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然
率然
同舟共濟
? ?《孫子·九地》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dāng)其同舟而濟,遇風(fēng),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cè)峤缘茫刂硪病?/p>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今譯】
孫武,字長卿,是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軍事家,被后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兵圣…
一次,有人問孫子:“怎樣布陣才能不被敵人擊敗呢?”
孫子說,善于指揮作戰(zhàn),會用兵的人,應(yīng)該能使全軍配合默契,自我策應(yīng)、照應(yīng)如同“率然”蛇一樣。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率然”,是古代傳說中常山地區(qū)的一種大蛇。(常山,一說,即恒山,五岳中的北岳,位于今山西渾源南,西漢時為避諱漢文帝劉恒的“恒”字,把這里的恒山改稱“常山”)。
你如果打它的頭部,尾巴就來救應(yīng),它會用尾巴反擊你;
你去打它的尾巴,頭就來救應(yīng),它會用頭部來襲擊你;
如果你打蛇的腰身,它的頭尾都來救應(yīng),它就用頭、尾一齊來攻擊你。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用兵可以使軍隊像“率然”一樣嗎?
回答是:“可以,將軍隊擺成蛇一樣的陣形,頭尾能互相救援,使全軍形成一個整體,各個部門彼此照應(yīng)?!?/p>
戰(zhàn)場是生死之地,戰(zhàn)爭迫使士兵必須齊心協(xié)力,比如,吳人與越人相惡,那吳國人和越國人關(guān)系不好,互相仇視,他們本來是仇敵,但是,當(dāng)他們同乘一只船,坐在同一條船上渡河,遇到了狂風(fēng)惡浪的時候,他們就會忘記仇恨,同心協(xié)力相互救助,密切配合,默契得就像人的左、右手那樣。
所以,只是把馬并排地系縛,綁在一起,將車輪深埋起來,想用此來穩(wěn)定部隊,以顯示堅守死戰(zhàn)的決心,是靠不住的。
而要使部隊“齊勇若一”去作戰(zhàn),使士卒齊心協(xié)力、勇敢作戰(zhàn)英勇殺敵如同一人,這在于將帥領(lǐng)導(dǎo)治理軍隊得法。
要使全軍“剛?cè)峤缘谩卑l(fā)揮作用,強者和弱者,優(yōu)劣條件不同的士卒都能夠各盡其力,根本在于地形利用的適宜。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必須胸有全局,能使全軍首尾呼應(yīng),上下攜手團結(jié),指揮軍隊打起仗來如同指揮一個人一樣,才能攻無不克,防如鐵壁。
【賞析】
這個寓意是說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一樣,也就是能使士兵好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互相支援,才能打勝仗。
“同舟共濟”大家同乘一條船過河。cross a river in the same boat. 喻指敵對雙方在面臨共同的困難時,會聯(lián)合起來pull together in times of trouble,同心合力,cooperate,團結(jié)一致克服困難。
后用“同舟共濟”、“風(fēng)雨同舟”、“吳越同舟”比喻雙方的厲害相關(guān),共同經(jīng)歷苦難,在艱險的處境中,必須化敵為友,患難與共 help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