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者,明·趙南星《笑贊》
瞽者 明·趙南星《笑贊》 【原文】 二瞽者同行,曰:“世上惟瞽者最好,有眼人終日奔忙,農(nóng)家更甚,怎得如我們清閑一世?!? 適眾農(nóng)夫竊聽之,及假為官人,謂其失于回避,以鋤把各打一頓而呵之去。 隨后復竊聽之,一瞽者曰:“畢竟是瞽者好,若是有眼人,打了還要問罪?!? 贊曰:北方瞽者叫做先生,自有好處,世上欺天害理,行兇作霸,俱是有眼人,無一瞽者。只看這些農(nóng)夫,扮作假官,擅自打人,如此事瞽者卻做不出來,此便勝似有眼人也。 【今譯】 有兩個盲人一起走路時(二瞽者同行,瞽 gǔ 者:盲人),說:“世界上只有我們瞎子最好(世人惟瞽者最好),那些眼睛能看見東西的人(有眼人),整天要奔波忙碌(終日奔忙),農(nóng)夫們就更苦了(農(nóng)家更甚),怎么如我們一輩子清閑快樂(怎得如我們清閑一世)?” 說這話時,剛好被一群農(nóng)夫聽見(適眾農(nóng)夫竊聽之)。 農(nóng)夫們聽了兩盲人說的話,于是,農(nóng)夫們假裝是當官的(乃假為官人)從這里路過,說兩個盲人擋住了官家的路,不回避有失禮儀(謂其失于回避,失于回避:封建社會官吏出行,前面有開道的,平民應該讓路回避)。 農(nóng)夫用鋤頭把兒將兩個盲人各打了一頓(以鋤杷各打一頓),并大聲發(fā)怒地喝斥著叫他們快滾開,把兩盲人轟走了(而呵之去)。 農(nóng)夫們又悄悄隨在他們身后(隨后),聽他們說什么(復竊聽之)。 其中一個盲人對同伴說(一瞽者曰):“還是我們盲人好(畢竟是瞽者好),要是眼睛能看見的人(若是有眼人),剛才被打之后(打了),還要判罪呢(還要問罪)。” 贊曰(作者評價說): 北方管盲人(瞽者)叫做先生,盲人自有盲人的好處,他們易于滿足、能忍自安。 世界上欺天害理,行兇作惡的那些人,都是有眼睛的人,沒有一個是盲人(無一瞽者)。 單單看這些農(nóng)夫,扮作假官,擅自打人,這樣的事情(如此事),盲人(瞽者)卻是做不出來的,這就勝過有眼睛的人,此便強過眼睛能看到東西的人。 【賞析】 這則笑話,讀罷固然可笑,掩卷卻能引人深思。 作者意在批評行兇作惡的有眼人,目的在于揭露“有眼人”的“欺天害理、行兇作霸”的行為,并肯定盲者的忍受與自慰,贊揚了瞽者易于滿足,與能忍自安的品質(zhì)。 但我們從“瞽者”故事中卻能夠看到盲者麻木狀態(tài)和自我解脫,麻木萎縮可悲的“阿Q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