 前者是介詞“把”,后者是連詞,表目的,“來”。C 前者是連詞“尚且”,后者是副詞“將要”。D 前者是動詞“到”,后者是助詞“的”。)
4. D(古人尊對卑稱名,平輩之間常相互稱字。)
5. D(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6. C
7. B(A.古義:突然沖出。今義:鼓出來,沖出,超過一般地顯露出來。C.古義:容顏。今義:色彩。D.古義:整理。今義: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多指組織、紀律、作風等>。)
8. C(發(fā):撥動。)
9. D(蔽:掩護。)
10. A(①③均為形容詞用作名詞,②⑥均為形容詞用作動詞,④為動詞用作名詞,⑤為名詞作狀語。)
11. D(侶、友:意動用法。)
12. B(都是使動用法。A 名詞作動詞,C 無活用,D 意動用法。)
13. A(B“畔”通“叛”,C“見”通 “現”,D“決”同“訣”。)
14. D(A“丈人”古義是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今義是岳父。B“成就” 古義是栽培,提拔;今義是事業(yè)上的大成績。C“春秋”古義是年齡;今義是季節(jié),春季和秋季。)
15. C(本題考查詞類活用。C “先”“后”與例句的“羞”都是意動用法。A 完:使動用法。B 廷:名詞作狀語。D 衣:名詞作動詞。)
16. B(與例句相同,辜負,對不起。A 倚仗。C 違背,背棄。D 背著。)
17. D(A.“不”通“否”;B. “繆”通“穆”; C. “孰,,通“熟”。)
18. D(或:連詞,倘若。)
19. C(絕:飛越。)
20. B(均為連詞,表轉折,但。A 介詞,在/介詞,對。C 副詞,就/副詞,才。D 介詞,用/連詞,表目的,來。)
21. C(擬:模仿。)
22. C(均為副詞,才。A 結構助詞,的/助詞,補足音節(jié),無實義。B 介詞,通過/介詞,趁。D 介詞,因為/連詞,表目的,來。)
23. C(咎:責怪。)
24. B(“齊”作動詞。其他均為形容詞用作名詞。)
25. D(咎,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