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灰胎細說(一)
古琴灰胎的不同分類其實是基于琴身的發(fā)聲原理,古琴的發(fā)聲振動是一個整體振動。這里講這個概念,就是說,古琴的發(fā)聲不是一個簡單的由面板振動來帶動腔內的龍池鳳沼的空氣式振動,它的聲音不是這樣產生的。它實際上是由面板振動來帶動空氣式振動的同時,底板也要參與振動,然后一起構成一個縱向的擺動,這樣的一個擺動是琴體的振動。當琴發(fā)出的聲音對的時候,聲音是向下走的,而向下走的聲音,聲音一定是一個縱向的振動。
所以在傳聲原理的基礎上,木材和灰胎的疏密度就最大程度決定了傳聲的沿長度,這也就是為什么高密度的木材或過于疏松的木材不適宜斫制古琴,同理灰胎也是一樣。
古琴的灰胎是一般大概分三個層次,單從斫琴優(yōu)質率來講,純鹿角霜為上成,其次八寶灰,再其次為瓦灰,當然價位排序也同理。
1.我們先講鹿角霜灰胎, 這種灰胎由大漆和鹿角霜等材料調制而成。
那么鹿角霜又是什么呢?
鹿角霜為一般是用梅花鹿或馬鹿等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因為這種骨渣內層自帶蜂窩狀小孔,可以吸收部分琴弦與琴面撞擊產生的多余的高頻,又因其附著力很強,所以和大漆、瓦灰相結合后,既可以增強漆胎的硬度,又可以保證琴聲的悠遠。
鹿角霜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使用范圍十分廣泛,雖然在各處可以隨意買到,且價格不貴,但是處理起來卻很麻煩。制作一床琴,要至少6斤左右生漆鹿角霜,需全部手工搗成粉末,并過篩分粗—中—細—特細四種(具體到斫琴師個人又有所不同),與大漆進行調和,制成灰胎。
選琴要素:音色、手感、材料、做工、溢價
初學者音色、手感可平行互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