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犀金龜科種類整理
犀金龜科?Dynastidae,(在一些分類中也作為金龜子科 Scarabaeidae下的兜蟲亞科?Dynastinae,但中國的分類中將其提升為獨(dú)立科)因很多種類長有醒目的角酷似犀牛而被命名為犀金龜,也因其日文名“カブトムシ”而又被稱為“兜蟲”,全世界已知共有1600多種,但其中在中國有分布的僅有四十來種...并分為四個族類:
蛀犀金龜族 Oryctini
該族雖然包含了犀金龜科中最早命名的種和屬但卻不是犀金龜科中最早定出來的族......
蛀犀金龜屬 Oryctes
犀金龜科的模式屬,也正因該屬成蟲那酷似犀牛的外形讓這整一個科都被命名為了“犀金龜科”,英文名也被稱為“Rhinoceros beetle(犀牛甲蟲)”,另外不同于其它大多數(shù)犀金龜,蛀犀金龜屬的很多種類成蟲無論公母都有角
椰蛀犀金龜 Oryctes rhinoceros

最早被命名的犀金龜之一,種加詞rhinoceros是犀牛的意思,幼蟲為腐食性,以腐殖土、腐爛朽木、堆肥甚至牲畜糞堆為食,而成蟲則會蛀食椰子、棕櫚、檳榔等棕櫚科植物,還會危害香蕉、鳳梨、甘蔗等作物,屬于農(nóng)業(yè)上的大害蟲...
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及臺灣,還有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地區(qū)及巴布亞群島至斐濟(jì)群島

葛奴蛀犀金龜 Oryctes gnu

外形與椰蛀犀金龜相似不過頭角更長一些,體型也是蛀犀金龜屬里較大的一種,能到70mm+
分布于中國-海南(海拔800-1000米左右的熱帶山區(qū)),以及東南亞的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蘇拉威西、婆羅洲、爪哇島和菲律賓

角蛀犀金龜 Oryctes nasicornis

最早被命名的犀金龜之一,也能算是犀金龜科的代表性物種之一了吧,比起前兩種角蛀犀金龜前胸甲的隆起更加發(fā)達(dá),但這個種類的雌性成蟲就沒有明顯的角了,由于分布非常廣因此有著多達(dá)十幾二十個亞種(產(chǎn)于法國的亞種也就是所謂的“法國恐龍兜”)...產(chǎn)于國內(nèi)的是潑兒亞種(Oryctes nasicornis przevalskyi),在新疆一些地區(qū)會對果園內(nèi)的蘋果、梨、葡萄等作物構(gòu)成一定危害
產(chǎn)地從非洲北部到歐洲再蔓延到亞洲,而國內(nèi)只在新疆有分布

瘤犀金龜屬 Trichogomphus
一類偏地棲的犀金龜,擅長挖掘,跗節(jié)比較細(xì)小,整體看著有點(diǎn)像屎殼郎
蒙瘤犀金龜 Trichogomphus mongol

這屬中最常見的種類,另外聽說該種在幼蟲期貌似有食牛糞的習(xí)性(并不是必須要)?
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福建、云南、海南和臺灣,還有越南、老撾、緬甸及柬埔寨

馬瘤犀金龜 Trichogomphus martabani

一個跟蒙瘤犀金龜長得很像的種類,但在國內(nèi)的分布很狹窄
分布于中國-云南邊境和廣西邊境,還有泰國、越南、緬甸及印度

榮瘤犀金龜 Trichogomphus rongi

與中型個體的蒙瘤犀金龜極其相似
分布于中國(由于該種跟蒙瘤犀金龜幾乎只能靠雄性生殖器來區(qū)分,而在產(chǎn)地上又有重疊因此目前還查不到精確的分布省份,而且蒙瘤犀金龜?shù)漠a(chǎn)地資料中也很可能實際上是把這兩個相似的同屬種給混淆了...)

狀瘤犀金龜 Trichogomphus robustus

造型跟前幾種完全不同,前胸甲上長有一對片狀的胸角,頭角上還有個小刺突
主要產(chǎn)于越南和老撾,近幾年發(fā)現(xiàn)在中國的福建省也有分布

大佬的采集視頻?↑

雙犀金龜屬 Dichodontus(存疑)
該屬的成蟲也是無論公母都有角,不過公蟲的角更大,共有個十二種(其中產(chǎn)于馬來西亞的Dichodontus grandis就是所謂的“雷龍兜”),而產(chǎn)于國內(nèi)的資料是曾經(jīng)有日本的一本昆蟲圖鑒上記載有一種在臺灣有分布,但實際上臺灣本地的金龜科資料中并沒有記載這個種類,而且?guī)资陙硪捕紱]有人在臺灣采集到過該種...因此這種犀金龜國內(nèi)是否真的有分布存在極大的疑問...可能只是那本圖鑒里把產(chǎn)地給寫錯了
冠雙犀金龜(可樂娜小兜) Dichodontus coronatus

在查到的圖片中并不是所有個體的頭角上都會有個大刺突,不知是其中有誤還是該種就是有這樣的個體差異......

分布于印度、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中國-臺灣?(在云南或西藏邊境或許還更可能有...)

凹犀金龜屬 Blabephorus
該屬僅一種
肥凹犀金龜 Blabephorus pinguis

雄性成蟲長有短短的頭角,前胸甲則上有巨大的凹陷跟被挖掉了一塊似的...
分布于中國-云南南部和海南島,還有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及斯里蘭卡

耙犀金龜屬?Hoploryctoderus
該屬共有三種,其中只有一種分布于國內(nèi),屬于比較罕見的種類
中華耙犀金龜?Hoploryctoderus?chinensis
(找不到圖)
分布于中國(具體省份不詳?shù)珣?yīng)該是在東洋區(qū)域內(nèi)的中國南部)

本種的圖找不到了,不過從同屬種的圖片上來看中華耙犀金龜應(yīng)該也會是個雄性成蟲有角的種類,頭角末端分成三個叉也算是該屬的一大特征吧

其它同屬種均分布于太平洋的群島上

?扁犀金龜族 Phileurini
這一族在國內(nèi)有分布的僅一屬(另外注意很多國內(nèi)的資料上把這一族的拉丁名錯寫成了Phiteurini...)
曉扁犀金龜屬 Eophileurus

該屬也是犀金龜科中的一個大奇葩,成蟲有很強(qiáng)的肉食傾向,口器前面長有兩個小鉤子可以用來挑破節(jié)肢動物身體關(guān)節(jié)間的隔膜

主要以取食昆蟲或其它小動物的尸體為主,但也能捕食一些行動遲緩的柔弱獵物
中華曉扁犀金龜(微獨(dú)角仙) Eophileurus chinensis

該屬里最著名的種類,雄性成蟲的前胸甲上有凹陷,頭部有一個小小的角,,共分為三個亞種,產(chǎn)于國內(nèi)的是原名亞種(Eophileurus chinensis?chinensis),而另外兩個亞種都只分布于日本
分布于中國-廣東、湖北、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山西、江蘇、江西、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海南和臺灣,還有日本、朝鮮、緬甸及不丹

鄰曉扁犀金龜 Eophileurus confinis
(找不到圖)
分布于中國-上海、云南南部與西南部,還有越南、泰國和柬埔寨

脛曉扁犀金龜 Eophileurus tibialis

(這個種類今年給歸進(jìn)了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名錄...不過這個新名錄里的問題和錯誤挺多的不知最后通過沒...)
僅發(fā)現(xiàn)于中國-云南的西南部邊緣

匙角曉扁犀金龜?Eophileurus spatulicornis
(找不到圖)
分布于中國(具體省份不詳?shù)珣?yīng)該是在東洋區(qū)域內(nèi)的中國南部)

另外曾經(jīng)有UP認(rèn)識的蟲友在北京的鳳凰嶺發(fā)現(xiàn)過一只比中華曉扁犀金龜體型小一些的曉扁犀金龜,外殼質(zhì)感比較啞光跟中華曉扁犀金龜完全不同(圖片本人也看過,但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丟失...),而發(fā)現(xiàn)地點(diǎn)上又跟另外幾種國產(chǎn)曉扁犀金龜?shù)姆植嫉仉x得挺遠(yuǎn),可見國產(chǎn)的曉扁犀金龜屬也許還不止這四種......

?禾犀金龜族 Pentodontini
國產(chǎn)犀金龜科中種類最豐富的一族
禾犀金龜屬 Pentodon
這一屬的種類均沒有角,食性也與很多人們熟知的犀金龜種類也不太一樣,成蟲以草本植物為為食,幼蟲則像鰓金龜科幼蟲一樣啃食植物的根部,因此一些種類會成為農(nóng)業(yè)上的害蟲,棲息地多是在草原地區(qū)
雙齒禾犀金龜 Pentodon bidens

有三個亞種,國內(nèi)的是原名亞種(Pentodon bidens bidens)
分布于中國-新疆,還有阿富汗和克什米爾到歐洲南部等地(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疑禾犀金龜 Pentodon dubius

分布于中國-新疆,及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地(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寬額禾犀金龜 Pentodon latifrons

分布于中國-新疆,及哈薩克斯坦等地(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闊胸禾犀金龜 Pentodon mongolicus

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nèi)蒙古、寧夏、山西、陜西、青海、甘肅、山東、河南、江蘇及浙江,還有蒙古等地(明明是國內(nèi)分布最廣的禾犀金龜屬種類但卻根本找不到靠譜的圖片...簡直了)

島禾犀金龜 Pentodon insularis
(找不到圖)
分布于中國-香港

阿禾犀金龜?Pentodon algerinum

分布很廣,有五個亞種,國內(nèi)的是雙齒亞種(Pentodon algerinum bispinifrons)
產(chǎn)地從歐洲蔓延到中國-新疆(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愚禾犀金龜?Pentodon idiota

又是個分布極廣的種類...有四個亞種,國內(nèi)的是原名亞種(Pentodon idiota?idiota)
產(chǎn)地從非洲北部到歐洲再蔓延到亞洲西部最后到中國-新疆(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小禾犀金龜?Pentodon?minutus

該種在國內(nèi)有些資料上拉丁名寫的是Pentodon?minutum,但命名者跟命名年份都和只有末尾相差一個字母的Pentodon?minutus是一樣的,最初我覺得可能是寫錯了但試著用P.minutum查了下之后居然也有資料...這讓我也徹底懵了......
分布于中國-新疆,以及伊朗、阿富汗等地(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膜犀金龜屬 Microryctes
該屬下共有九個種,其中有兩個種類為中國特有(另外在一些國內(nèi)的資料中將這個屬的拉丁名錯寫成了Mieroryctes......)
鄰膜犀金龜 Microryctes confinis(國內(nèi)一些資料上將該種的拉丁名錯寫成了Microryctes confines...)

僅發(fā)現(xiàn)于中國-云南南部邊緣的熱帶地區(qū)

瓊膜犀金龜?Microryctes hainanaensis

2002年發(fā)布的新種,發(fā)現(xiàn)于中國-海南島的尖峰嶺

顎犀金龜屬 Phyllognathus(存疑)
該屬下共有六個種,其中只有一種據(jù)說有分布于中國的臺灣,但在臺灣本地的金龜科資料中并沒有記載這個種類,因此很可能只是個錯誤的舊資料或者以前認(rèn)錯了種類......?
倍顎犀金龜 Phyllognathus dionysius

雄性成蟲長有形狀像令牌一樣的扁平頭角,前胸甲上有大塊的凹陷
分布于越南、尼珀爾、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及中國-臺灣?(從產(chǎn)地上來看感覺在云南邊境出現(xiàn)的可能性還更高于臺灣...)

異爪犀金龜屬 Heteronychus
又是沒有角的一屬,不過該屬的分布非常廣,從非洲南部到亞洲再到澳大利亞都有,但圖片比較少...幼蟲也會吃植物的根部,算是農(nóng)業(yè)上的害蟲(一些種類還會危害甘蔗或水稻)
太異爪犀金龜 Heteronychus tesari
(找不到圖)
僅在中國-內(nèi)蒙古與蒙古分界處的隔壁沙漠地區(qū)有過發(fā)現(xiàn)紀(jì)錄

滑異爪犀金龜 Heteronychus lioderes

分布于中國-云南(南部及西南邊緣),還有緬甸、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爪哇、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可能只是個邊境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

短異爪犀金龜 Heteronychus curtulus(國內(nèi)一些資料上應(yīng)該是將該種的拉丁名錯寫成了Heteronychus?curturus...)

分布于中國-云南,以及越南

指異爪犀金龜 Heteronychus digitiformis

分布于中國-貴州南部和云南南部邊緣

間異爪犀金龜 Heteronychus intermedius

分布于中國-云南南部邊緣的熱帶地區(qū)

蔗犀金龜屬 Alissonotum
又是一屬沒有角的種類,從該屬的中文名就可以看出這類犀金龜?shù)募闹髦参锸歉收?,幼蟲以甘蔗的根部為食,成蟲則會啃食甘蔗苗的嫩莖(成蟲還會取食玉米、高粱等禾科植物),是農(nóng)業(yè)上的害蟲
寬蔗犀金龜 Alissonotum amploides
(找不到圖)
分布于中國(具體省份不詳,只知道是在古北區(qū)域內(nèi))

光背蔗犀金龜(寡點(diǎn)蔗龜) Alissonotum pauper

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還有越南及菲律賓

突背蔗犀金龜(埔里蔗龜) 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國內(nèi)一些資料上將該種的拉丁名錯寫成了Alissonotum inpressicolle...)

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貴州以及臺灣,還有越南和菲律賓

厚蔗犀金龜(粗點(diǎn)蔗龜) Alissonotum crassum(國內(nèi)一些資料上將該種的拉丁名錯寫成了Alissonotum crissum...)

分布于中國-云南西南部和臺灣中南部,還有緬甸、印度及巴基斯坦

小蔗犀金龜 Alissonotum parvum
(找不到圖)
僅在中國-四川的成都平原和云南西北部橫斷山區(qū)南部有采集記錄

短臀犀金龜屬 Dipelicus
該屬下有超過三十個種,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產(chǎn)于國內(nèi)的僅一種
得短臀犀金龜(角圓金龜) Dipelicus deiphobus

分為兩個亞種,國內(nèi)分布的是羅氏亞種(Dipelicus deiphobus loi),故此又名“羅氏兜蟲”,雄性成蟲長有一個短頭角和四個小胸角
主要分布于蘇門答臘、婆羅洲、蘇拉威西、哈馬黑拉島和菲律賓這些東南亞地區(qū),在國內(nèi)僅產(chǎn)于臺灣南部的恒春半島

齒唇犀金龜屬 Papuana
該屬共有二十多種,其中在國內(nèi)有分布的僅一種,也是只產(chǎn)于臺灣東南部的蘭嶼島(臺灣真的是擁有很獨(dú)特的生態(tài)多樣性?。?/p>
菲齒唇犀金龜(菲律賓圓金龜)?Papuana philippinica

公蟲的頭部有一個很小的尖角
分布于菲律賓和中國-臺灣的蘭嶼島

犀金龜族 Dynastini
犀金龜科中最早被命名的族類,也是最正統(tǒng)意義上的“兜蟲”,廣為蟲友們所熟知的獨(dú)角仙、長戟大兜、南洋大兜、象兜等這些長有帥氣大角的大型樹棲性犀金龜都是該族下的成員
叉犀金龜屬 Trypoxylus
該屬的模式種就是廣為人知的獨(dú)角仙,但實際上最初的時候獨(dú)角仙是被歸于以產(chǎn)于東南亞的云頂兜蟲(Allomyrina pfeifferi)作為模式種的Allomyrina屬的(現(xiàn)在中國的很多資料里都還在沿用那時的分類),但后來經(jīng)過染色體分析發(fā)現(xiàn)實際上這兩種的親緣關(guān)系并不近,于是又以獨(dú)角仙作為模式種建立了現(xiàn)在的Trypoxylus屬,該屬目前僅有兩個種,另一個是產(chǎn)于緬甸的金森氏叉犀金龜(Trypoxylus kanamorii)
雙叉犀金龜(獨(dú)角仙) Trypoxylus?dichotoma

也能算是這個科的代表性種類之一了,因飼養(yǎng)和繁殖都很容易成為了甲蟲寵物圈熱門的新手入坑種,再加上在日本被視為武士的象征還常常在很多動漫、漫畫及特攝作品中以各種形象或造型原型出現(xiàn),最終也使其獲得了犀金龜中最高的知名度

適應(yīng)性強(qiáng),分布很廣,從日本到朝鮮半島到中國東南部再到越南、泰國、緬甸都有分布,總共有十個亞種,其中分布于中國的亞種有五個:
原名亞種?Trypoxylus?dichotoma?dichotoma 分布于中國東南部及朝鮮半島(體型最大的亞種,有著95mm的體長紀(jì)錄)
日本亞種 Trypoxylus dichotomus septentrionalis?主要產(chǎn)于日本,但在中國東部也有少量分布
臺灣亞種?Trypoxylus dichotomus tsunobosonus 顧名思義只產(chǎn)于臺灣
神農(nóng)架亞種?Trypoxylus dichotomus shennongji?產(chǎn)于中國-湖北的神農(nóng)架地區(qū)(2014年發(fā)表的新亞種)
西藏亞種?Trypoxylus dichotomus?xizangensia 產(chǎn)于中國-西藏(2015年發(fā)表的新亞種)

戴叉犀金龜屬 Xyloscoptes
該屬僅一種,曾經(jīng)跟隨獨(dú)角仙一起被歸入過Allomyrina屬和Trypoxylus屬,而現(xiàn)在在國外的資料中基本都是將其獨(dú)立自成一個Xyloscoptes屬...(而在國內(nèi)的很多資料是還將其停留在Allomyrina屬)
戴叉犀金龜(大衛(wèi)獨(dú)角仙) Xyloscoptes davidis

公蟲長有分叉的頭角和胸角(胸角比獨(dú)角仙的更粗壯),頭角中部兩側(cè)有對稱的小刺突是該種的標(biāo)志性特征,而母蟲的前胸甲上則有一塊凹陷
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國-江西、湖南及福建(由于在國內(nèi)的產(chǎn)地分布區(qū)域狹小,數(shù)量稀少而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

木犀金龜屬(姬兜屬)Xylotrupes
廣泛分布于亞洲南部到大洋洲北部的一屬,由于也是頭角胸角末端都分叉因此好像很多人會容易把這屬下的國產(chǎn)種類跟戴叉犀金龜搞混,然而實際上差別其實也很明顯因為姬兜的頭角中段根本沒有對稱的刺突......
橡膠木犀金龜(姬兜)Xylotrupes gideon kaszabi
Xylotrupes gideon作為木犀金龜屬的模式種曾經(jīng)是一個包含了二十幾個亞種的龐大家族,分布從中國南部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亞北部,但可能也因為作為單一物種分布太廣現(xiàn)在在國外的分類中該種已經(jīng)被拆分成了好幾個種類,詳細(xì)可以看看

現(xiàn)在Xylotrupes gideon沒有被分走的亞種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地區(qū),只有一個Xylotrupes gideon?kaszabi亞種好像還在中國有分布,但具體是在哪些省份就不太清楚了,不過有資料上寫這個亞種在印度那邊也有分布因此個人感覺可能會在中國的西藏、四川、云南之類的西南部省份?(另外臺灣蘭嶼姬兜也曾經(jīng)被認(rèn)為屬于該亞種但后來又給分化出去了)

由于現(xiàn)在的Xylotrupes gideon跟以前分化太大所以現(xiàn)在查到的Xylotrupes gideon?kaszabi圖片我也不能完全確定還是不是了...

中國翹角姬兜\紅河哈尼姬兜 Xylotrupes socrates tonkinensis
Xylotrupes socrates(從Xylotrupes gideon里分化出來的種類,中文名是不是可以譯為“蘇格拉底姬兜”?)的一個亞種,中國大陸最常見的一種姬兜(數(shù)量太多時也會對一些果園內(nèi)的水果造成危害),有兩個地區(qū)分支(有點(diǎn)不一樣但依然屬于同一亞種)
中國翹角姬兜

體型較小,最大也僅5厘米出頭,角也比較短,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貴州、江西和福建等南部省份(可能延伸至金門縣)

紅河哈尼姬兜

體型稍大一點(diǎn),能到六厘米,角也更粗,分布于中國-云南,還有越南和緬甸

海南姬兜 Xylotrupes mniszechi hainaniana

Xylotrupes mniszechi(從Xylotrupes gideon里分化出來的種類,中文名可以譯為“米氏姬兜”?)的海南島亞種,角比較短
不過產(chǎn)于中國-海南島的姬兜可能并不止這一種,上面的Xylotrupes gideon?kaszabi似乎也在海南島有分布

臺灣蘭嶼姬兜 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最初是作為Xylotrupes gideon?kaszabi的臺灣分支

后歸為了菲律賓姬兜(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的臺灣亞種(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不過分類上似乎還有爭議,以后甚至有可能會變?yōu)楠?dú)立種

僅分布于臺灣的蘭嶼島和綠島,大個體的公蟲可以達(dá)到五至六厘米與中角型

尤犀金龜屬(五角大兜屬)Eupatorus
該屬下大部分種類的雄性成蟲都長有多達(dá)五個角
細(xì)尤犀金龜(五角大兜)Eupatorus gracilicornis

該屬的代表性種類,同時也是該屬的最大種兼體型最大的國產(chǎn)犀金龜,體長可達(dá)90mm+(泰國產(chǎn)的個體甚至有上十的紀(jì)錄),雖然是我國最大的犀金龜?shù)珣?zhàn)斗力并不強(qiáng)...或者說該屬的角形根本不太適合打架...這或許是因為其特殊的食性而在原產(chǎn)地也不太需要跟外族競爭,五角大兜的成蟲不像很多兜鍬那樣喜歡舔舐樹液,而是主要以竹子嫩枝處的汁液為食,當(dāng)然在人工飼養(yǎng)下也會吃水果及甲蟲果凍(這個種類今年給歸進(jìn)了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名錄...不過這個新名錄里的問題和錯誤挺多的不知最后通過沒...)

共有五個亞種,產(chǎn)于國內(nèi)的主要是其中分布最廣的原名亞種(Eupatorus gracilicornis?gracilicornis),貌似在云南邊境還有另一個怪背角亞種(Eupatorus gracilicornis?kimioi也就是所謂的“緬甸白五角大兜”,不過實際上該亞種也并不是所有個體的鞘翅都呈奶白色)分布(存疑),這個亞種的特征是中間兩個胸角要比兩側(cè)的更長一些且基部比較寬扁
分布于中國-廣西、四川及云南西部邊緣,還有泰國、緬甸、越南、老撾和印度

粗尤犀金龜(金邊五角大兜)Eupatorus hardwickei

整體主要為黑褐色,只有鞘翅邊緣有一圈橙褐色,故此被稱為“金邊五角大兜”,不過實際上根據(jù)亞種的不同也會有鞘翅全為橙褐色及兩種色系間過渡的個體

比起五角大兜,金邊五角大兜的角更粗短一點(diǎn)(這個種類今年給歸進(jìn)了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名錄...不過這個新名錄里的問題和錯誤挺多的不知最后通過沒...)
共有兩個亞種,分布于國內(nèi)的主要是金邊亞種(Eupatorus hardwickei cantori),不過原名亞種(Eupatorus hardwickei?hardwickei)在喜馬拉雅地區(qū)也有分布
分布于中國-西藏及云南西北部邊緣,還有印度、緬甸和尼珀爾

素吉尤犀金龜(小五角大兜)Eupatoru sukkiti

一個樣子很容易跟五角大兜搞混的種類,區(qū)別在于五角大兜的四個胸角基本大小均勻(個別亞種除外),而素吉尤犀金龜兩側(cè)的胸角非常短小沒有中間的兩個那么發(fā)達(dá)
分布于中國-云南西北部高黎貢山區(qū)的中緬邊境,還有緬甸北部

最后還有一個...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 Chalcosoma atlas mantetsu
據(jù)說曾經(jīng)有人在云南采集到過南洋大兜,從各種南洋大兜的分布上來看應(yīng)該是亞特拉斯南洋大兜的北印度亞種(Chalcosoma atlas mantetsu)


該亞種的產(chǎn)地有印度北部、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與我國的云南省接壤,不過這個就算屬實應(yīng)該也只不過是個邊境種,可以理解為是從鄰國飛過來的,并不是真正的國產(chǎn)物種

完
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在評論區(qū)補(bǔ)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