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世界的縮影——航站樓里一個“小人物”的等待(待定)
好喜歡?。?!半夜大哭特哭???? 我瞎寫點
? (其實覺得片名的中文翻譯“幸福終點站”不夠好,原名terminal有航站樓之意,可以指全片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圍困主角的航站樓;也有終點站之意,可以指主角漫長等待后的不負(fù)厚望。這簡短一詞的雙關(guān)顯然比中文譯名要意味深長許多。)
? 樂觀,積極,善良,一個因戰(zhàn)亂而無家可歸的人,守著與爵士樂的約定,守著對祖國的愛,守著永遠(yuǎn)樂觀善良的心,渡過航站樓里漫長的無數(shù)個日夜,走進了紐約的雪。
? 里面虛構(gòu)的國家名應(yīng)該是取自蘇聯(lián)解體后發(fā)生了顏色革命的小國吧,挺感慨的。主角救下因給父親帶藥而被扣留的俄國人,卻被管理人怒罵“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地方的人買一卷手紙都要排長隊,而美國人天天都用雙層廁紙擦屁股?!?/p>
? 陰陽怪氣的挖苦乍一聽因太過粗俗而有些好笑,但這又何嘗不是在諷刺自大的美國人呢,無論是霸權(quán)之國的外交政治,還是遙遙站在文化鴻溝彼岸的歧視。
? 但是影片又展現(xiàn)出了希望和包容,不論是做餐飲工作的墨西哥小哥,還是背負(fù)著無可奈何通緝罪名的印度清潔工老爺爺,語言不通送藥被扣留的俄羅斯小伙,最后臨行前為他披上外套的黑人保安,因為他的善良,樂觀,無一不理解他、同情他,漸漸成為相互牽掛的朋友,乃至不可分割的家人,在強權(quán)之前,威壓之下,依然堅定地站在他身后,或者更甚,為他挺身而出。
? 等待是貫穿全片的主旨之一,等待音樂家回信的父親,等待和平到來的主角,等待故人電話的艾米莉亞,以年為記,直到最后,等待那一曲爵士樂落幕的十幾分鐘,主角仍然從容又樂觀地回答:“I will wait.”對他來說,等待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等待只是面對生活和命運的耐心和勇氣罷了。圍困他的航站樓并沒有把他變成一個流浪漢,相反的,他攻破語言的障礙,不肯放下尊嚴(yán)去偷搶或是逃走硬闖,利用自己的才智謀生賺錢,用善意和真誠去面對每一個過客,不僅得到了營生,還贏得了尊重、友情和美妙的邂逅。
? 開篇時主角無助,彷徨,因語言文化國籍,身在人潮中卻仿佛與世隔絕,何嘗不是處在變革之際硝煙之中,在國際社會博弈下夾縫生存的小國的縮影。也許繁忙航站樓中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人的相互理解正是眾人期盼中的地球村的縮影吧。
? 片末,世界各地的人們舉杯同科沃斯基一起歡慶和平到來,祝賀他終于得以歸鄉(xiāng)。這部影片當(dāng)然終歸還是理想化的敘事,多多少少都有藝術(shù)修飾的成分,現(xiàn)實中的戰(zhàn)亂紛爭和流浪總也不能像銀屏中那樣在歡歌笑語中散去。然而片末眾人的舉杯總還是一種希望,懷揣著希望我們同這一切抗?fàn)帲覀兙o握耐心和勇氣,等待。
#幸福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