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文化思考實錄(4)
續(xù)上。
?
今天是休息日,一個人的獨處之日極度舒適。跳舞上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感動到了老師,也對自己表示甚是滿意哈哈。思維又開始活躍了,那就繼續(xù)更文。
3. 我是雙非
提到小圈屬性主要分為三類:主,被,雙。
當然,從狹義的角度來說,進行實踐行為的雙方及個體而言確實能分為上述類型。但對于僅對小圈文化感興趣而不親身參與普遍定義上活動,如實踐活動、線上/線下名義管教活動的愛好者而言,是否還存在所謂的圈內屬性?
?
有不少圈友相信和我的體驗相似,喜歡圈里圈氣的事件但并不喜歡真正以小圈名義進行一些圈內正統(tǒng)活動。也就是說喜好和行動不一致,并且僅停留在喜歡文化這一層,甚至一旦被卷入到圈內實踐活動中反倒容易產(chǎn)生一種極度厭惡之情。
?
其實所謂的圈里圈氣在我看來,簡而言之,是由非家庭直系親屬進行的一系列無實踐活動的微管教行為。其核心是讓被動方感受到了被在乎被關愛,以愛為核心并引導被動方個體成長展開的。
?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許多被動方希望找到一個比自己年長,在能力方面,尤其在自己薄弱但又想提升的部分比自己強并能借此引導自己。簡而言之,慕強且渴望得到強者偏愛且能夠部分彌補現(xiàn)實情感缺失且能夠自身提升。而引導者便為“主屬性”,被引導者為“被屬性”,二者身份都有涉及者為“雙屬性”。而雙屬性中還分為偏主屬性及偏被屬性。
?
當然,如果上述內容并不被認可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圈文化,那么對小圈文化有興趣但僅限進行上述活動的人就既不屬于主也不屬于被或雙。
?
因此,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對小圈文化感興趣但并不進行真正實踐操作的人(也就是上述的主屬性,被屬性及雙屬性)可以稱為小圈文化的“雙非”?
?
顯然,我就屬于“雙非”范疇。
?
從雙非范疇來看,也可以解釋了為什么很多圈有會覺得自己身邊的老師或學長/學姐有圈氣。因為其職業(yè)屬性注定在學生所學習的某學科上能力高于學生/學妹學弟,年齡也必定比學生/學妹學弟年長(大多數(shù)情況下)。若是再體現(xiàn)出認真的專業(yè)態(tài)度,加之對學生/學妹學弟有些許關注,關愛及教育,“主里主氣”自然產(chǎn)生。
?
上述的靈感來源也是因為有一天師父突然跟我感慨到感覺自己好像也像混進了我們小圈一樣(笑)。我沒有否認并且接納了,因為我和橙子一直都覺得他很有主屬性,純天然,無需修飾的那種。那天聽到他這么說倒也完全不意外,順其自然,是那就是。當然雙方都有很強的界限感,知道底線在哪里并且互相尊重,這也是樂意接納他方觀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
至于“雙非”,一個突發(fā)奇想的新名詞,主要是來源于之前上課時候我的老師教了一個思路叫做取反,遷移了一下。既然有雙,那為什么不可以取反一下?于是雙非就橫空出世了。
雙非——特指對小圈文化有愛好但并不參與小圈活動的旁觀邊緣人士。
?
?
4. 小圈活動與現(xiàn)實
5. 理想的主與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