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
中國能統(tǒng)一的基礎是元明清七百年的統(tǒng)一,也是兩漢四百年的統(tǒng)一,也是唐朝三百年的統(tǒng)一,而不是你喜歡吹的秦始皇那短短十幾年的統(tǒng)一
![[微笑]](http://i0.hdslb.com/bfs/emote/685612eadc33f6bc233776c6241813385844f182.png)
關于「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從《易經》、《尚書》、《詩經》、《春秋三傳》等文獻和地下出土的竹簡、金石銘文來看,最遲在西周以后,漢字的符號、文法和文章結構,就是統(tǒng)一的。諸侯國無論制度、禮儀、文化、信仰、血緣,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且還有周天子這個統(tǒng)一的老大,至少在西周,周天子不是傀儡。吹捧秦始皇的人往往把三代的功績全部泯滅掉,夏我就不說了,商周就這么沒有排面,全球都認可商周是統(tǒng)一王朝,你要推翻?
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只是書寫方法的簡化,并不是首次統(tǒng)一文字。何況,程邈作隸書,至今尚無實物證明,現在發(fā)現最早的是漢隸而非秦隸。
關于「車同軌」,史書上說的是秦始皇修馳道,統(tǒng)一車輛軌道的寬度??墒?,秦始皇并不是「修馳道」的創(chuàng)始者。西周就有國家一級的道路,稱為「周道」或者「周行」。西周初年周公靠打點式分封形成的點狀城邦,但是點狀城邦成長為塊狀領土國家是西周諸侯的開拓功績,這也能算在秦的頭上?你不會以為是秦把點狀城邦連成面的吧?他是把塊狀的領土國家硬拼在一起結果把自己玩崩了。你無非就是想說周統(tǒng)治的區(qū)域沒有秦的大而已,那同理,秦也不是統(tǒng)一的中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都不是,因為西域蒙古西藏海南云南根本不服從秦王朝,漢朝才把西域納入版圖之中,海南西藏云貴是到了明清才郡縣化。
![[吃瓜]](http://i0.hdslb.com/bfs/emote/4191ce3c44c2b3df8fd97c33f85d3ab15f4f3c84.png)
周初的大封建給中原方國帶來了禮樂文化,通過武裝殖民和禮樂教化才讓得先商方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就叫統(tǒng)一,就算周王室衰落的時候周王也能插手諸侯國君的繼承權甚至烹殺諸侯,春秋爭霸打的旗號也是尊王攘夷,結果秦朝稀爛的地方掌控力連當面刺殺的刺客都抓不到,沒過幾年秦吏全帶頭投降義軍了。秦粉很有意思的就是劃定統(tǒng)一的標準的時候以秦為標準,集權程度不如秦那就是不統(tǒng)一,集權程度高于秦那就是承襲秦的功勞,自己又當選手又當裁判那屬實是不敗之地了
秦朝建立以后,實行重稅制度,“收泰半之賦,發(fā)閭左之戍”。“泰半”為三分之二,也就是百分之六十六;“閭左”為貧窮農民,其勞役和兵役都極其沉重。修長城、御匈奴征調四十萬民夫;戍五嶺、平百越征調五十萬;建阿房、修酈山征調七十萬,其他沒有記錄的徭役不下于此。秦長城,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筑長城萬余里,以防匈奴南進全國總人口中扣除婦孺老弱,徭役適齡人口最多不到一半,故徭役征調率很高。而且服徭役不算路程,以及役期拖延,一來一往經常在大半年以上。三分之二以上的稅率,加上兵役勞役,不但完全破壞了秦朝的國民經濟基礎,而且讓社會民眾家破人亡,生產難以為繼。墾草令中抑制商業(yè)的實際訴求:
促使民眾進行墾荒及農業(yè)生產;
擠壓民商以控制市場。說完抑商,再來說愚民。愚民政策明面上是說為了防止民眾求學及出國求仕而荒廢農業(yè)生產,但內在訴求另有2點:
通過降低民眾的知識水平以加強專制效果;
通過壓制本土士人以保障外籍士人在秦廷的利益
再來說一下鼓勵耕作及焚燒《詩》、《書》:
無論鼓勵耕作還是限制民眾學習,最終都必須要涉及到基層的執(zhí)行者,也就是由當地地主擔任的基層官吏。
鼓勵耕作的內容,其原型來自于魏國的“盡地力之教”,更早的淵源應來自于井田制下貴族監(jiān)督庶人耕作公田的習慣。
這一法令能夠讓基層地主逼迫其他農業(yè)勞動者家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農業(yè)生產之上,自然會影響其男性成員的求學。
至于焚燒《詩》、《書》,則在根本上消除農業(yè)勞動者學習的機會。
如果將上述兩項政策貫徹到位的話,底層農業(yè)勞動者也就很難再有成為士人的機會,進而出現板結的閉合
秦國是把人力資源用到了極致,在秦國普通人除了耕田就是打仗,其他國家平民可以有其它手段謀生,還有好多人是托庇于豪門大族,國家是無法有效利用這些人口的,秦國還可以通過戰(zhàn)爭吞并土地人口來補充增加自身
作為一個后世者看這個時期的歷史只能說秦朝有的地方做的惠澤后世 ?幫助很大 如水利工程 ?文字 度量衡 ?國土統(tǒng)一等等 ?但恕我直言那個時期的百姓沒有幸??裳?!只要徹底了解商鞅變法就會知道當時秦國百姓活在什么環(huán)境里!他雖然通過商鞅變法給底層百姓上升通道 但他把全國人民的生存道路和思想道路都只留了一個口子 就耕地 打仗 ?耕地目的也是為了打仗 ?如果你作為一個秦國人不能作為這兩樣存在的話 ?那么你就是無用之民 ?會被淘汰!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愛好和興趣,如果你把全國人的生存道路全都抹殺堵死只留一條路生存 這是何等自私殘酷?。?br>作為后世人對秦國那個時代的人的不懈努力 奮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值得學習贊揚的 ?但是對那個時期的百姓生活感到如臨地獄!如果選擇穿越是絕對不會選擇秦國
任期內:
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本人出門逛個街差點被打劫,秦粉們,這可是咸陽,不是芒碭山)
蒼梧之變 — 蒼梧守軍聯(lián)合蒼梧百姓起義(鎮(zhèn)壓)
遷陵縣起義(鎮(zhèn)壓)
韓國新鄭起義(鎮(zhèn)壓,韓王又沒參與起義,結果一并宰了)
張良博浪沙扔大錘(失敗,但是張良沒抓?。?br>劉亭長逃亡芒碭山(沒人管)
彭越英布關中為盜(沒人管)
高漸離刺殺(失敗,但是造成嬴政后來再也不敢見六國人)
東郡熒惑守心 — 刻秦篆“始皇死而地分”于隕石上(沒抓到實施者把方圓數里之內百姓悉數坑殺泄憤, 請問秦粉們這是大秦的哪條法律規(guī)定?大漢哪條法律推行這無辜屠殺了?)
公安局A級通緝犯項羽同學在他項梁叔叔身邊,看著他的車架來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難道沒有屠城?
劉邦的“屠”是屠城,秦始皇的“屠大梁”就是善待老百姓了?秦粉這雙標的。
秦始皇滅魏國的時候明確記錄了“屠大梁”,秦粉怎么老故意選擇性無視???
秦始皇一百步笑五十步,真有臉。
“其后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史記·魏公子列傳
《原道訓》斥秦:“爭于錐刀之末,斬艾百姓,殫盡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為治”
《兵略訓》斥秦:是“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邪,而長海內之禍”
《兵略訓》斥秦“縱線人之欲,窮侈靡之變,不顧庶民之饑寒窮匱也”,
《本經訓》斥秦“民力竭于徭役,財用殫于會賦”甚至“燎焚天下之財,罷苦萬民之力”
《詮言訓》斥秦“與民為仇”的暴政中。秦是自絕其路,必將敗亡。
結束戰(zhàn)亂,國家統(tǒng)一,這時候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休養(yǎng)生息?他還使勁折騰,要還在戰(zhàn)國時百姓還能跑,而且秦始皇下令過所有平民(沒犯過罪的那種)升一級爵位,那現實呢?土地在哪兒?宅邸在哪兒?從這里就能看出秦國已經在崩潰邊緣瘋狂作死了。
他最有代表性,而且我覺得在對待百姓上他完全不考慮后果,就說的平民封爵一事,按慣性思維,有了爵位就有土地有房子,生活怎么也能輕松一點,完了到最后一點沒變,日子還是很難過,百姓對這個王朝的信任度直接下降,他是真考慮不到還是覺得老百姓都是蠢貨
:李贄評價秦始皇“千古一帝”,實際上就是嘲諷秦始皇。
李贄原話是:“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胡亥書名附者何?若胡亥不附,始皇安可見耶?”
意思是,秦始皇也不過是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胡亥為什么要附名?如果胡亥不附,又怎么能顯示第一世的始皇帝?
千古一帝不是千古第一優(yōu)秀的皇帝,而是第一個自稱皇帝的意思。
這段話分明就是對始皇帝這一稱號的嘲諷。李贄在《續(xù)藏書》中對明朝開國之君,明太祖朱元璋倒是有個檔次更高的稱呼——“千萬古一帝”!
臣李贄曰:我太祖高皇帝,蓋千萬古之一帝也。古唯湯武庶幾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則無以安殷之忠臣。湯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則決不能免于太甲之顛覆。
唯我圣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后幾五十年,無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無一時而不思得賢之輔。蓋自其托身皇覺寺之日,已憤然于貪官污吏之虐民,欲得而甘心之矣。
故時時用兵,時時禁諭諸將,無一字而非惻怛,亦無一字而不出于忠誠。故天下士咸愿歸而附之,而樂為之死也?!兜弁跏兰o》說:“計秦及山東六國,戎卒尚有五百余萬推民口數,當尚千余萬。及秦兼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殺傷三分居二。”也就是說,秦國吞并六國的戰(zhàn)爭,使軍民死傷三分之二。
二、瘋狂遷民成大量民眾死亡
《潛夫論實邊》: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秦始皇本紀》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
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馀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
把自己代入王侯將相,想著自己是他們深感自豪,實際上在王侯將相眼中就是可以以萬計犧牲的草芥和可以不停干活的牲畜?;蛘甙涯莻€時代的豐功偉績想著有自己先祖的一份。實際上是在先祖的尸骸與血淚上建立起的豐功偉績,偶爾能出個當官的先祖享享福罷。有的人對秦始皇可以共情,但對秦朝的老百姓很難共情??赡芩麄冋J為自己穿越回去不說帝王將相起碼也能混個一方郡守當當吧。 難得有人能說秦始皇的殘暴,秦始皇都被吹成千古仁君了,網上一批人天天政哥長政哥短,飯圈文化都發(fā)展到封建帝王了,真是可怕。 方士術士的概念自己去查查吧,坑的就是以儒生為主的學者,武黎嵩老師的課建議聽聽。
太多人二元論,其實能君和暴君是可以同時兼容于一身的。凡成就大事業(yè)的人,首先是能力很強,至于名聲好不好就看做事的方式和手段了。李世民能有好名聲主要是他的方式更人性化,好比你是老師每次勸愛打架的學生都是拳頭??,就算你是好心最終讓他改掉了愛打架的毛病,他還是會記恨你這壞老師一輩子。
秦始皇去世后1年就秦末農民起義了,這就說明秦始皇時期已經很慘痛了。有些秦粉就是容不得說秦一點不好,非得把鍋全甩給胡亥。說啥秦始皇再在位幾年,就沒有秦末農民起義,說啥都是六國貴族搗亂,沒殺干凈之類的。真是好笑。
: 六國貴族好什么?不是被秦始皇殺了嗎?秦始皇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殺投降的前朝君主的。
你要把張良這種也算成“六國貴族都好好的”,那劉裕也對前朝貴族也好,楊堅對前朝貴族也很好,比秦對前朝貴族好多了。齊王建不是秦始皇餓死的?
秦始皇騙齊王建說投降就給他封地安頓,結果齊王建投降了,就被秦始皇幽禁,禁止給齊王建送水送食物,把齊王建活活餓死。
六國貴族的作用真的不大,秦末主要還是農民起義。真正有實力厲害的貴族沒死也早被監(jiān)視起來了。項梁項羽哪個不是秦末才發(fā)跡的,要是項燕起義還可以吹一下。包括那個扶起來的楚義帝熊心,都淪落到那個地步了。不過老實說熊心是真有本事,愣是在項梁死后收攏部下、遷都等成為劉邦項羽宋義等人的領導,也算是有點本事。
歷史飯圈被稱為飯圈不是沒有原因的,和飯圈粉絲維護他們的明星方式一模一樣,避而不談明星演技差、脾氣大等實質性問題,先從批評者的發(fā)言里挑刺,找點語病之類的問題,然后再舉出一些明星優(yōu)點,好像有了這些優(yōu)點,缺點就不存在了一樣,比如反駁說“反正怎么說你都沒有人家xx好看”。
吹秦始皇大概率不知道呂不韋改革昌平君叛亂,不了解秦帝國的前世今生,他們只知道嬴政是第一位皇帝,所以就心安理得地把戰(zhàn)國至秦漢六百余年的歷史發(fā)展統(tǒng)統(tǒng)加在了一個人身上。歷史可以有英雄主義,但歷史容不得片面之詞。
![[無語]](http://i0.hdslb.com/bfs/emote/44667b7d9349957e903b1b62cb91fb9b13720f04.png)
獻公死拖最強的對手
孝公改革舊制
惠文王拿下巴蜀,穩(wěn)下商於
武王拿下宜陽,把都城和沃野連在一起。
昭襄王弱六國,平定義渠,打造天府之土。
孝成王穩(wěn)定國勢,穩(wěn)定宗室。
莊襄王大赦天下,收攬民心,滅東周。
最后嬴政收攬?zhí)煜轮瘢唤y(tǒng)六國
作為一個君主,殺一個、二個大臣,殺幾個上層,無所謂,那才幾個人?談不上殘暴。
說秦始皇殘暴,主要是:剛剛經過殘酷的多年的戰(zhàn)爭,天下凋敝,老百姓困苦,急需要休養(yǎng)生息。
但是,秦始皇不體恤民力,濫用民力。這才是真正的
好多人以為自己是p社玩家里面的國家,但其實你只是人力池的一個數字
羅馬城富麗堂皇,但是你在卡普亞
長城宏偉壯觀,但是你在大澤鄉(xiāng)
過度娛樂話讓一些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就感覺自己是高位者了,忘記自己原本屬于蕓蕓
![[吃瓜]](http://i0.hdslb.com/bfs/emote/4191ce3c44c2b3df8fd97c33f85d3ab15f4f3c84.png)
讓古人去買甲,就擱現在讓人去弄套防彈衣一樣,這懲罰也夠重的。我是不知道他們怎么得出來與失期法皆斬罰的輕的道理。 兵役和徭役是兩個體系。而且哪怕是被吹噓為最為富裕的宋朝,他依然不敢徭役發(fā)錢,而秦的財富會是多少?這條政令具體會如何執(zhí)行?要知道長城、阿房、驪山,這些都是十幾萬人同時進行的大工程,如果全部都發(fā)錢秦國的財政能支撐嗎?還有當兵的黑夫,他上戰(zhàn)場都需要家里支援錢財衣物,更何況徭役。睡虎地秦簡里面的東西多了
你們只喜歡看有利于秦粉的東西,對于其他一概不問
舉幾個例子:
睡虎地里面的秦稅,不僅僅包括田地稅,還包括每年1個月的兵役和一個月的徭役和其他雜稅,說得好聽點是農閑練兵,還發(fā)錢,實際上徭役路上不管穿衣吃飯,百姓得自備干糧,兵役不管鎧甲兵器,百姓自備兵器,發(fā)的那點錢管個什么?
僅僅是秦國,秦國人吃苦耐勞,走個幾百里去咸陽不是事情,可是你讓楚國人,燕國人也跑咸陽?
人家得跑兩千多公里,一來一回,就算路上沒遇到強盜被殺,遇到衙役勒索,幾個月時間就過去了,還種個鬼的田?
更何況路上死的概率,徭役死的概率,每年收2/3的稅負,動輒就要肉刑,罰錢,罰多少呢?一盾,一盾什么概念呢?一戶中產人家不吃不喝,一年的土地產出,秦簡中有個叫黑夫的家書,你們看到的是好溫暖,我看到的是沒錢買衣服要家里人寄錢寄衣服,他家有還好說,沒有呢?會不會凍死?
還有秦法嚴苛到什么程度呢?歷史上章邯發(fā)驪山20萬刑徒,秦國總共才多少人?怎么這么多犯人?你想過沒有?因為官吏腐敗橫行,動輒無罪抓人,李斯都說過要當倉中鼠,你想想天下多少碩鼠呢?
此外,秦法寬松到什么程度呢?項伯殺人被抓,司馬欣抓住項伯,沒幾個月,項伯又殺人,再次被抓,又幾個月,項伯又殺人,如此數次,何至于此呢?因為項伯家里有錢,給司馬欣錢,自然能放出來。
秦簡中記載的東西很多,還有,有個人受不了秦法,當街攔路殺官,要逃亡楚國,連殺三人后死亡
同理,秦法中,睡虎地明確記載了民戍誤時罰錢,可是這個民戍是從豐沛到咸陽,1000多公里,全程自費,到不了罰錢,到得了罰命,可以交錢抵徭役,這錢自然是交一份官府,交一份上官,稅負很重,2/3的收入要上交,徭役兵役很繁瑣,動輒死人,罪名很多,動不動入獄,入獄死亡率很高,但是可以靠戰(zhàn)功,將功折罪,所以有仗打,大家熱情很高,升官發(fā)財升爵抵罪,運氣好,把魏國的地主搶一家立馬發(fā)財了,沒仗打,瞬間地獄
搞清楚自己的立場和命運才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是炮灰的命做著皇帝的夢,這種yy才是最可怕的
說到底,他該夸的地方就好好夸,該罵的地方就好好罵,我想這才是喜歡一個時代和一個國家的人的應有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