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結構和復制(知識)|0基礎救星~

喵喵 | 3-2 DNA的結構和復制

1??DNA的結構
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1)元素組成:C、H、O、N、P
(2)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
①物質組成:磷酸、脫氧核糖、含氮堿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密啶C、胸腺密啶T)
②結構簡式:

(3)空間結構
①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戰(zhàn)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②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
③兩條鏈上的堿基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C與G)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

2??DNA的復制
【DNA分子半保留復制】
- DNA分子復制的推測
2. 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jù)
1958年,科學家以夭腸桿菌發(fā)實驗材料,運用同位素標記技術,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如下圖),證明了DNA的確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復制的。

【DNA的復制過程】
- 多起點復制
- 雙向復制
- 邊解旋邊復制
- 半保留復制

??總結
【DNA分子復制小結】
定義:
指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
場所:
- 真核細胞:細胞核(隨著染色體的復制而完成)、線粒體、葉綠體
- 原核細胞:擬核、細胞質(質粒)
時期:
- 真核細胞核DNA的復制:
- 有絲分裂的間期(S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S期)
結果:
1個DNA分子 → 2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模板鏈去向:
分別進入2個子代DNA分子中
遵循原則: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T-A、C-G、G-C)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