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在你們離開以前
在你們離開以前
畢嘯南
229個想法
◆ 01 離別
>> 他們的童年是怎樣的?愛過誰、怨過誰嗎?可曾有過像我一樣的理想和追求?甚至他們的性、那些掩藏的欲望和不甘呢?他們有只屬于自己的巨大的遺憾嗎?
>> 我像打開自己一樣打開過他們嗎?像愛自己一樣愛過他們嗎?或者,像看待一個平等、獨立而完整的人那樣看待過我的父母嗎?
◆ 生無悔,死無憾
>> 我們?nèi)狈π缘慕逃?,便對生命的起源充滿蒙昧;缺乏愛的教育,便對情感與靈魂的感受粗糙干涸;缺乏死亡的教育,便對生的意義和追求失去信仰。
>> 但慢慢地,隨著年齡日長,已知眾生終歸平凡,見多了離合無常,悲歡有恙,自己也不肯再輕易地把“死”掛在嘴邊。生活已是不易,何必再徒添殘忍。
>> 有些無畏的勇氣,也多虧了年少的無知。
>> 還是孩子的時候經(jīng)常想,長大了偶爾會想;父母在的想,父母已經(jīng)離去的,原來也會想?;叵?,假想,夢里想。
>> 如果這輩子人生的諸多身份,只能擇一個圓滿,我選盡力做一個好兒子。
>> 順利的生活是夢,意外會告知我們?nèi)松恼嫦唷?/p>
>> 生活常常很無情,很多事你一直做得很好,偏偏只疏忽了一次,就是一場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 成人的世界就是這樣,現(xiàn)實總是迫使你在兩難中做出選擇。回家,是情也是本能;工作,是理也是責(zé)任。
>> 在兩代人的文化語境里,這艱難尤甚。
>> 一個人的自我和解是場終生之戰(zhàn),兩代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往往是這場戰(zhàn)爭中最關(guān)鍵的一役。
>> 父母之于子女,或是子女之于父母,都是如此。
>> 主持人這個行業(yè),聰明的人想風(fēng)光其實特別容易,但得失往往在一瞬間,路要怎么走,走多遠(yuǎn),還是得看自己心里的那桿秤平不平,穩(wěn)不穩(wěn)。
>> 如果可以擁有和和美美的人生,誰又愿意留下一身刺和傷疤呢?
>> 奶奶和爸爸的命運讓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大的時代面前,個人的愛恨悲歡如滄海一粟,不過是汪洋里隨波搖擺的小舟。
>> 這也深深影響著我的職業(yè)觀念,我從不激烈地表達(dá)什么,歷史和命運面前,我們都太渺小了。我竭盡全力,只求在風(fēng)雨中護(hù)所愛的人一方平安。
>> 在這樣一點一滴的日子和成長里,我試圖通過帶他們旅行,帶他們擁抱世界,讓爸媽在大山大海的撫慰中更好地去彌合心中一個又一個遺憾。
>> 他們那些曾經(jīng)的委屈或是怨恨,不甘或者留戀,都隨著說出來的話,在時間的風(fēng)中飄啊飄,飄得遠(yuǎn)遠(yuǎn)。
>> 記憶總是美好的,如果你愿意把遺憾彌合。
>> 我想,爸媽活著的時候,他們能有機(jī)會把各自生命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遺憾自我完整——不是忘記,不是放下,而是平靜而溫暖地去填補(bǔ)完整,雖不可能事事盡美,但已自得圓滿,應(yīng)是足矣。
>>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我心里想:“生無悔,死無憾?!?/p>
◆ 最好的告別
>>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痛苦與遺憾。與父母的告別,是我們永遠(yuǎn)不能忘卻的傷痛,永遠(yuǎn)不會停止的思念,永遠(yuǎn)不想等來的明天。
>> 人之孝,首先是物質(zhì)層面,我們中國人講“養(yǎng)兒能防老”。其次,是精神層面,愿父母老有所依,活得不孤獨。
>> 而在人的根本意義上講,父母作為獨立、平等、完整的生命個體,是否被兒女足夠理解與關(guān)照,是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兩代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 為人兒女,我們常??释麃碜愿改傅睦斫馀c關(guān)懷,仿佛一切都是天經(jīng)地義;可我們又何曾真的了解與尊重過他們的一生呢?父母之于子女是,子女之于父母亦然。
>> “其實一個人如果真想走的時候,不需要打招呼,他只要自己放棄,自然就走了。而我們作為親人,不需要替他去做選擇。任何人都無權(quán)決定親人的生死。我們只需要去陪伴和愛?!?/p>
>> 無論做怎樣的準(zhǔn)備,父母的離去都是巨大的悲傷。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往后余生你就是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了。
>> 八年里,她把母親一點一滴地還原為那個獨立的、平等的、完整的母親,那個獨立的、平等的、完整的人。
◆ 迷戀這人間煙火
>> 生活窘迫,一段短暫喘息的時間對他們而言都是奢侈。
>> 為人子女,總是憂心于父母某一日終會老去,終將離別,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卻不承想,命運無常,蒼天無情,也有人青絲黑發(fā)年華正好,卻不得已要和這個世界先說再見。
◆ 為父親建造的小花園
>> 人們常說父母對兒女的愛大多是無私無悔,但兒女對父母的愛卻是有折扣的。這其實是一件將心比心的事。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他們傾盡所有,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孩子。而絕大多數(shù)的兒女,又何嘗不想把這世間最美的風(fēng)景、最好的東西也都讓父母看一看。
>>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何止是“遺憾”兩個字說得清,道得明的。但無奈,這就是人生。
>> 活著本身就已是一件耗盡心力的事,深埋在內(nèi)心的那些孝敬父母的念想很多時候愈發(fā)力不從心。
>> 在精神與靈魂層面關(guān)照父母的老去,更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
>> 李琴和兒子說:“我們應(yīng)該感謝這些磨難,他帶給你的是成長,讓你更成熟。生活就是如此現(xiàn)實,無序是人生的常態(tài),你只能堅強(qiáng)地走下去。”
>> 堅強(qiáng)樂觀的背后,委屈和脆弱或許才是她最真實的情緒。
>> 當(dāng)你覺得生活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到你的時候,你心里一定要跟自己說,我一定可以,我拼盡全力一定可以。
>> 就算他是植物人,我也想盡力讓他像一個有靈魂的人那樣,體面地活著。
◆ 生命是獨立的美麗
>> 以往,我總以為天下父母大都是一個樣子,舐犢情深,人之常情。年歲漸長,才知不過是我幸運,這世間父母愁,兒女怨,數(shù)不勝數(shù)。
>> 但生活從來沒有劇本。比來不及表達(dá)的愛更痛苦的是,你根本沒有機(jī)會理清一切。
>> 秋的眼淚像瀑布,順著山包滾下去,沖刷著這破敗的村莊。
>> 沉默像這個夜一樣,深得看不到遠(yuǎn)方。
>> 秋說,這么多年來,她一直以為,自己和父母就如同沙漠中的仙人掌,截了一段下來,各自生長,彼此便毫無關(guān)聯(lián)。
>> 直到辦理離婚手續(xù)的那天,前夫跟秋說:“你以前總抱怨你爸媽這樣那樣的不是,但你在感情中卻總是在重復(fù)他們的錯誤。慢慢學(xué)會和他們的錯說再見吧,你得允許自己過得更好?!?/p>
>> 意識的閥門一旦被打開,迷局瞬間變得清晰。
>> 秋發(fā)現(xiàn)自己在情感中的很多自我甚至自私都藏著父親的影子,在感情中遭受痛苦時的躲避和懦弱與母親如出一轍。
>> 她竟然在無意識而又深刻地重復(fù)著父母的錯,那些原生家庭的模式、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言行,都在她身上自然又意外地流淌成河。
>> 一顆流星從她眼中滑過,她低下頭。
>> 也許,所有子女都犯了一個錯誤——父母被我們神化了。
>> 兒時,他們是我們心中的天,他們無所不能,他們就是一切。等我們長大了,才漸漸明白,他們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如何做一個好父親、好母親。
>> 又過了許多日子,我們也要開始學(xué)習(xí)為人父母,又發(fā)現(xiàn),真的就像是小時候上學(xué)那樣,有人考出了好成績,有人確實會不及格。
>> 有的父母,他們?nèi)狈χR,不懂方法,做得很糟糕,但只要愛是真實的,時間總會讓你感受、理解和體諒。
>> 有的父母,他們面對不同的子女,即便都深愛,但人性使然,總會讓他們潛意識里更偏向一個,而“冷落”了另一個,就像父母兩個人在我們心中也會有些微妙的差別一樣。
>> 有的父母,他們真的就是不及格,甚至連分內(nèi)的愛都沒有,那就勇敢地認(rèn)清并接受這個現(xiàn)實。但不要因他們的錯而綁架自己,也要學(xué)會與他們的錯慢慢分離。
>> 生命不是誰的延續(xù),它就是獨立的美麗。
>> 不要用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即便這個“他人”,是父母。
◆ 我愛你,僅此而已
>> 有些離開只是物理意義上的一瞬間,而許多真正的告別,是在一個人走后的很多很多年。
>> 我喜歡與陌生人間的這種對話,那是一種遙遠(yuǎn)的熟悉,望穿的詩意,直達(dá)生命底色的回聲。
>> 這個人的名字,隨著母親的落水,也一同永遠(yuǎn)地沉溺在這個世界上。
>> 我們是各自不同的生命,在相互了解、相處、理解、原諒和愛恨之中理解人生,完整自己,也滋養(yǎng)著對方。然后我們各自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
>> 這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緣分,也是我們唯一能為對方做的事情。
>> 有些情分,天高海闊。人一代一代,就是一個循環(huán)。生無悔,死無憾。
>> 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多多陪伴,把父母當(dāng)作鮮活的生命去體會。在他們離開以前,把他們還原成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了解他們真實的人生過程,理解他們年輕時的陣痛、性格的殘缺、曾經(jīng)的愛恨。
>> 如果父母已離去,那就讓自己帶著他們生命的印記和對照活成更好的自己吧,不要讓遺憾成為更大的遺憾。
>> 也許,與父母真正的告別,并不在他們離去的那一刻,而是在之后很長很長的日子里,你終于成為一個獨立、平等而完整的人。
◆ 02 老去
>> 青春從來不晚。請你們?yōu)樽约憾?。讓我們各自精彩。這是我們父母兒女一場,彼此間最好的命運與饋贈。
◆ 時間不等人
>> 意識到爸媽老去,是一個模糊而漫長的過程。
>> 直到視線里再也看不見她,我才意識到,遠(yuǎn)去的人原來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 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這離別的悲傷吞噬掉。
>> 這個男人,曾經(jīng)是我心中的天地,頭頂?shù)娜赵?,遠(yuǎn)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他只是我的父親,一個正在老去的男人。
>> 這一次,是我送父親,但最后遠(yuǎn)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還是父親。
◆ 體面地老去
>> 到了三十歲的年紀(jì),爸媽已經(jīng)奔六十而去了。此時關(guān)于他們“老去”的話題已經(jīng)不再是年少時的臆想,而是擺在眼前的一件又一件具體而緊迫的事了。
>> 我悲傷伴以恐懼,憂愁夾雜不安,才意識到,這原來是不可逆的生命歷程,
>> 我在向中途走去,父母卻將行向終點。
>> 每每提到這些,爸媽都表現(xiàn)得漫不經(jīng)心,但我知道,他們其實越來越在意。
>> 所以當(dāng)我懂事后,感知到的其實并不是貧困,而是一生與貧困苦苦糾纏的他們?yōu)槲腋冻龅乃信εc犧牲。這種感知也成為我人生很長一段路程中最重要的支點:我必須同樣拼盡全力,以回報他們曾為我逝去的青春。
>> 愛美,是她與歲月抗衡的武器。
>> 為人兒女,總覺得父母似乎應(yīng)該什么都會,什么都懂。但慢慢才明白,如同我們小時候踉蹌著腳步,并不懂得該如何面對成長一樣,我們的父母,其實也并不知道該如何體面地老去。
>> 老去,是身體的衰老,也是靈魂的孤獨。
>> 他們擁有了相對充足的生存基礎(chǔ),卻被日新月異的社會進(jìn)步甩在時代之外;他們希冀一種精神的追求與生命的啟蒙,卻羞于開口也無所適從;他們想最后的這段人生路,哀而不傷悲而不涼,卻并不知向陽的出口。
>> 我們是這片沉厚的土地上,第一代不必苦苦掙扎于溫飽,有機(jī)會仰望星空的靈魂。而我們的父母,在辛苦了大半生后,也終于在他們的尾聲等來了接近生命豐厚的機(jī)會。
>> 這個機(jī)會,需要我們帶著爸媽一同去體會,去創(chuàng)造。
>> 父母子女之間也是一場輪回。
>> 小時候,他們陪著我們一起學(xué)會快快長大;長大了,我們陪著他們一起學(xué)習(xí)慢慢變老。兩代人之間最好的緣分,也許不過如此。
◆ 讓我們各自精彩
>> 曠野知無味,南山輕輕揮。
>> 青春是張望世界,成熟是守住自己。
>> 我在往獨立的人生出走。
>> 這種親密的原生家庭關(guān)系構(gòu)建了我此后面對世界的根本態(tài)度和生命底色:相信、熱情、寬容、悲憫。
>> 但事物總是一體兩面,親密并不意味著綁定。人走水流,從依賴父母的孩童到獨立生存的個體,生命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回歸原位。而生命的原位,只是屬于我們各自本身。
>> 任何人的生命本質(zhì)都是屬于且只屬于他自己的,兒女是,父母亦然。兒女終要成為獨立的自己,父母也應(yīng)過好自己的人生。勉強(qiáng)不得,也擰巴不得。
>> 我當(dāng)然期待自己的孩子,他是那樣干凈,那樣美好。他的到來,應(yīng)是上天恩賜的緣分,是我生命最好的禮物,而非糊涂刻意的強(qiáng)求。
>> 期盼著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命呱呱墜地是人類真摯樸素的情感和愿望。但我未來的孩子呀,你的到來不必是為滿足我,更不是為了他人的目光與期待。
>> 若有緣分,你我父子一場,我們結(jié)伴而行。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精彩,你不是我人生“好”的標(biāo)準(zhǔn),我也不是你奔赴自由的阻礙。我們只是兩個血脈相連的行路人,相伴一程,終有別時。人生苦短,各自珍重。
>> 而我親愛的父母啊,小時候我跟著你們走,長大了我想帶著你們走,我們永遠(yuǎn)都是去往同一個方向。直到某一刻,我意識到,我真的要走自己的路了。這條路,與父親的遠(yuǎn)望、母親的等待已是殊途。我雙眼滿含淚水,鄭重地轉(zhuǎn)過身去,與你們作別。這一刻,屬于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 我親愛的爸媽,你們終究要獨立地面對生命的老去。
>> 就像兒時你們攙著我教我走路,可依然需要我自己邁開那小小的不安的腳丫,堅定而結(jié)實地走下去。年華眨眼之間逝去,你們應(yīng)珍惜歲月的美,放下肩上那些沉重的包袱,勇敢地對自己好一些,再好一些。
>> 你們的生命是屬于你們自己的,不屬于任何人,不屬于我。
>> 青春從來不晚。你們的余生,是你們此生唯一的機(jī)會。請你們?yōu)樽约憾睢?/p>
>> 這是我們父母兒女一場,彼此間最好的命運與饋贈。
◆ 一樹盛開的海棠花
>> 那種美好人性的火花真痛快。
>> “是啊,成熟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無論此后你貧窮還是富有,愛過還是恨過,那金子般閃閃發(fā)光的青蔥歲月終是一去不復(fù)返了,我也曾是那天真無邪的少年,趴在課桌上酣眠,夢里全是對生命的期待、爛漫的煩惱、純純的愛戀。”
◆ 野草的詩
>> 他們的人生這般貧瘠,他們的詩意如此磅礴。
>> 我認(rèn)識許多像阿浪、像野草一樣的同齡人。他們被這個時代激發(fā)了夢想,卻并沒有平等的機(jī)會去追求;他們的父母已竭盡全力守護(hù)著兒女,為兒女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卻終歸不敵命運的安排;他們在生活的兩難中掙扎搖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陪伴著父母老去。他們,都是好孩子。
>> 我并不知道他們的人生將去往何方,我只能道一聲珍重,給所有溫暖的兒子,美麗的母親。
◆ 六十歲女人的愛情
>> 生命力,你偏見以為花落日落已蒼老,卻見她藏香滿地,星辰入海,靈魂不死,便是勃勃生機(jī)。
>> 年齡這樣沉重的東西,在愛情面前變得毫無意義。
>> 我一直以為,這樣熱烈的純粹的愛戀,只發(fā)生在人年少時。我一直以為,成人的愛情隨著世俗的沉淀會是另一種平淡的浪漫。我甚至以為,人生老去,哪里還能奢望生命最初的萌動。
>> 這些回答告訴我:人生最可貴的,原來一直都是愛與希望。
>> 也許,對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命走到最后,老來的生活都很難得償所愿。人類本來也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從歷史中走過來的。當(dāng)你回望一生,勞動了,盡力了,這其實便已足夠;如果養(yǎng)育了兒女,他們也都能夠自食其力,有自己很好的生活,那就是生命額外的恩賜。
>> 身體的衰老,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精神的孤獨,是人類擁有意識與情感的代價;老去這道難題,是人類集體的宿命。
>> 為人兒女,我只希望爸媽的余生能為自己而活,而豐滿,而體面,而不同,而快樂。我會陪著他們慢慢變老,慢慢變老,直到離開的那一刻。
>> 在陪他們慢慢老去的路上,我也尋找著關(guān)于自己的愛、遠(yuǎn)方、希望。
◆ 03 和解
>> 我們是各自不同的生命,我們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并接納了他們真實的一生,兩代人之間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和解,而我們,也才能從中尋找到真實而完整的我們。
◆ 塵歸塵,土歸土
>> 情緒并沒有瞬間崩潰,我似乎一直沒來得及做好準(zhǔn)備。
>> 那是一種巨大而直接的生理刺激與情感刺痛,這個世界上曾經(jīng)與你最熟悉、最親密的一個人,就這樣在你面前即將徹底地、無可挽回地消失了。
>> 我眼睜睜地看著她肉身入大火,這一次,我安安靜靜地站在這里,她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里,而我們的再見卻是永別。
◆ 奶奶,咱們各自珍重
>> 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獨自想,像我這樣的人,只要心中守得住一份溫情,便可抵御無情世事,悠悠歲月。
>> 離去的人,給活著的人一次靠近彼此的機(jī)會。相互掛念的人,在死生面前再一次體會相依為命的意義。
>> 逝者已矣,留下的人清醒過后,日子只能一如往常。
>> 我們就這樣沉默地往前走,只有深秋積疊了一地的落葉被鞋子踩踏出“窸窸窣窣”的交響,伴著蕭蕭風(fēng)鳴與啾啾雀語,演奏著天地的寂寥與遼闊。
>> 老莊哲學(xué)認(rèn)為,人類的感情是可以通過理性和理解去化解的,認(rèn)知了生死的規(guī)律和道理,也就不會過度哀傷。但凡人畢竟有深情。
>> 也許,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更需要有個人能說說話,說說心底的哀傷,生命的無情,難止的思念。
>> 有人在用語言說話,有人在用靈魂。
>> 圓滿,不只因她離開得如此痛快,八十五歲大睡一場一覺而去;不只因她自己擺脫了病痛纏斗,也未半點拖累兒女;圓滿,更是因她活著的時候與自己、與父親、與母親彼此間的和解與自度。
>> 任何一位至親的離去,都是人生無可避免的遺憾。
>> 活著的人,如果在他們離開以前沒有完成彼此內(nèi)心的和解,那他們離開后,這份遺憾便會是加倍的,并會侵染人的一生。
>> 人與人之間,無論有多大的矛盾或埋怨,只要存有一分愛意或善意,便總有一分等待和解的可能。
>> 曾經(jīng)以為人世間最大的事便是生與死。奶奶走后,我意識到生死其實只是人生的一道自然題。這道題目有無數(shù)種答案。有一種,是成全自己。
>> “每一位至親的離去,都讓我們更接近生命的真實。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活著的人,要懂得在活著的時候成全自己。你說是嗎?”
◆ 一株落寞的樹
>> 我像一只歡快的云雀,沖向藍(lán)天云朵;奶奶是一株落寞的老樹,守著大地的昏黃。
>>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東西釘住了,我的腳也被釘?shù)盟浪赖摹?/p>
>> 她是多么需要和孫子共進(jìn)一頓晚餐,這不僅是因為她更需要陪伴,需要精神世界的溫暖去抵御歲月的涼薄,更重要的是,這頓晚餐必須是她親手做的,哪怕她八十多歲了,她也在頑強(qiáng)地向最親近的人宣告:她還有用,她還有活著的尊嚴(yán)與價值。
>> 生命不可逆地走向衰亡,連最親近的人都覺得糊涂也無關(guān)緊要。
>> 奶奶眼睛一橫說:“老了更要計較,什么都不計較,怎么活下去?!?/p>
>> 人老了,真的就跟小孩子一模一樣了。情義是真的,別扭也是真的。誰都不肯先認(rèn)輸,誰也不能先妥協(xié)。兒女們笑她們“老不羞”,胡攪蠻纏。但我知道,對她們來說,她們就是彼此生命尾聲最后一分光照,在精神的上空,她們拿出了生命里所剩無幾的力量,全力以赴地為對方去愛恨。這是她們彼此的陪伴。
>> 我的心被這初雪打得潮濕,黑暗里那月色映著的黃暈也被渲染得越來越大,奶奶單薄的身影被籠在這昏黃里,是那樣孤單。
◆ 醉酒的父親
>> 我的內(nèi)心也迅即涌上一股巨大的悸動,那一刻,萬物靜止,我的世界里只有父親。
>> 我從未曾想象到,我們父子之間,一句普通的感謝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我反復(fù)回味著這片刻奇妙的生命體會,如夜行百尺舉首明月,黃沙千里望眼綠洲。
>> 這簡簡單單的“謝謝”二字,是一種勝過千言萬語的心理撫慰,被這生命體驗所恩賜的,不僅是父親,也有表達(dá)謝意的我。
>> 親密的人,相互之間要學(xué)會說感謝。表達(dá)愛,是彌合創(chuàng)傷最好的藥。
>> 我的心像烙鐵過金水,被驚得滾燙。
>> 時間加重了塵埃,直到完全掩蓋了真相。
>>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語境中,家長一直就是家長,而孩子也從來沒有把家長當(dāng)成一個鮮活的生命去體會。我們是各自不同的生命,我們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并接納了他們真實的一生,兩代人之間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和解,而我們,也才能從中尋找到真實而完整的我們。
>> 姥姥姥爺,爺爺奶奶,是擋在爸媽和死亡面前的一堵墻。
>> 面子,是他對我的職業(yè)最大的在意。還有許多他欲言又止的時刻,我總是一面小心翼翼地維護(hù)著他的渴望,一面又試圖努力擺脫他的影子。我的心底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吶喊:“我的一生,不只是你們的孩子?!?/p>
>> 人生中最隆重的時刻,原來不過只在分秒之間。
>> 但感恩生命給過我們這樣的機(jī)會,以此為節(jié)點,我們將相互體諒,相互成全,共同成長,共赴此生。
◆ 愛給我們抵達(dá)完整生命的機(jī)會
>> 歷史告訴我們,狂熱地神化一個人和毀滅一個人往往不過一線之間。
>> 在人生得到和失去的天平上,我得到的東西要多得多,珍貴得多。
>> 奶奶的愛,是她在這個世界上面對一切的底氣和底色。
>> 一個真正成全了自我的人,也一定是利他的。
>> 我想,公益對韓紅而言,也不止于一份慈善,更是她與自己、與痛苦、與童年殘缺、與靈魂深處和解的一種方式。這條和解的路,因為伴有悲憫心和使命感,讓眾人贊美與感動。
>> 愛給我們抵達(dá)完整生命的機(jī)會。
>> 生命里多少深情原來都珍藏在這點滴之間。
>> 我也才意識到,無論是誰,無論做出多大的豐功偉業(yè),無論走過多漫長的歲月人生,我們對父母的認(rèn)知其實永無盡頭,父母賜予我們的愛也永無盡頭。
◆ 所有人的命運都指向童年
>> 我同意一切以真實為前提,可往往情緒激烈時刻的真實未必是理性的真實。
>> 于公,我始終認(rèn)為,不建立在理性意義上的大情緒并沒有太多實質(zhì)價值;于私,我不能因為嘉賓對我的完全信任和感性沖動而承擔(dān)意外的風(fēng)險。
>> 被最愛的人忽視所帶來的傷害,六歲的孩子也許當(dāng)時并不能說得清楚明白,但深刻在心中的傷痕卻需要她用一生去治愈。
>> 隨著身體慢慢發(fā)育長大,這個病表面上似乎是隨著時間逐漸消去了,但心里那曾吞噬一切的陰影,卻逐漸被記憶封存,慢慢隱匿在潛意識里,撕咬著她的心靈。
>> 教育心理學(xué)反復(fù)告知我們一個常識,當(dāng)一個人在成長的關(guān)鍵期因為愛的缺失、生活環(huán)境的動蕩等因素而缺乏足夠的安全感與穩(wěn)定感時,他的心理便會在成年后長期處于一種比較幼稚的狀態(tài)。
>> 社會能否以平等的心態(tài)面對他們,面對所有弱勢群體,也在考驗著我們的進(jìn)步與文明。
>>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體兩面,在不同的狀態(tài)中迅速找到自己、面對自己,將痛苦與黑暗的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力量與價值,是我們一生都需要面對的必修課。
>> 而一個人只有真正認(rèn)知、接納了自己的殘缺,并尋找到人生的支點,生命才得以無限趨近于真實與自由。
>> “他們是愛我的?!毖约按?,婕眼中淚光彌漫,“人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也許強(qiáng)求兩個人在一起,給彼此、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會更大。但即便選擇分開,父母也應(yīng)該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畢竟,愛是兩代人和解的唯一基礎(chǔ)?!?/p>
◆ 兩個爸爸
>> 時間真是世間最有趣的東西。我們曾家門相望,卻并不熟悉。但因在心底刻下過最深刻的往事,多年不見,再見只是如假期歸來的同學(xué),分別數(shù)日的朋友,冬去又回的春天,并無半點疏離,只添了歲月的深沉。
>> 是啊,命運無情,生活艱辛,人性殘缺,我們都無法掌握,也很難改變。但兩代人之間,彼此的同情、理解與尊重,終能抵擋這人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 接納生命的殘缺
>> 阿武說,他哭,不是因為掉進(jìn)了糞坑感到屈辱,而是他相信的人,相信的善良,相信的那一抹黑暗里的光,在那一刻支離破碎。
>> 只要有希望,痛苦便總能承受,也終會過去。
>> 阿武說:“如果說媽媽以身作則,給予了我絕不向命運低頭的人生底色,我的顧客們,便是在這底色之上告訴了我人生真實的模樣,并教會了我如何去接納自己,接納殘缺,與自己和解。”
>> 偌大的城市里,有著數(shù)不盡的衣著光鮮匆匆行路,卻也同樣活得孤獨與艱難的人。
>> “所以你看,人間有太多的愁、太多的苦、太多的怨了。世相千萬,每個人心里都深埋著不被他人理解的殘缺與痛苦。所以其實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以前總覺得自己不一樣,命運對自己特別不公平,心里多少是有恨和怨的,現(xiàn)在反而越來越釋然了。人啊,得學(xué)會接納自己,殘缺就是殘缺,改變不了的,就接受,與自己和解。人這一輩子,沒什么是過不去的。”
>> 也許看不見容貌的相愛,反而真的是因靈魂而相遇,抵達(dá)了愛情的真諦吧。
>> 愛是最騙不了人的,感受得到就是感受到了,感受不到講千萬種道理綁架我也只會讓我更痛苦。
>> 放下,是我接納了我生命里與父愛沒有緣分這個事實,而不是一定要強(qiáng)迫我與他晚年大團(tuán)圓。
>> 保持彼此間最合適的距離與分寸,難道就不是與自己的和解嗎?
◆ 04 禮物
>> 她對生命的愛與善意,對陌生人的悲憫與同情,對普通人的理解與尊重,都已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我的身體里。
◆ 童年的野蝴蝶
>> 不知父母這代人是否大多是如此,日子雖然好了,但過往的遺憾卻總是在這樣不經(jīng)意的日常里反復(fù)閃現(xiàn),兒女們面對美好的生活爛漫馳騁,他們卻不時地感嘆往昔。
>> 畢竟,最好的青春年華一去不復(fù)返,生命的回憶里多是貧瘠和辛酸。
>> 可能,是因為媽媽為我付出了她的一生吧,她的青春、她的隱忍、她的美麗、她的追求,乃至她的一切。
>> 母親,只有母親,她在命運里燃燒,從不曾顧慮自己,只為愛你。
>> 她對人生的追求并未因貧窮而志短,因簡陋而蒼白,在那些黑暗的夜里,她的心如皓月當(dāng)空,不落窠臼,照耀著我的一生。
>> 日子艱澀,卻是她最好的年華,最自由的意志,最恣意的青春。
>> 辛苦而平凡的日子里,她一邊努力賺錢貼補(bǔ)家用,一邊帶著我用咿咿呀呀的話語描繪世界,描繪自然,描繪這座小城的角角落落。這些,成了我日后從事語言工作的啟蒙,也是我與這個世界相處的底色。
>> 爸有些發(fā)愁過年該怎么辦。媽說:“沒辦法,孩子都拿出來了。如果讓他這么小就認(rèn)為善良不是真心實意的,他將來也不會有什么大出息?!?/p>
>> 人性擺在愛之前。
>> 童年時,她給予了我完整的愛與安全感;成人后,她又及時合理地退出了我的生活。
>> 她總是把生活的血淚變成大笑一場,讓苦澀的日子淌出蜜般的香甜。
>> 她形塑我的人格,引導(dǎo)我的命運,她給我力量,并給我自由,她始終關(guān)心的只是我健不健康,快不快樂。她是我此生最好的朋友,她是我最偉大的母親。
>> 生活是千千結(jié)。一頭解開了,另一頭卻糾纏得更緊。
>> 我很少和媽談奶奶的事,我總覺得,中國的婆媳矛盾就像流感一樣,一季又一季地輪回,很少有人逃得掉,但咳嗽幾聲吃些藥,很多事也沒什么大不了,日子終歸會過下去。
>> 原來歲月并非無聲,只不過很多傷痛都被深埋在心底,誰都不肯再輕易說出口罷了。
>> 我理解。作為母親,她希望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為人子女的榜樣;作為一個人,她希望能盡量做到道德良善,不被周圍人所指摘;但作為一個兒媳,她卻始終未能與奶奶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擁抱。
>> 我們?nèi)魏稳?,都沒有權(quán)利要求她必須從心底放下這些傷疤,除非有一天,她自己接納這一切。
◆ 媽媽的味道
>> 據(jù)說每一位媽媽都有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它色香味俱全,香氣四溢,彌漫成我們回憶里童年的味道。
>> 生命給我們種下殘缺的同時也給予了等價的饋贈。
>> 我的眼淚悄悄爬到眼角,躍躍欲試地想要向外涌動。
>> 這份禮物,是她不屈從于命運的骨氣,是面對艱辛生活依然滿懷的希望,是一位母親全然無私的愛。
>> 在純粹的愛的滋養(yǎng)中生長的人,擁有面對全世界的能量與底氣。
◆ 她是一朵向陽花
>> 一飯一食之間往往深藏著最多的秘密。
>> 在那個物質(zhì)生活剛剛開始起步,精神生活還一片匱乏的年代里,媽媽帶我去吃的并不只是一頓熱騰騰的飯,而是與許許多多個平凡生命相惜的溫暖,心靈的陪伴。
>> 她容納著我的熱愛,閃爍著我的天賦,滋養(yǎng)著我的靈魂,承載著我的理想,是我在這個世界上謀生的工具,也是我與萬物生靈同呼吸共生死的月光。她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 這莫大的幸運,皆因我父母給予我全然的愛與恩賜。
>> 我的母親,她對生命的愛與善意,對陌生人的悲憫與同情,對普通人的理解與尊重,都已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我的身體里。這些厚重的禮物,不僅成全了我職業(yè)的理想,人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們首先讓我成為一個真實、平等、完整的人。
◆ 四十一歲的婚禮
>> 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有它的局限性。
>> 我期待婚姻,并非把它看作人生的必經(jīng)路和終點,而是我想嘗試與經(jīng)歷這種兩性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和社會關(guān)系。
◆ 他擁有真正的快樂
>> 那份熱烈、那份認(rèn)真,是生命的芽,沖破他夸張的動作、肥胖的身軀、世俗的質(zhì)疑與嘲笑、偏見與狹隘,徑自生長,參天而上。
>> 那盛大的綻放的生命的美,從靈魂之內(nèi)洶涌襲來。
◆ 生命依然值得
>> 但這樣一個小小的生命,還未曾感受過世界的五彩斑斕,沒有沐浴過生活的和風(fēng)暖日,卻已經(jīng)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難痛苦,任誰聽了都是心中難以安寧。
>> 說到一些關(guān)鍵處,他言語間竟流露出了些許驕傲的姿態(tài),仿佛在向這個苦難的世界宣告著自己的頑強(qiáng)與堅忍,向想要打垮他曾經(jīng)幸福家庭的疾病和無望宣告著樂觀與不屈,向他的小女兒宣告他作為父親為她付出和守護(hù)的一切。
>> 生活里那些無言的時刻,往往藏匿著人生的真相。
>> 世人皆仰慕那深沉的愛,但大多期冀的只是被愛,而不是去愛,只是得到,而非付出。
>> 這是一場愛與善意的接力?!恫歼_(dá)佩斯大飯店》里,在逃亡的火車上,古斯塔夫?qū)ero(零)說:“即使世界混亂瘋狂如屠宰場,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出現(xiàn),那便是人性。”
>> 有一天,她能看到,是她的父母、她的親人,還有那些關(guān)愛她的陌生人,讓她在廢墟之上也能得見光明。
>> 我多么想和這位不幸又幸運的小女孩兒說說話:丫頭,你的人生路接下來不好走。但相信你的爸爸媽媽因你而生長的堅忍、勇敢與愛,也能如沙漠里的生石花,牢牢生長在你身上。
>> 命運多么殘敗,生命依然值得。這是你的爸爸媽媽,送給你的最好的禮物。
◆ 十萬中國遠(yuǎn)征軍
>> 盡管這些戰(zhàn)士已經(jīng)死去,但他們的靈魂可以回家了。
>> 每一個走上戰(zhàn)場的士兵,都有一位等他回家的母親。
>>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每一個具體的生命都微不足道,每一種渴望的命運都顛沛流離,每一次深情的離別都荒如草芥。
>> 未曾經(jīng)歷過時代動蕩、戰(zhàn)亂與災(zāi)難的我們這代人,理應(yīng)感謝那些為了這片土地拋頭顱、灑熱血的戰(zhàn)士。他們中的許多人,少小離家老大回,再回已無家可歸,父母墳前青青草,道盡多少離別淚。
>> 這是一代人,送給一代人的禮物。
◆ 一封家書 人生如何與父母說再見
>> 在我擁有呼吸的一萬兩千多個日日夜夜里,我去過的蒼山大海,吃過的美食佳肴,見過的皮囊世相,愛過的靈魂人心,在我人生獲得滿足感的所有動人時刻,都首先要感謝你們,我的爸爸媽媽,是你們恩賜我生命。
>> 我思?xì)w途,生命的意義一在于其客觀的過程,經(jīng)歷真,體驗愛,創(chuàng)造美;二是以生命的追求與信仰超越時空的局限,乃至超越生死。
>> 人類一代又一代。我們背負(fù)著上一代人給予我們的包袱與禮物,活出自己的人生。
>> 這是一場獨立。我漸知我一生所求,知我不可更改的殘缺與命運,知我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的信仰與堅守。
>> 這是一場告別。與青春告別,與懵懂、膚淺、憂懼的自我告別,也是與深情繾綣的你們告別。
>> 這是一場成長。我曾想若有一天你們離去,我將無法面對,但今天的我卻可以坦然和你們說再見。
>> 因為,我終于明白,世界上有一種愛永垂不朽,那就是你們永遠(yuǎn)在我心中。
◆ 獻(xiàn)言
>> 謹(jǐn)以此書,獻(xiàn)給此生最愛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