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解析|2021廈門一模《我們在》

【題】閱讀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1900年,梁啟超激情宣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期盼少年奮發(fā)有為,中國豪邁崛起;1921年,小小紅船載著滿懷夢想的青年,從南湖啟航穿過歲月的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的巍巍巨輪......
材料二: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2021年央視網(wǎng)絡春晚,七旬清華老校友們的一曲《少年》活力滿滿,激蕩全場。半生實踐報國志,歸來依舊是少年。
學校組織“揚五四精神 展青年風采”演講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以“我們在”為題,寫一篇演講稿。
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②正文中如需出現(xiàn)人名、地名、校名,請用XX代替。

先回答兩個問題。
一、這次質(zhì)檢的作文題難不難?難,甚至可說是自2017省中考改革后,最難的一次質(zhì)檢。
二、這次質(zhì)檢命題,是否透露某些作文命題改革訊息?有,一是情境化,二是“高考化”。
5月12日上午,當九年級的同學們走進市質(zhì)檢考第一科的考場,拿到語文作文題的時候,相信不少人第一感覺是懵的,相較于在學校平時講練的作文類型而言,這個題目,太新穎了。不少同學甚至會感到無從下手。
看完本次質(zhì)檢題目,再結合福建其他地市本次質(zhì)檢題,在命題層面上講,幾個問題值得同學/老師們關注與思考。
(一)演講稿、書信、發(fā)言稿等“應用文”寫作形式的崛起。在傳統(tǒng)的初中作文教與學上,記敘文寫作與議論文寫作一直是“重頭戲”,真題題干一般的文體要求是“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為什么詩歌除外?之前我們有做過專門探討,這里不再贅述。然而文體不限,實則是有“限”的:初中生知識儲備有限,考場作文字數(shù)有限,臨場寫作時間有限。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在考場上多見的是狹義的記敘類散文與初等議論文的寫作,少見(或者幾乎不見)各類童話、寓言、小小說、說明文等?;诖耍趹囄捏w上的突破,更多命題人將方向鎖定在“應用文”層面。演講稿、書信、發(fā)言稿等,語文教材有涉及,學生平日里有接觸,文體難度不算高,且非常符合我們稍后要討論的“情境化”的設題方式。我們暫時還無法預言福建地區(qū)未來的作文命題,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三者角逐,是否會成鼎立之勢,但在同學們的日常學習中,老師們的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向“應用文”寫作做適當傾斜,是有必要的。
(二)與第一點相呼應,特定情境的設定在探索中逐步發(fā)展并日趨明朗。其實早在兩年前,廈門地區(qū)就曾經(jīng)刮過一陣“情境化寫作”風。廈門一中與雙十中學,兩所頭部學校,也曾在校本作業(yè)與自命題考試中出現(xiàn)過情境類作文。印象比較深刻的,如身份四選一去寫一封信,如將某物“人格化”后由你帶ta發(fā)聲,甚至還有如動物統(tǒng)治了地球人們成為“動物”等想象類情境。在此后的一段時間,情境化寫作進入福建初中作文教學視野,然而真正在大型考試中批量出現(xiàn),本次九地市質(zhì)檢應是第一次:廈門的學?;顒友葜v稿、龍巖的名著推薦發(fā)言稿/一封信、漳州的班委會推舉發(fā)言、南平的知心朋友主題書信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相較于前兩年比較“狂野/散漫”的情境化命題風格,如今的情境化作文命題在逐步找準它的定位,那就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校園活動、主題班會、鄰里交流、親子關系、朋友交流,這些情境離同學們的生活不遠,更接地氣,更符合語文課標要求。至于未來一段時間,“情境”的范疇是否會延伸、擴大、時空更加虛擬,我們暫不可知。但我們似乎可以明確一點,關注成長,關注青年人的精神品質(zhì)與人格塑造,是我們應當著重審視的維度。
(三)中考命題的“高考化”值得關注,家國意識與時代意識或需著重培育。在質(zhì)檢考前的命題分析中,我們曾說過“兜底總是成長感悟,升格總是文化家國”。任何一次命題風向的變動都不是毫無依據(jù)的。中考命題風格仿“高考”,在這兩年福建的初中語文教學圈子里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我們不妨來看看2019年全國高考二卷的作文題: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xù)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jié)慰問信。
兩道題目,區(qū)別固然很大,相似性卻也不容忽略。傳統(tǒng)的初中作文,關注的核心是成長感悟,現(xiàn)如今的命題對我們提出明確的升格要求:從我到我們,從個體到集體,從家庭與校園到民族與家國。文化家國類型的“大寫作”,從更高的層次要求我們,去關注“天下大勢”,把握時代脈搏,謳歌青年責任。
OK,說完以上三點宏觀的看法,接下來我們具體來拆解這次的作文真題:
按照我們一體七步的方法,首先做審題與立意。題干給出了兩則材料,材料一引用梁啟超的名言,強調(diào)少年有為則中國崛起,另提到1921年的紅船,一代青年共產(chǎn)黨人肩負使命,最終領航中國。材料二則是緊扣時事,2021央視網(wǎng)絡春晚清華老校友獻唱《少年》,半生報國,歸來依舊。兩則材料的共同點,均是強調(diào)青年人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緊接著我們來到特設情境,?!皳P五四精神 展青年風采”演講活動,至此主題更加明確。我們在,這里的我們應該是指青年人這個群體,這里的在,是指當家國民族需要的時候,青年人始終在場,我們不僅是見證者,我們更是建設者,青年人曾經(jīng)造就時代,青年人正在造就時代,青年人將要造就時代。我們很難不想起這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審題立意結束,我們得到這樣的結論,我們要寫的這篇演講稿,它的主題是五四精神與青年風采:中國青年,在國家建設與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在場,勇于承擔,敢于拼搏。
接下來我們考慮素材與結構的問題?;赝袊棋珰v史,我們能尋覓到哪些青年人在家國建設中身影呢?清末民初,遠赴重洋的青年留學生,萬里漂泊,為中國引入新思想新技術;巴黎外交失敗,青年學生走上街頭高聲抗議,捍衛(wèi)民族尊嚴;日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青年學生西遷組建西南聯(lián)大,為中華民族傳續(xù)文脈;邊疆建設需要人才支援時,青年志愿者前赴后繼;抗震抗洪需要戰(zhàn)士深入一線時,青年子弟兵舍生忘死;奧運賽場上,多少青年運動員為國爭光;鄉(xiāng)村扶貧中,多少大學生村官嘔心瀝血;抗擊新冠疫情時,有多少青年醫(yī)護人員奔赴最危險的地方;保衛(wèi)國土邊境時,有多少青年官兵“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當然,還有千千萬萬還在校的我們,學習文化知識,錘煉精神品質(zhì),為的是什么?為的是當有一天我們這一代人成為家國建設的脊梁之時,我們能始終驕傲地宣稱:我們在!就像我們的前輩曾經(jīng)做的那樣,中國青年永遠都在!
撫今追昔,展望未來。思慮至此,我們可以運用線索貫穿、經(jīng)典三段式等手法謀篇布局,段段點題,夾敘夾議,或去謳歌過去的中國青年,或以青年的身份謳歌未來的中國。布局完成開始落筆表達,同學們還需要注意演講稿的格式要點:對演講對象的稱呼問候;切題迅速有力的開場白;高潮部分反復、排比、呼告等手法運用;上口入耳,便于傳播的語言風格;有感染力與震撼力的演說措辭等等。與此同時,要注意控制好字數(shù)與卷面,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規(guī)范的創(chuàng)作。
所謂的難題,往往是需要化歸思維,化繁為簡,回到我們熟悉的母題上去。
最后,給正在為中考沖刺的2021屆同學幾點建議:
①關注“情境化”寫作與“應用文”寫作同時,千萬不要丟到傳統(tǒng)的寫作母題與寫作方式。
②持續(xù)做好作文素材積累,夯實基本功,可有意識關注文化家國類素材的積累與運用。
③作文,只是語文學科中的一部分,要科學分布自己板塊復習時間,追求總分最大化。
以上,祝大家中考順利!

【附】參考例文
我們在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憶往昔,我們在北京上海的街道上舉起自由意志與民族覺醒的火炬,高呼“外爭國權,內(nèi)除國賊”;看今朝,我們在前輩開創(chuàng)的美好時代下,茁壯成長。我們,正是從古至今,不曾改變,永遠朝氣蓬勃的青年。
我們在時代的肩膀上。青春,是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毛主席曾說:“年輕人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笔堑模嗄耆苏倾逶≈拇汗?,站在前人努力與智慧的肩膀上崛起的一代。“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薄芭f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唯有少年心”,這唯一帶不走的美好,不就是青春本身嗎?我們站在時代的肩膀上,不正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恩賜嗎?
我們在人類的未來中,既然擁有如此美好的年華,也意味著我們要承擔人類未來的使命。從北極熊的呻吟到南極冰川的融化,從不斷撕裂的臭氧層到核輻射的潛在危機,我們肩上的重擔十分沉重,但我們也必能迎難而上,化解危機,永葆時代的青春活力。
我們在無限的可能里。永在象牙塔中,止步不前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看見山脊那頭的風光。別因固步自守,錯失了人生的可能性?!冻聊拇蠖鄶?shù)》中有一句話:“這輩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成為一個一無所能,就辨別是非的人。”那些曾經(jīng)明辨了是非,收獲了豁達的人,是在什么時候收獲了豁達?是在楊慎“是非成敗轉(zhuǎn)成空”的時候,是在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時候,是在他們經(jīng)歷了繁華,經(jīng)過了奮斗,認識到人世間真正深刻的道理的時候,才真正收獲了豁達。我們青年人打破人生桎梏的可能性,正是在拓寬這個世界價值判斷的可能性,既然這個世界號稱它是多元包容的,我們就要讓他去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從自身做起,把眼前的路越走越寬!
同學們,此時此刻人生的青春與時代的青春遙相呼應,歷史的燦爛與未來的希望匯聚于此。我們青年人不僅在1919年的北京上海街頭上發(fā)出呼喊,也在時代的肩膀上,人類的未來中,無限的可能里,盡展風采?!扒⊥瑢W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我們強,祖國就強;祖國在,我們就在!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鏈接:
? ? ?真題解析|2020廈門一?!段倚闹械奶一ㄔ础?/a>
? ? ?真題解析|2019廈門一模《樹》
? ? ?真題解析|2018廈門一?!睹髁恋摹?/a>
? ? ?真題例文|2017廈門一?!额I略》

愿做你成長路上的一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