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敏樂科普:過敏性皮膚病發(fā)病情況如何?如何分類?
過敏性疾病是由變應原(過敏原)引起的機體異常免疫反應,結果導致組織炎癥或器官功能障礙。過敏性疾病可以涉及人體各個系統,但以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受累最常見。與過敏性疾病關系最密切的四個臨床科室是內科(主要是呼吸科)、耳鼻喉科、兒科和皮膚科。
對接觸性皮炎患者進行護理指導,首先要使患者了解本病,接觸性皮炎是皮膚黏膜由于接觸外界物質,如化纖衣著,化妝品、藥物等而發(fā)生的炎性反應。其臨床特點為在接觸部位發(fā)生邊緣鮮明的損害,輕者為水腫性紅斑,較重者有丘疹、水皰、甚至大瘢痕,更嚴重者則可表皮松懈,甚至壞死。
過敏性疾病患病率較高,國內1959年對北京部分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其總患病率為48%;1980年,對另一部分北京居民的調查則為37.7%。而據北京協和醫(yī)院對6563例過敏性疾病患者統計,皮膚過敏反應在各類過敏反應中患病率最高,約占44%。其中以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濕疹等等最為多見。
一、????????????? 按免疫學標準分類:至于過敏性皮膚病的分類,人們多傾向于根據免疫學變態(tài)反應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例如,Rajka 及Korossy在1976年出版的過敏性皮膚病一書中,將過敏性皮膚病分為4類:
1、? 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特應性皮炎、嬰兒濕疹等。
2、? 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濕疹)、微生物(細菌性)濕疹、真菌性濕疹等。
3、? 混合性變態(tài)反應——物理性變態(tài)反應(主要指物理性蕁麻疹及日光相關性皮膚病)、血清病及血清過敏反應、微生物(細菌)病態(tài)反應、真菌變態(tài)反應、病毒變態(tài)反應。
4、? 過敏性瘙癢。
二、????????????? 按變態(tài)反應分類:如果按照變態(tài)反應的4個類型來分,可作如下分類:
1、? Ⅰ型變態(tài)反應相關性皮膚病,包括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血管性水腫、藥物過敏性休克、血清過敏癥、特應性皮炎、速發(fā)型接觸性皮炎等。
2、? Ⅱ型變態(tài)反應相關性皮膚病,包括藥物引起的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敏感性皮炎等。
3、? Ⅲ型變態(tài)反應相關性皮膚病,包括藥物引起的血清病樣綜合征、蕁麻疹血管炎等。
4、? Ⅳ型變態(tài)反應相關性皮膚病,包括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系統性接觸性皮炎、濕疹、以及某些藥物變態(tài)反應、微生物變態(tài)反應等。
?
一旦發(fā)生皮膚過敏,不但瘙癢難忍,而且影響美觀,于是不少人聽從他人建議,從家里的藥箱找出含有激素的軟膏,如“皮炎平”、“氟輕松”等,涂在面部,瘙癢一般都能立刻消失,皮疹也迅速消退,但很快還會復發(fā),并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反復多次后,面部容易出現潮紅、毛細血管擴張、干燥、粗糙等,并轉變?yōu)椤凹に匾蕾囆云ぱ住保颊吒杏X面部火燒火燎,而且很難看。
發(fā)生皮膚過敏患者不可盲目用藥,使用敏芙本草集抑菌膏在患處直接涂抹即可,一天三次,可由皮膚自動吸收,可在最短的時間內,皮膚就不會再感覺到瘙癢疼痛,潮紅腫痛也開始消退;活性因子快速滲入皮膚后,修復受傷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使之不能再生成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從源頭杜絕病發(fā)因子;最后,將恢復血液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杜絕復發(fā)。無需事后清潔,簡單方便,效果突出。另外,配合補充非藥物抗過敏益生菌臺敏樂調理過敏體質,有效阻斷過敏病因,且安全無副作用。這是目前最佳的輔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