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車場丨為什么現(xiàn)在BBA的電動車,看上去一個都不能打?
今天的《聽車場》,來聊一個話題:為什么現(xiàn)在BBA的電動車看上去一個都不能打?
以現(xiàn)在判斷電動車的幾個標準,設計、動力、續(xù)航、車機、自動駕駛、升級潛力……以及電車時代下非常重要的開創(chuàng)性和突破性,當然還有價格上的競爭力,特斯拉和新勢力在這方面確實很能打。
但是BBA呢?這些年出了那么多款,也就早幾年的奔馳EQC、奧迪e-tron,以及最近的奔馳EQS、寶馬iX,才比較符合我們想象中的電動車。而時至今日,BBA的電動車中,還混雜著大量簡單粗暴的油改電車型,給人的感覺是,一臺燃油車卸下了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換上了電機和電池,然后就沒了。
于是我們看到,BBA的電動車,動力和續(xù)航有優(yōu)勢嗎?車機和配置有優(yōu)勢嗎?價格倒是高高在上。
所以,BBA真的會在電車時代沒落嗎?或者說,BBA電動車的問題出在了哪?這些百年車企,在電動技術(shù)上真的不如那些誕生十幾年甚至幾年的新品牌嗎?


奔馳
先拋個結(jié)論,汽車發(fā)明者,屬于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盡管奔馳在90年就亮相過純電的190車型,這個190車型也就是現(xiàn)在C級的祖宗。但奔馳正式開始做電動車,得從EQ這個品牌發(fā)布、旗下第一款電動車上市開始算,這款車就是油改電的EQC。
這車是19年底在國內(nèi)上市的,57.98-62.28萬,當時電動SUV,能賣到這個價格的只有蔚來ES8。但是后來,奔馳發(fā)現(xiàn)EQC竟然賣不動,于是又趕緊上了個49.98萬的350版本拉低門檻,結(jié)果到今天即使優(yōu)惠6位數(shù)依然賣不動。

橫向?qū)Ρ纫幌?。動力,EQC 350版本“才”286馬力、6.9秒破百,到了400版本才愿意給你408馬力、5.1秒破百,續(xù)航也爛,全系400公里冒頭。屏幕、車機就更沒法入眼了,那雙聯(lián)屏就像照搬A級的一樣,而且?guī)缀鯖]有OTA升級能力。

還有自動駕駛,根本稱不上自動駕駛,350版本和丐版GLC差不多。要花到快60萬上400版本,才能把并線輔助、車道保持給補齊,ACC依然要選裝。唯一能說的只有外觀,和普通奔馳不太一樣,但也算不上多有創(chuàng)造性。

再看蔚來,同時期的2020款ES8全系544馬力、4.9秒破百,這已經(jīng)是為了提升續(xù)航削弱過后的了,讓很多人見識到,原來不用花上百萬也能買到這么快的車。續(xù)航方面,20款415-580公里。內(nèi)飾直接整一大尺寸豎屏,配上最新的車機系統(tǒng),時不時還OTA一點新玩意。

完全體自動駕駛,大部分配置需要花錢選裝,但標配的主動安全也不算很低。選裝后功能更多,可以持續(xù)QTA升級,這是EQC辦不到的。
所以在兩年前,當你想買一臺50-60萬電動SUV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ES8跑得比EQC快,跑得比EQC遠,車機、自動駕駛比EQC更強,設計更具科技化,空間也更大,還有6、7座,價格還便宜。
更重要的是,ES8比EQC早出了2年,所以ES8在一開始,就滿足了高預算人群對電動車的嘗鮮心理,他們早就對BBA的車標麻木了,等他們開了兩年ES8后,再看到EQC出來了,他們也只會:“哦,原來奔馳的電動車不過如此?!?/p>
后來奔馳又推出了EQA、EQB,分別是GLA和GLB的油改電,一個賣36.58萬,另一個賣43.78萬,比GLA和GLB貴了10萬起步。
EQA和EQB放在今天,簡直是一無是處,除了續(xù)航還可以,其他沒有一樣能趕上同價位的特斯拉和新勢力。奔馳只是在GLA和GLB基礎上,把發(fā)動機換成電動機,其他幾乎原封不動,再定一個天價。到底什么樣的人會買這兩車?怕是連限牌城市的人都不會去看。

我們不是無腦否定油改電,我們否定的是無腦油改電。這個時間點,BBA很清楚該逐步電動化了,但又不能立馬電動化,所以最合適的辦法是在設計新平臺時,同時將燃油與電動考慮進去,將單一平臺分為兩用,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這么多油改電車型。
而“無腦油改電”,指的就是EQA和EQB了,產(chǎn)品力與主流電動車完全脫節(jié),只是將一臺燃油車更換動力來源變?yōu)殡妱榆?,在定義上確實是一臺“電動車”,但在當下又不算一臺符合電動車潮流的“電動車”。

EQS
最重磅EQS和EQE來了,這兩車的價格對標S級和E級,也就是100萬和50萬的價位,但是不能單純看作是S級和E級的電動版。如果說之前的EQC是早年電動車前景不明確時的一次試水,EQA和EQB是在轉(zhuǎn)型壓力下湊合出來的半成品,那么EQS和EQE這兩款純電平臺、全新設計的車,應該代表了奔馳現(xiàn)在對電動車全力以赴的最高水平。

EQS
EQS和EQE確實是沒什么尿點了,除了車身線條為了滿足風阻系數(shù),做得不太協(xié)調(diào)以外,那真正“中控全是屏幕”的設計,是目前市面上最強的,內(nèi)置的車機系統(tǒng)也很炫。
但是在某些地方,還是能看出他們做燃油車時擠牙膏的思維,比如動力,藏著掖著。150萬以下的EQS竟然才6.4秒破百,不是奔馳做不到更快,而是他們?yōu)榱速u更貴的版本,刻意去拉開差距,就像硬件一樣的發(fā)動機,在BBA手里非要分出高低功率。不過如果你愿意把錢花足了,那真的是應有盡有。
EQS這車只能吸引一下那些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開上S級的人,等哪天燃油車快不行了,他們有錢沒處花,可以買一臺EQS。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電動車主的,就算以后變得更有錢了,也不可能去買EQS,甚至不會買BBA電動車,因為他們已經(jīng)先一步脫離了燃油車思維,不吃豪華品牌附加值這一套了。

EQE
EQE還沒上市,這車會國產(chǎn),但同樣是一臺普通工薪階層難以高攀的車。
所以能看出來,奔馳就不打算去做便宜的電動車。一直有說法,奔馳想當汽車界的愛馬仕,現(xiàn)在充其量只能算是LV,所以傳言要停產(chǎn)中低端車型,這點說不定會在電動時代有所體現(xiàn),以后再也不會像買奔馳燃油車一樣,那么“容易”就買到奔馳的電動車了。

因為電車時代,奔馳知道在性價比上拼不過,中低端車型的銷量會被特斯拉和新勢力啃食,所以放棄銷量,爭取單車利潤。相比技術(shù)上可以輕易拉開差距的燃油車,電動車動力和續(xù)航這些基礎技術(shù)的壁壘更少,所以奔馳一瞬間就丟失了原先的技術(shù)優(yōu)勢,被各種新品牌彎道超車也會成為常態(tài)。
那就換一條路,繼續(xù)把原有的附加值做得更大,比你們更豪華和舒適,當然還要更貴。畢竟當大家都開上了特斯拉、新勢力,總會有人會追求更貴的東西,哪怕這貴的東西毫無性價比。

寶馬
寶馬是BBA三家當中最早正兒八經(jīng)去做電動車的品牌,比如他們在很久以前就推出了i3。但目前在售的寶馬電動車確實不多,也就是iX3、i3、i4和iX。

首先是iX3。
標準的油改電,設計也照抄X3,但是也有人說,iX3和X3所用的CLAR平臺屬于可油可電的通用平臺,所以不能直接就說iX3是油改電。
但所謂的通用平臺不過是遮羞布而已,同樣的道理可以用在各種油改電車型上,就比如長安的奔奔E-STAR,都知道是油改電,長安是不是可以說,他們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電動化的事情?
iX3之所以銷量還可以,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價格,很多人看看X3高昂和堅挺的價格,再看看iX3瘋狂的打折促銷,然后結(jié)合一下自己的家用和品牌需求,就可以刷卡買單了。如果在限牌城市,那么連X3都不用看,直接買iX3吧。

i4
其次就是i3和i4。
過去的i3已經(jīng)和我們說再見了,那個有夢想的小車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F(xiàn)在的i3已經(jīng)是一條沒有夢想的咸魚了,包括i4也是一樣,哥倆就差把“油改電”三個字寫在臉上了。
這兩臺車各位真的不用去糾結(jié),更多是試水或者過渡的,我估計寶馬也知道銷量不會特別好。i4還出了個53.99萬的M50高性能版,號稱M部門參與的第一臺電動車,可是竟然沒跑過便宜20萬的Model 3高性能版。

最后是iX。
這車可以說是寶馬的第一臺正經(jīng)電動車,地位相當于EQS之于奔馳,給自家樹立形象的,所以寶馬也是定了一個74.69-99.69萬的價格。

但過去我們之所以認可寶馬的高端車型,是因為你打開發(fā)動機蓋以后,你知道這里面的東西是你花小錢買不來的??墒牵妱訒r代里的寶馬真的有這樣的溢價能力嗎?
沒有,強大的發(fā)動機不是每家都能做,但大功率的電機、高容量的電池誰家都能做,自己做不了外面也能買到,寶馬的立身之本被大幅削弱。

奧迪
奧迪的電動車,主要分為三類,一個是油改電的e-tron和Q2L e-tron,另一個是純電平臺的Q4 e-tron和Q5 e-tron,以及高高在上的e-tron GT、保時捷Taycan的換殼車。

e-tron
奧迪很奇怪,所有電動車設計都非常保守,無論油改電還是純電平臺車型,高情商的會說這叫承襲奧迪的家族式設計,但我怎么看怎么覺得是奧迪太懶。
就比如e-tron,你竟然能在車上找到換擋撥片,我真的懷疑他們?yōu)榱斯?jié)約成本,把庫存方向盤總成給用上了,于是就有了通過換擋撥片來調(diào)節(jié)動能回收的神奇設定。

Q5 e-tron
而即便我們?nèi)タ醇冸娖脚_的Q4 e-tron以及Q5 e-tron,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兩臺車拆開來完全就是大眾ID.4和ID.6的換殼,比如當你看到Q5 e-tron的后輪,你會發(fā)現(xiàn)ID.6的鼓剎也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如果說ID.6用鼓剎還可以通過各種理由去搪塞過去,可是奧迪作為豪華品牌是幾個意思?這不是夠用的問題,而是面子的問題。而且Q5 e-tron和ID.6一樣,是特供車。
奧迪現(xiàn)在就根本不重視電動車,不過回頭想想,奧迪也沒什么必要去重視。畢竟向下有大眾自己在做電動車,向上還有保時捷也在做,自己夾在中間就像三明治里的那片生菜一樣,你說生菜好吃嗎,好吃,但是如果沒有生菜呢,也不是不行。

電動車的標準和燃油車不一樣,燃油車,動力差、配置差、價格高,還有一塊車標可以撐著。但電動車是電子產(chǎn)品思路,電子產(chǎn)品設計新、機能高、功能多就是好,電動車同理,品牌、車標這些附加值并不那么重要,不然諾基亞也不會死翹翹了。

而電動車的這套標準,就是特斯拉和一眾新勢力樹立的,這個標準非常高,也非常內(nèi)卷,設計、動力、續(xù)航、車機、自動駕駛、升級潛力……必須全齊。這只是基礎,如果你想要賣更高價格,還得整出更多沒見過的東西。

而BBA仿佛還沉浸在過去的自己當中,只想和自己原有的燃油車比較。實際上現(xiàn)在BBA在這個領域,更像是在追趕的狀態(tài),但同時又想保留自己的附加值,所以做出來的那些車,顯得性價比極低,又與時代脫節(jié)。
即使是最新車型,依然延續(xù)了燃油車擠牙膏的思路,就比如電動車最不值錢的動力,最不值錢的東西都在擠牙膏,其他值錢的你相信他們會輕易給你嗎?

現(xiàn)實是,電動車和燃油車已經(jīng)是兩個維度的東西了,但現(xiàn)在BBA總是想著把電動車重新拉回燃油車的維度,也就是自己擅長的維度。而現(xiàn)在電動車的維度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特斯拉和新勢力樹立的標準深入人心,BBA不想和他們對比,但又會被人拿去對比,這就是為什么所有人都認為BBA的電動車又貴又不好。

還有一點,BBA太過強大,強大到難以改變,以適應新的規(guī)則,還是以原有的規(guī)則在運轉(zhuǎn)。從現(xiàn)在BBA的電動車命名就能看出,完全是基于現(xiàn)有的東西進行拓展,比如EQS、EQE,我敢說設計師最初的思路就是做出S級和E級的電動版,但為了符合電動車的潮流,加上了一堆更尖端的東西,所以價格就是下不來,甚至更貴。
說白了,BBA沒有辦法也沒有魄力去推翻自己原先的那一套,真正重新來過,而諾基亞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底蘊多深,都有可能倒在時代的浪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