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張繼英力保齊本安,一句話嚇退林滿江,后者為什么不出逃?
由于齊本安一直揪著京豐礦、京勝礦的47億交易不放,因此林滿江有了把齊本安從京州中福董事長位置上拿下來的念頭,為此還特意試探一下張繼英的口風。

結(jié)果不僅遭到了張繼英的強烈反對,而且還被張繼英的一句話給嚇著了,張繼英說自己可以去一下京州中福。聞聽此言,林滿江瞬間露出了驚恐之色,連忙表示不用了。一個齊本安便讓林滿江如坐針氈了,要是張繼英真的去了京州中福,林滿江怕是要變成一只驚弓之鳥了。

出逃
看到這里,想必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林滿江為什么不選擇出逃呢?
盡管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jù)可以指證林滿江貪污腐敗,但顯而易見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罷了,對此林滿江也應(yīng)該早有預(yù)判了。趁著現(xiàn)在還沒有被邊控,甚至能夠出國考察,無疑是出逃的最佳時機。
個人以為,林滿江之所以此時仍然在做困獸之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貪戀金錢和權(quán)力
其一便是貪念,如果林滿江能夠克制住自己的貪念,也不會淪為腐敗分子了。一旦林滿江選擇出逃,勢必要舍棄掉一部分資產(chǎn),乃至是一大半的家當。畢竟是出逃,不可能等到把所有資產(chǎn)都處理妥當了再離開,真是如此必然是要暴露的。

另外林滿江貪戀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大權(quán)在握的優(yōu)越感,出逃之后這種優(yōu)越感自然是一去不復返了。對于一個長期身居高位的人來說,一下子失去了手中的權(quán)力,往往是最難以接受的?;蛟S在林滿江的內(nèi)心深處,還期待著自己可以在仕途上更進一步,繼續(xù)被眾人前呼后擁著。
心存僥幸
其二則是僥幸心理,通過齊本安和石紅杏的對話可以得知,林滿江將所有不利于自己的書面證據(jù)都進行了回收。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林滿江的所有指控都只停留在懷疑的階段,并不足以將其繩之以法。換而言之,林滿江在賭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賭贏了便可平安著陸了。

同時這個僥幸心理中還有林滿江的另外一層奢望,奢望中福集團的上一級管理部門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腐敗行為。這就是為什么當張繼英說要到京州中福去時,林滿江便不再提拿掉齊本安的事情了。萬一張繼英真的去了京州中福,那么必定會察覺到林滿江的腐敗行為,張繼英察覺了就等于上一級管理部門知曉了。
前車之鑒
其三就不得不提《突圍》的故事背景了,很明顯是《人民的名義》的續(xù)篇或者番外篇,呂德光即李達康、李學習即易學習、陳英誠即孫連城、金一勤即丁義珍等等。在《人民的名義》中可是有貪官出逃的先例,那便是丁義珍了,其結(jié)局可謂是人盡皆知了。

面對丁義珍(金一勤)這個前車之鑒,林滿江怕也是心有余悸的,擔心自己出逃之后也會有此遭遇??梢曰叵胍幌?,丁義珍在國外都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不僅整天要洗盤子,而且還要寄人籬下,說挨揍就挨揍。試想一下,要是林滿江也落到了這步田地,會是什么樣的場面呢?

追劇的觀眾大概率會拍手稱快,但林滿江本人估計要徹夜難眠了,說不定寧死也不愿意成為第二個丁義珍。故而要林滿江在冒險留在國內(nèi)和出逃海外之間做出選擇,十有八九會傾向于前者,這也非常符合林滿江的人設(shè)。
海外并非法外之地
退一步來說,即便林滿江出逃成功了,還過上了安逸富足的日子。同樣也很難逃脫法律的制裁,有一部名為《刑警之海外行動》的劇,由吳剛、任達華、俞飛鴻等人主演。該劇講述了我國刑警在海外與當?shù)鼐介_展執(zhí)法合作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了對出逃犯罪分子的勸返和引渡。

通常來說,涉及到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劇中的案例在現(xiàn)實中都是有原型的。由此可見海外并非法外之地,逃得了一時,卻逃不了一世。例如說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賴昌星,案發(fā)后于1999年逃至加拿大,逍遙法外12年之后還是在2011年被遣返回國了。

結(jié)語
對于林滿江而言,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出逃的。因為出逃不意味著自己犯下的罪行會一筆勾銷,海外的生活也未見得會比待在監(jiān)獄里強,連起碼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