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以后——法門寺猜想

是時候為這部古老的電視劇寫個影評了。
這部劇的主題牽系在佛教的輪回上,所以我們也就來看看故事中的三世中的矛盾究竟何為。
第一世
宮中的德妃娘娘生下了一個盲女。但這盲女不是她的孩子。是她戀人宗正和她妹妹的孩子。她是皇上的妃子?;屎蟛辉试S她生出男孩。所以她的孩子被宗正送往了法門寺。
盲女十七歲那年,迎來了法門寺的一個十七歲的沙彌做她的老師。他們是兄妹,亦是戀人。在釋迦摩尼的誕辰那天,真身舍利上散發(fā)的光芒使得盲女的眼睛明亮了。她是元公主,她的哥哥是法門寺的小和尚覺能。佛教中的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的公主要她的戀人說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元公主。然而覺能沉默了。
覺能未曾答應(yīng)過皈依他的戀人。
我們現(xiàn)在可以來看這一世他們所遇到的阻礙。
倫理。他們是近親的兄妹。
皇后與德妃的斗爭。
宗正與德妃的孽緣。
宗正愛德妃,卻將她獻給皇帝。愛德妃的妹妹伊春,卻奪走了她的孩子。畏懼皇后卻貪得權(quán)勢,送走了德妃的孩子。
皇上對佛教的清剿。在他們的逃亡之路上,真身舍利即將被毀去,覺能身入火海,以自己的骨頭替代真身舍利。宗正就這樣敲碎了他所愛之人兒子的骨頭。他的女兒于是在他面前自刎。
二人的命運與父母的愛恨和后宮的政治迫害牽連在一起,織成了這出嚴密的悲劇。
覺能為了道義,亦是對信仰之無限虔誠而死。在真身舍利即將被毀去的情況下,在皇帝的守衛(wèi)就要進入法門寺的情況下,他只有這么做。他的命運把他引向了此處。他皈依的是佛,是信仰,而不可能是元公主。我們的元公主,她是佛教的信徒,更是愛人的少女。所以覺能死了,她也只有將自己的生命付之一炬。我們的第一個故事也就此落幕。
第二個故事要簡單許多。
法門寺旁燒茶的緣妹與世家習(xí)武卻做茶具的阜能。他們被小小的皇帝召來皇宮,為德妃娘娘燒茶。
在西域來的使臣的宴請會上,他們一起表演茶道。但是那使臣喜歡上了緣妹,于是要求皇帝將緣妹送給自己。阜能挺身而出,與使臣比試武藝,使臣敗。但兩國之間之戰(zhàn)爭仍然即將爆發(fā)。于是阜能登沙場,緣妹則等待他的歸來。
這一世便是國家之義務(wù)與戀人之生命的沖突。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結(jié)局最終為何,只明白這一對釋迦摩尼的信徒在等待再一次輪回的相逢。
第三個故事。
一千年過去了。女記者元緣與攝影師男友來到法門寺的挖掘處,遇見了考古隊 的小唐。小唐認出了元緣,那個他夢中的公主。命中注定的愛人。一千年等待的結(jié)果。但是元緣并不記得。在夢的指引下,小唐找到了法門寺地宮。地宮中有真身舍利。
十年過去了,元緣收到了小唐寄來的一冊“法門寺猜想”。她終于在夢中得見自己的前世。于是她再次來到法門寺。西安的法門寺。但是當(dāng)年的茶館已經(jīng)不見。小唐做了和尚。并且在幾個月前云游四方,不知去向。
道德的牽絆。他們二人都已經(jīng)有男女朋友,且相處日久,有了一份愛人間的責(zé)任。小唐有青梅竹馬的如飴,一直照料他的生活。元緣有事事相伴的攝影師男友,已經(jīng)一起度過了十年。
在法門寺地宮考古的慶功宴上,小唐這么對元緣說,一千年,太虛無了,太虛無了??v然他們的前世存在著。他們曾經(jīng)篤信著輪回后的相逢。他們有一千年不知多少次的愛與犧牲??墒撬桓覍⑦@對夢中人的愛托付在現(xiàn)實。他只是個考古隊的小隊員,而她是電視臺的主持人,她有男朋友,而他有青梅竹馬。
所以他就選擇,成為和尚,名號可能。即使這一世,他們只有世俗這一條阻礙。他依然步入了信仰的虛空,放棄了如煙如夢的深愛。
所以當(dāng)十年后,元緣來到法門寺前,她知道了可能的選擇,但是,她是否會拋卻男友,去尋找那個前世的戀人,那個一千年的夢幻,還是終將離開這一場悵然若失的找尋。
一千年過去了。多少個輪回結(jié)束了。
縱然有一千年的機會,縱然每一次都相遇而生死別離。
我們終于縱身淹沒進這無窮的海中。
終于在一千年以后,終于地失去。
而我們還能夠飲茶。
而我們還能夠望著這個夢中的猜想。
等回家了,我想再去一次法門寺,再看看那座地宮,看看小時候那用玻璃格擋的小小通道。因為我相信這里發(fā)生過公主和覺能的故事。我相信這一千年前的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