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東西何需問?踟躕愧芳華!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來聯(lián)結《芳華》與《無問西東》,我想我一定會選擇“青春”。
只是《芳華》更像青春過后沉郁的回望,巨變的中國,新興的都市,空氣里仿佛仍余有文工團慰演的歌音。那一批文工團青年的青春芳華,連同新中國“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歷史,隨風而逝。
《無問西東》則更聚焦青春當前的抉擇:是為救國而讀實科還是從天賦而修文學?是遵祖訓致仕安國還是守江山投筆從戎?是有所憂慮懇請留校還是斷舍私情寄身邊陲?是以其人之道雪當年恥還是守住底線不同流合污?
抉擇者們在不同的時代相同地困惑,困惑青春歲月該涂抹怎樣的顏色,困惑該選擇哪一種價值。
我嗅慣了新世紀的煙火味,興許難以想象那時他們的掙扎——既懷抱著對家國深沉的憂憫,又捕捉著朦朧的自我意識。輕盈的芳華,竟也如此沉重。
其實答案早已給出。
文工團的諸位離開部隊后有了或優(yōu)渥或困頓的生活,一個邁起步子、振臂高呼的新時代必然有更波瀾壯闊的追求,注定無法繼續(xù)駐足等待這群芳華不再的人。
苦讀實科卻倒數(shù)第一的他最終順從天賦,成長為西南聯(lián)大優(yōu)秀的文學教授。
被母親千里來見、和淚挽留的他最終仍選擇駕機出戰(zhàn),從碧落遙墜而下撞擊日艦以身殉國。
有所牽掛的他沒有消磨愛意,懷著更加堅貞篤定的信念投身國家核武器研制。
而可以選擇用相同方式復仇的他,在某個清冷的夜晚掛斷了線人的電話,也掛斷了滑向卑鄙的自己。
《芳華》是一代人的無奈,《無問西東》則是幾代人的激昂。這些故事里不能斷言誰是絕對的錯誤,因為每一個時代總有新價值在出現(xiàn),舊價值在退讓,新舊價值在相融。
但是重看它們,我們足以觀照當下的自己。歷史的規(guī)律下,選擇和困惑終將再臨人間,我們面對的是與他們不同的選項,但我們秉持的可以是相同的信念,因為我們和他們相同,都正在親歷一段芳華。
《無問西東》貫穿全片有這么一個問題: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將擁有的人生,你還會有勇氣前來嗎?
我想,為什么沒有勇氣呢?在這最好的年紀,一切都應有面對的勇氣,都應有改寫的意識。
思慮慎重,但不能因為猶豫蹉跎青春;抉擇果斷,卻不可放任魯莽混淆決心。每一個時代的青春,都閃耀著這么一句話:
東西何需問,踟躇愧芳華。?