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60塊錢豆腐的故事,我明白了人間最美的煙火氣,都藏在這里!

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聞一豎花開花落,聽幾許悲歡離合。
1
你可曾聽聞160元豆腐的傳說?
遼寧丹東,早上七點,姑娘“鑫鑫”拿著手機拍攝發(fā)生在家門口街上的日常。
今天恰逢有小集,一大早就已經有商戶開始支攤了。

大姐兩口子早上六點天剛剛亮就起了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到這里擺攤。他們每天會去不同的地方趕集,有時候累了也會休息兩天。
普通老百姓,掙的都是辛苦錢。
立冬一過,丹東這邊就到了一天只吃兩頓飯的日子,上午一頓下午一頓。因為白天時間短,下午四點多天就已經黑了,地里也沒有農活,所以老一輩就留下了一天兩頓飯的習慣。
天冷了,早起的人也少了許多,只有家里的大鵝還在水里自在地游著。

炊煙裊裊升起,有的人家已經做好了早飯。

奶奶一大早就牽著小重孫女給她買香蕉,這是農村童年獨有的快樂,可以讓小朋友記一輩子。

一車的豆腐爸爸已經快賣完了,媽媽做好飯過來換他回家吃飯。

賣完豆腐,媽媽也要買點東西,不整點水果怎么能叫趕集呢。

吃過飯,爸爸拿了些苞米桿鍘點草給豬暖和暖和,“不暖和也不長肉呀”。

樸實的農村人信奉有條件的索取,即便對豬也要好吃好喝的伺候著。
年關將近,“鑫鑫”問:“爸,定了什么時候殺豬了嗎?”

爸爸回答,元旦前后,然后轉向豬圈方向,“我都跟他們打好招呼了”。好家伙,沒反應過來的人還以為是和豬打好了招呼呢!

這就是160塊錢豆腐的前傳。
有人說,這樣的場景比那個張同學高出幾個檔次。
也有人說,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令人向往。
終于有人發(fā)現了問題,博主“鑫鑫在家鄉(xiāng)”漲粉太快了,因為“一車豆腐”,兩天漲粉50萬,目前已經80多萬粉,很多人是熬夜看完她的全部視頻。

2
故事,還要從那一車160元的豆腐說起。
2022年11月14日,“鑫鑫”發(fā)布了一條點贊破200萬的近億播放量的視頻,視頻的內容就是她跟著爸爸走街串巷賣自家做的鹵水豆腐,看完之后就知道《鄉(xiāng)村愛情》沒有騙人,但真實的生活比電視劇更接地氣。

她是這樣寫的,“清晨醒來,街上推著三輪車賣鹵水豆腐的豆腐漿開始叫賣:豆腐…豆腐…伴隨著叫賣聲,日子也仿佛回到了生活拮據卻溫馨快樂的童年時光。鄉(xiāng)親們拿著盆兒等在門口,有的用自己的豆子、玉米換豆腐,有的用現金買豆腐,還有賒賬的…這畫面在有些地方只能出現在夢里了,但這些畫面在我的家鄉(xiāng)依然發(fā)生著…”
早上的街頭有點冷清,太陽還在掙扎著伸懶腰。爸爸推著三輪車邊走邊吆喝,一般都是先在村里的街道上售賣,賣不完再去周遭的山溝里叫賣。
天剛蒙蒙亮,一聲一聲的“豆腐”叫醒了熟睡人們的味蕾,美好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大娘拿著一包豆子過來換豆腐,在農村用原材料換成品一直真實存在著,比如用豆子換豆腐、用玉米換爆米花、用小麥換面粉或者油條之類,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體現著生活的溫度。

遇到老吃家里豆腐的熟人,賒賬也是樂呵呵的,畢竟鄉(xiāng)里鄉(xiāng)親講的是人情,而非城市里的事故。

街上賣得差不多了,自己家留點,然后就準備去山溝里叫賣了。
去山溝有點遠,就得換電動三輪車了。

當迷彩服遇到迷彩服,獨屬于農村的時尚油然而生。

來自83歲大老爺的肯定,最暖人心。
忙碌了一天,一車豆腐正好賣出了160塊。

正是這樣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農村生活日常,俘虜了千萬網友的心。

3
疫情這幾年,除了不斷冒出的新詞匯,發(fā)達的網絡也讓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看清生活的本質。
“勇士”辛吉飛的一句全是科技與狠活,讓我們意識到了我們的生活并不那么純粹。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打工者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吃著商場或者外賣的預制菜津津有味,然后有一天突然發(fā)現,生活里的煙火氣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烤串是電烤的,火鍋是電磁爐,飯店是微波爐和烤箱,真正能吃到煙火氣少之又少。
半年前,新東方英語老師董宇輝火爆網絡,新穎的知識帶貨,讓很多人在直播間里找到了生活的浪漫和溫暖。
他給觀眾們描繪了一幅幅童年的、鄉(xiāng)土的、寧靜的、舒適的生活畫面,這些畫面不正是很多人年少時想極力擺脫的環(huán)境嗎?
經歷過生活后才發(fā)現,心可以大于宇宙,身可扎根于土地,生活逃離的是庸常,而不是煙火。
人間尋常煙火,是一種生活的溫度,是一種可供思考的哲學,是一種生活美學里的人文。
年少時以為陽春白雪、風花雪月應如仙,只可遠觀,待覺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滋味,有詩情,才知道生活何為生活,你的生活,亦是別人的詩和遠方。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v有不平路,天天有歸人。
所有的瑣事,在熱愛生活人的眼里,都是點滴幸福的瞬間。
愿你我在經歷過苦難之后,都可以擁有溫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