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拍越小,優(yōu)勢越大
最近看了李宇軒教練的《教你們打個快速球,每個球都讓對方特難受》,里面說到了一個觀點,就是引拍小所以打的是快速球,因為小的引拍讓對手反應不過來,所以顯得球速快。關于這點,我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并非是小的引拍讓對手反應不過來。理論上,在擊球前,對手都是不能移動的,因為你并不知道對方會打什么樣的球路。不管引拍是大還是小都是如此,所以我認為讓對手反應不及的并非是引拍的大小,而是動作是否具有一致性。只有當對手無法通過你的架拍、引拍動作來提前預判你的擊球線路時,才能達到讓對手只有等你擊球后才能移動的效果。

但是我依然認為,引拍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現(xiàn)在場上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球速也越來越快,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充分的引拍時間。如果引拍過大,就會錯過最佳的擊球點。所以小的引拍,更適合現(xiàn)在的比賽環(huán)境。對于業(yè)余球友也是如此,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必然要從大引拍過渡到小引拍。否則在遇到球速更快、水平更高的對手時,就會力不從心,總覺得被對面壓制,無法擺脫。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叫做高手用手指。為何能用上手指力量的就是高手呢?就是因為只有用上了手指的力量,才能在引拍小的情況下打出高質量的回球。在球場上,你總覺得被對手壓制得很難受,總覺得對方的球速很快,只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步伐不到位,二是擊球點沒找準。步伐沒到位讓你沒有辦法跟上對面的球速,而擊球點沒找準則是因為引拍太大錯過了最佳的擊球時機。

舉個例子如果對方平高球壓我頭頂位置,那么我必須先轉身后退,但是我不能和球同時到位,因為我轉體引拍也需要時間,如果同時到位的話,那么加上引拍的時間, 球必然會過我的頭頂。所以我要比球先到位,之后轉身引拍擊球。這個時候,引拍越小,則我的步伐越從容。比如說,如果我移動到頭頂位置的時間是2秒鐘,對方的球4秒鐘到達我的頭頂位置,那么我有2秒鐘的引拍時間。假如對方是個高手,他的球速更快,只需要3秒便到達了我的頭頂位置,如果我還是2秒的引拍時長,那么必然會陷入被動。只有將引拍時長壓縮到1秒鐘內,才能讓自己不處于被動中。
所以對我們來說,要想向著更高的水平邁進,就必須從大引拍進階到小引拍。在保證出球質量的前提下,引拍越小我們越能在激烈的對抗中占據(jù)優(yōu)勢。
更多干貨,歡迎關注【羽球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