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蚜蟲的形成
在自然環(huán)境下空氣中只漂浮著微生物(包括各種菌類和病毒、噬菌體),并沒有飄浮著蟲卵,為此有實驗證明。將三片載玻片放在室外自然狀態(tài)中,三天后將載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載玻片上只有細菌并沒有昆蟲卵。(用頭發(fā)作比較,頭發(fā)直徑接近或小于蟲卵的直徑,頭發(fā)在400倍的情況下占滿整個鏡頭,如果載玻片上有蟲卵在400倍的顯微鏡下應該是巨大的但是并沒有蟲卵)如圖:
根據觀察和分析空氣中的微生物如果附著在桌面上就是一層灰塵,因為沒有營養(yǎng)物質,附著在饅頭上其中的一部分適應環(huán)境就長出霉菌,附著在水果上其中一部分就長出果蠅,附著在肉上其中一部分就長出蛆,附著在植物的嫩葉上其中一部分就形成蚜蟲或者形成其他昆蟲。 濟南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每年三月初氣溫平均在6~10℃,這時節(jié)蚜蟲的幼蟲還沒有長出來更沒有成蟲也就不可能產卵,為了排除螞蟻傳播蟲卵的可能性再用強力膠纏住樹干,螞蟻無法越過纏繞強力膠的部位,排除螞蟻傳播蟲卵到枝葉的可能。如圖:
這時節(jié)杏樹長出了嫩葉,在嫩葉上有一層分泌物這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yǎng)基,微生物附著在上面就能吸收營養(yǎng)生長繁殖,有的直接就長成小昆蟲如蚜蟲,有的情況在其他植物上是由幾種微生物合成一種比較大型的昆蟲,如各種毛毛蟲、豆蟲等。如圖:
根據以上實驗分析,(1)螞蟻不能將蟲卵搬運到樹葉上。(2)空氣中也沒有蟲卵附著在樹葉上,蚜蟲是不會憑空產生的。得出結論,第一代的蚜蟲及其他植物昆蟲都是空氣中的微生物附著在植物的嫩葉上合成的,以后都是繁衍的。 巴斯德的曲頸瓶實驗證了殺菌后生物是不能自然發(fā)生的,同時他也反過來證明“不殺菌生物是可以自然合成的”,自然界到處充滿了細菌,包括水中、土壤中和空氣中,在自然界中細菌相互結合形成復合菌,復合菌逐步融合形成分工協作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即生物胚胎,生物胚胎發(fā)育成熟后就脫變?yōu)橐粋€物種,根據結合的菌種不同、環(huán)境不同、次序不同形成的物種也不同。小到昆蟲大到牛羊馬包括我們人類的祖先都是微生物合成的,以后都是繁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