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之路”諸問題》(上)
原作者:妮克茜塔
編者:卡西多圖斯·利維拉
校對:魯弗斯·米列亞?????????????????????????
?
編者按:
??? “南歸之路”是北方“諾爾西亞”諸民族的民間傳說、民間文學、史詩乃至宗教中的概念。它不止一次地被提及,并在艾利希境內(nèi)的民間祭司中受到了遠多于官方宗教的關注。而我們的法師、神學者以及民俗學者也對此頗感興趣,并有過較多的研究與假說。我曾經(jīng)也有志于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最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方面更適合做一個記錄者,而非研究者或者思辨者。所以,我放棄了咬文嚼字。
??? 但非常有幸地,我從妮克茜塔女士那里獲得了她關于“南歸之路”的一些思考。據(jù)她本人所說,“正因為你資質駑鈍,所以我才把這些東西分享給你。太聰明的人,我反而不會給。你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媒介?!币虼?,我才想著發(fā)揮我的長處,試著將原作者對于這個概念的零碎探討整理成體系。而本書便是我的這種工作的初步成果。
??? 對于讀到這本書的讀者,我的目標是盡量吸引到更多人加入這種探討當中。并且,原作者也對我的這份工作寄予希望。若有人在閱覽本書后有更多想法,可直接聯(lián)系原作者妮克茜塔女士進行交流。
?
???????????????? ??????????????????????????????????????????卡西多圖斯·利維拉
?
校對報告(私密):
??? 本書目前只有原稿和試印版。試印版孤本現(xiàn)藏于帝都中央圖書館,屬b類書籍,未經(jīng)館長允許,禁止任何人翻閱。原稿由我暫行保管,有意閱讀者,請持艾瑟留斯·米列亞元老的敕令來我處。
??? 本書原作者為榮譽元老妮克茜塔。此人另一身份為深淵精靈主母,即該族名義上的族長以及在我元老院內(nèi)的代表。我在仔細閱讀本書內(nèi)容后,認為她一定還有尚未透露給我們的信息。因為她精通精靈的知識,卻在這本書里幾乎沒提到古代的精靈們對這些內(nèi)容的記載。這里面可能有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信息。對此,我已請示艾瑟留斯元老等待定奪。
??? 總之,請任何讀到本書的人都保持對其內(nèi)容的懷疑,和對原作者的警惕。她和她的族人們,對我帝國并非毫無保留。我們有理由防范他們可能帶來的一切不穩(wěn)定因素。
?
?????????????????????????????????????????????????????????? 魯弗斯·米列亞
?
正文:
一、什么是“南歸之路”?
??? “南歸之路”這個詞,目前已知最早出現(xiàn)的地方是艾利希王國內(nèi)的貝索林王公領地。就在王公領地與他們更北方的表親——沃夫林部族隔河相望的岸上,有一塊刻滿了諾爾西亞盧恩文的石頭,它可以追溯到第一紀晚期。也就是說,這些北方人類剛剛踏足我們這片大陸時,就留下了它。
??? 在更北方的魯斯卡半島上,瓦什納人依舊使用著這些盧恩文字的變體進行各種巫術儀式。但帝國更熟悉的艾利希人已經(jīng)不認識上面寫著的字了。帝國與艾利希的學者不得不從沃夫林部族里請來了掌握當代盧恩文字的長老,才勉強破譯了石頭上的大部分內(nèi)容。幸虧沃夫林還是個對南方相對友好的部族,不然他們恐怕無從了解這些人類的早期宗教形態(tài)。
??? 總的來說,諾爾西亞人雖然在帝國史書中被描述成來自北方的侵略者和遷徙民,但第一紀晚期的諾爾西亞先民似乎斬釘截鐵地認為自己是“自北向南的歸家游子”。也就是說,在這些移民眼中,忒提西亞大陸本是祖先的居所,他們后來才遷居北方的某塊大陸,最后又在帝國歷法的第一紀晚期南下“重歸故土”。
至于他們在北方定居的大陸,不同的諾爾西亞先民分支有不同的稱呼。艾利希人稱那片大陸為“諾登海姆”(意為“北方居所”),薩夫森-厄斯林語里又叫“諾德蘭”(意為“北方的土地”)或者“范德勒胡斯”(意為“流浪者之家”),瓦什納人對其叫法則是“孟舍霍爾姆”(在最接近它的艾利希語里有個同源詞,意思是“人之居所”),弗雷諸領的語言里卻叫它“博雷爾”(這個詞來自某種摻雜了人類口音的精靈語,因為殘存的北地精靈文獻里稱這些侵略者來自“希珀利爾”)。另一方面,大部分北方語言對我們這片忒提西亞大陸的叫法是不約而同的“阿爾夫海姆”,只有瓦什納語里是“艾夫霍爾姆”。但他們的意思都是“精靈居所”。所謂“南歸”,就是指從那片北方的大陸跨越寒冷又滿是風暴的海域,回到住滿了精靈的故土。
??? “南歸之路”的概念來自這些先民對他們心中遠古家鄉(xiāng)的追思。無論真假如何,他們的宗教和神話都圍繞著這一概念產(chǎn)生了許多重要內(nèi)容。如果我們當中的某人當著他們的面說這是假的,我想他會受到這些金發(fā)人類的熱烈歡迎——拳頭意義上的。
?
二、各族的“南歸之路”
??? 如果把各類文獻,包括壟斷文字的宗教家著作和目不識丁的武裝農(nóng)夫們口耳相傳的各種故事統(tǒng)統(tǒng)整理一遍,那么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兩種類型的“南歸之路”來。
??? 第一種是那些龍頭船上的船員們的傳說。這些傳說大都以詩歌、薩迦等形式流傳至今,比如艾利希恩的武丹神廟中收藏的《漫漫歸途》系列,就講述了至高王一系的武登菲爾德家族在眾神指引下,率領數(shù)十艘船的遷徙者們“南下歸鄉(xiāng)”的故事。這類故事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凡人在模糊的祖先記憶影響下留下的只言片語,其中摻雜了些許貴人們通過祖先而進行的自吹自擂。在對比研究后,我認為它們并無太大參考價值。
??? 第二種則是諾爾西亞神系中,各個宗派各自賦予了意義的“南歸之路”。這時候,這個詞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文學主題,甚至也不是神棍們自娛自樂或危言聳聽的概念。它構成了許多宗派的神學體系的重要部分,甚至于基礎。我會著重于“南歸之路”的這一方面。
??? 在艾利希神話中,神明創(chuàng)世時經(jīng)歷了一系列失敗與內(nèi)斗,導致創(chuàng)世的成果充滿缺陷,令主神武丹失望。他身受重傷、一蹶不振,便向他未來的妻子,慈愛之神弗莉格尋求安慰,產(chǎn)生了“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概念。他們通過不同于神明誕生的方式生下了神之子,也就是最初的凡人,并在充滿缺陷的世界上創(chuàng)造了“諾登海姆”這片大陸作為神子們的臨時居所。隨著時間流逝,眾神紛紛陷入了沉睡或死亡。慈愛之神,同時也是凡人們母親的弗莉格在沉睡前將“南歸”這項使命交給了凡人。從此,踏上眾神內(nèi)訌前所在的“阿爾夫海姆”,繼續(xù)眾神未竟的“完善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的事業(yè),便成了一代又一代艾利希族長和祭司們的夙愿。
??? 在北方特征被顯著削弱的弗雷遺民那里,這種北方系神話的視角轉移到了眾神內(nèi)訌的另一方——智慧之神尤納爾。今天奧斯克港東面的山腳下,遺民長老們依然在口口相傳著尤納爾無法忍受互相沖突的創(chuàng)世方案和低效率的創(chuàng)世進度,因而出走的故事。在尤納爾出走后,失智的眾神在主神沃達(可以將他視為艾利希宗教中的武丹)率領下漫無目的地四處流浪,最后找到了尤納爾獨自創(chuàng)造出的庇護所,重新嘆服于尤納爾的聰慧。這個庇護所在弗雷諸領的語言大雜燴中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本的名字,在今天被稱為“博雷爾”。值得注意的是,弗雷遺民們流傳的神話中,弗雷部族并不熱衷于離開“博雷爾”南下。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被更有攻擊性的表親們裹挾著向南的。
??? 與弗雷在來源上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薩夫森-厄斯林王國,則更強調(diào)“遺忘”與“失落的知識”的相關概念。他們尊崇朱納,隱秘知識之神。這個神被認為是尤納爾的一個側面(如果你不想被他們針對弗雷部族的莫名敵意波及到的話,千萬不要在薩夫森人或厄斯林人面前提這茬),在薩夫森-厄斯林神話中是指引凡人找回在創(chuàng)世之后的流浪中忘記的古老知識,洞悉世界秘密,達成圓滿的恩師與媒介。薩夫森-厄斯林神話極其強調(diào)凡人在這個失敗世界上的流浪過程,因此他們把朱納創(chuàng)造的大陸稱為“范德勒胡斯”,認為這是流浪的凡人們在這個寒冷世界上溫暖的暫住地。眾神最初的居所“阿爾夫海姆”,便是這些流浪者們?nèi)账家瓜氲募?。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南歸”。
??? 瓦什納人是諾爾西亞各分支中最具侵略性,也保留了最多先民風俗的族群。在他們的神話中,最初的神明并非武丹(在瓦什納神話中被稱為“沃丹”),而是其它北方系神話中導致內(nèi)訌的洛爾卡。洛爾卡在瓦什納人眼中代表的神性與其它族群的不同,是創(chuàng)世之前、事物未分的混沌,因而瓦什納人將世間的理性,以及由理性所搭建的各類秩序都視為某種“腐化墮落”。他們拒絕武丹諸神所代表的神性,以及尤納爾的智慧,保留了幾乎原汁原味的部落制度和文化。這使得他們非?;馗褚蝗菏彻挪换念B童。這些孩童們所描述的“南歸之路”也充滿了危險的意味——他們將“南歸”視為肅清腐化之物的第一步。更特別的是,在洛爾卡之后誕生的眾神,被瓦什納人視為“最初的腐化表征”。因而瓦什納祭司們認為,他們將在背叛武丹的女武神瓦爾基莉婭率領下完成這場肅清,達成所謂的“諸神之黃昏”。
??? 總之,“南歸之路”在不同的諾爾西亞支系中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從中也能找出一些共性。對弗雷遺民之外的各族而言,“南歸”是凡人找回某種失落之物、走向完滿的必由之路。而弗雷遺民是否一開始就是這樣?亦或是在漫長的族群融合中,他們比起表親,遺忘掉了更多東西,以至于連“南歸”的意義也忘掉了?無論如何,這將是未來許多人絞盡腦汁去探尋的秘密?;蛟S這些也是這些北方人口中“失落的知識”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