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山西長治北石槽唐墓

2021-07-31 10:52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山西長治北石槽唐墓

選自《考古》1962年02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晉東南文物工作組

I960年7月,山西省文管會晉東南文物工作組在長治城東吸5公里的壺山西側(cè)淸理了兩座唐代磚室墓(編號四號,六號)。現(xiàn)簡報如下:

一、四號墓

(一)墓室結(jié)構(gòu)及葬具墓為單室,用繩紋磚構(gòu)筑,四壁向外凸出弧度,室頂早巳坍場,高度不明。墓底為長方形,南北長3.7、東西寛4.2米。方向200%墓道已被破壞,原來情形不詳(圖一)。

墓室內(nèi)積滿淤土,淸除積土后,發(fā)現(xiàn)北壁下有東西向磚砌棺床,棺木已朽,僅遺朽木殛痕和棺釘數(shù)枚。墓內(nèi)人骨五具,均為二次葬,棺床東邊有人頭骨兩個和亂骨數(shù)節(jié),棺床西南角有頭骨三個和廢亂骨節(jié),皆頭南足北。

(二)隨葬品隨葬品絕大部分放在棺床中間及北壁下,僅鎮(zhèn)墓獸置于棺床前墓門兩側(cè)。成組的儀仗俑和男女侍俑置于墓室的北邊,面向墓門;騎馬俑、牛車則放在棺床兩側(cè)作出行狀。雖墓頂塌陷,但隨葬器物幷未改變位置。現(xiàn)將隨葬器物分述如下。

武士俑12件。已殘缺不全。胎質(zhì)灰色,頭戴白色盔,身穿紅黃色虎頭鎧甲,胸部尙有貼金殛跡,殘高30.5厘米。

儀仗俑22件。其中十四件胎質(zhì)黑褐色,外衣涂白粉,頭戴風(fēng)帽,身披褐色翻領(lǐng)袍,內(nèi)襯黃綠色圓領(lǐng)衣,腰束帶,足穿高筒黑靴,高28厘米(圖版捌,3)。另外八件均為騎俑。兩件男騎俑頭戴交角樓頭,身穿褐色圓領(lǐng)窄袖長袍,白禪,烏靴,通高36.5厘米(圖版捌,7)。女騎俑共六件,發(fā)式、服飾均有不同。有的械垂髻,著粉紅色翻領(lǐng)窄袖衣.有的梳高髻,穿綠色圓領(lǐng)長袖衣,有的穿黃色圓領(lǐng)長袖襦(圖版捌,6,8)。

這些騎俑胎質(zhì)均為灰色,所騎乘的馬均有鞍無轡,而且馬的顏色也不相同,有灰色、赤色和棗紅色等。

男侍俑3件。一件屈體袖手幣視,頭帶交角樸頭,穿靑灰色長袍,束帶,足穿烏靴,下設(shè)方座,高20厘米(圖版捌,1),另兩件戴交角犠頭,穿褐色翻領(lǐng)長袍,足下有方座,高34.5厘米(圖版捌,2)。

女俑9件。其中有午俑一件,穿圓領(lǐng)窄袖白上衣,紫色長裙,高24厘米(圖版捌,5)。一件持箕,穿紅色上衣,黃裙,高17厘米(圖版捌,10)o兩件屈膝而坐,均著白上衣黃裙,一件巳殘,一件高20厘米。另外五件,一件幣身而立,穿粉紅色上衣,高21厘米(圖版捌,12).三件拱手直立,穿紅上衣,赭色裙,高22厘米(圖版捌,9).一件著褐色長袍,足穿方頭鞋,高15厘米(圖版捌,4)。

駱駝2件。一為站駝,作赭黃色,草綠色鞍墊,兩側(cè)馱有口袋行囊及生活用具。背上騎一老年胡婦,身穿白色窄袖皮衣,下穽白色窄裨,著尖頭高筒烏靴,通高70厘米(圖版玖,15)。另一件為臥駝,灰色,褐色馱鞍,氈墊和毯作綠色,背上馱有行囊和口袋等物,高17厘米(圖版玖,10)。兩件駱駝前均有牽駝胡俑,牽站駝的一件,左脅下縛白色皮囊,戴交角樸頭,穿褐色短袍,腰束帶,高49厘米(圖版捌,11為牽臥駝的一件,穿褐色窄袖袍,束帶,一手置于背后,下部殘缺,殘高54厘米(圖版玖,4)。

臥牛1件。通體作棗紅色,高18厘米(圖版玖,9),

車1件。車身作長方形,上有車篷,車箱前后刻直檳窗,車后壁有長方形車門,殘高24厘米。拉車陶牛已殘,殘高21厘米。

鎮(zhèn)墓獸5件。其中四件已殘。兩件身涂白粉,一件高71厘米(圖版玖,1、2)。一件前后作人面形,曲脊蛇身,殛長11厘米。一件為人面,獸身,獨角,殘高12厘米。另一件為牛首人身,身施一層白粉,高13厘米(圖版玖,3)。可能為十二辰俑。

瓶1件。素面,高24.5厘米(圖版玖,11)。

罐2件。腹部有菱形花紋一周,高27厘米。與2號墓出的基本相同(《山西長治北石槽唐墓》圖四,2,《考古》1962年2期)。

厠所1件。四周有圍墻,幷留有長方形小門,長23、寬17、高11厘米。

井1件。方形,有井欄,殘長12.4厘米。

盆1件。素面,小底,折唇,殘高4.5厘米。

此外,還出有豬、羊、雞、狗(圖版玖,5-8),灶、碓和碾等,這些均和1954年淸理的調(diào)露六年王深墓中出土的大致相似(《山西長治唐墓淸理簡報》,《考古逋訊》1957年5期)。

除了上述陶器外,還出有石墓志一合,正方形,志蓋四邊平殺,周邊陰刻卷草花紋,志蓋篆書“唐故樂府君墓志銘”。志文楷書,字間界以方格。長、寬49厘米(圖二)。

墓志載墓主字道仁,唐驍騎尉,南陽人,卒于文明元年(684年)五月。

二、六號墓

(一)墓室結(jié)構(gòu)及葬具墓室結(jié)構(gòu)與四號墓近似。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58、東西寬4.2米,方向195°。距地表深4.5米。墓頂巳塌陷,室內(nèi)積滿淤土,墓門為拱券頂,以繩紋磚砌成人字形封閉。根據(jù)鉆探測知墓道為翌井形,在墓室南端,長7.9、寬12、深4.5米(圖三)。

該墓墓室未設(shè)置棺床。人骨架分放在三處,巳被擾亂,靠近東壁發(fā)現(xiàn)棺灰、人頭骨及凌亂骨節(jié)。墓室東北隅處置有墊棺磚,上有棺板朽末和一部分亂骨架。接近西壁有人頭骨一個和一些碎骨節(jié)。

(二)隨葬品因墓頂巳塌陷,故絕大部分被砸毀。隨葬品放置在墓室中間和墓門內(nèi)東西兩側(cè)。隨葬陶俑,有灰、褐兩色,表面皆涂白粉外衣,因火候過低,陶質(zhì)疏松,加以出土?xí)r多殘破,故其中一部分巳無法修復(fù)。

武士俑2件?;姨?,頭戴尖頂盔,身穿鎧甲,面部飾粉,立于墓門兩側(cè),高53厘

文吏俑2件?;姨?,頭梳圓形和扁圓形發(fā)髻,著寬袖褚色袍,足穿方頭烏靴,高27.5厘米(圖版玖,12)0

儀仗俑13件。黑褐色,衣著與四號墓出土的類似,均頭戴風(fēng)帽,身披及膝長袍,雙手拱于胸前。

女俑12件。黑褐色,涂白色和粉紅色外衣,胎質(zhì)極劣,已大部殘破。其中執(zhí)壺俑兩件,皆穿赭黃色圓領(lǐng)窄袖衣,腰束帶,足穿黑靴,雙手執(zhí)注壺,高22-24厘米(圖版玖,13)0侍俑六件,二件穿黃綠色及膝短袍,一手當(dāng)胸,一手下垂,高25厘米(圖版玖,14)。另三件均雙手托物,拱于胸前,穿褐色翻領(lǐng)窄袖衣,著粉紅色長裙,草綠色披巾,高25厘米。一件執(zhí)箕俑已殘,頭梳高髻,身穿白色窄袖上衣,著褐色長裙,雙手執(zhí)箕而坐,殘高14厘米。

駱駝2件。均殘。站駝已破碎不堪,僅存頭部及騎駝胡俑。騎駝胡俑穿翻領(lǐng)窄袖衣,戴黒色橈頭,殘高26厘米。臥駐和四號墓者相似,殘高18厘米。

鎮(zhèn)墓獸5件。均殘。形狀與四號墓出土的大致相似。另外有一件為人面獸身,昂首曲體,高27厘米。一件蛇身,兩端為人面形,殘長33厘米。

此外,還出土有陶臥牛、雞、羊、豬等家畜及磨、灶、車等生活用具,這些陶器均和四號墓出的大體相同。

石墓志1合。志已殘,正方形,四邊平殺,線刻卷草花紋,志文楷書,字間界以方格,每邊長78厘米(圖四)。志文載墓主人樂方,字士則,南陽人,柱國府朝散大夫,卒于顯慶四年(659年),其妻卒于上元三年,儀鳳四年合葬于州城東五里石槽村西北二里。

墓中還出有料珠一枚、鐵鏡一面(破碎)、銅飾數(shù)件和開元錢三枚。

三、結(jié)語

據(jù)墓志,兩墓主人均為樂姓。另外,我們還收集到隋大業(yè)六年(610年)巖州州都樂微墓志一石。三石均載“祖籍南陽”,看來這里是樂姓同宗墓地。

近年來在長治地區(qū)發(fā)掘了不少唐代早期和中期墓葬,但隨葬陶俑胎質(zhì)都是灰褐兩種,紅色陶胎較少,帶釉俑和唐三彩尙未發(fā)現(xiàn),這可能與地區(qū)有關(guān)。

執(zhí)筆者:沈振中 李奉山

山西長治北石槽唐墓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土默特左旗| 温宿县| 永寿县| 江陵县| 湟源县| 绥化市| 中宁县| 石林| 彭山县| 五莲县| 昌都县| 长顺县| 尤溪县| 永年县| 大方县| 江山市| 军事| 吉木乃县| 科技| 阿勒泰市| 家居| 芦溪县| 福海县| 井冈山市| 都匀市| 阜平县| 永定县| 云安县| 桂平市| 宜昌市| 西盟| 华坪县| 东源县| 天长市| 门源| 林口县| 芜湖县| 六安市| 罗定市| 南昌市|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